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江川县住院产妇乙肝携带情况,有效阻断母婴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2年住院分娩产妇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筛查出乙肝携带者,对阳性所生的婴儿24小时内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和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其他二针按1.6个月程序完成接种,新生儿全程接种后采血,检测乙肝二对半,接种完成后1-2年跟踪调查。结果产妇筛查率为99.15%,检测乙肝携带率为2.97%,乙肝疫苗(10ug)及时接种和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三针全程为100%,新生儿HBsAg阴性率100%,阻断率为100%,抗-Hbs阳性率94.01%,对完成接种后1-2年跟踪调查监测,1年后抗体阳性89.22%,2年后抗体阳性76.05%。结论江川县对住院分娩,有利于掌握产妇是乙肝携带情况,有利于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达到有效的阻断母婴乙肝传播,减少婴儿对乙肝的感染机会,同时在1-2年内乙肝抗体仍然存在较高的免疫水平,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 标签: 住院分娩 乙肝 母婴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管理的116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为主要对象,根据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在孕晚期28周开始单一用药+剖官产+人工喂养,观察组在孕早期纳入管理+人工喂养+联合用药综合干预措施,比较阻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孕期及时发现率更高,终止妊娠率更高,差异显著;观察组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成就,在“十三五”脱贫攻坚时期,我国的教育脱贫成效取得了质的飞跃。然而,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在教育脱贫后仍然存在着许多发展困境,许多地区的教育返贫风险逐渐暴露。因而,为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西部教育返贫阻断长效机制便成为当下时代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将对西部地区教育脱贫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并在教育返贫风险探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西部地区教育返贫阻断的长效机制,提出包括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教育主体意识、健全教育返贫阻断的政策机制、构建教育返贫阻断的基层监督体系等举措。

  • 标签: 西部教育 返贫阻断 机制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多肽(TB4)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37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3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抗结核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以TB4为包被抗原计算诊断试验的相关指标。结果TB4抗原在ELISA检测结核病的敏感性为78.38%(29/37);特异性为94.59%(35/37);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9%和86.49%,准确率为86.49%。结论ELISA法进行以TB4为抗原的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在临床上作为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H37RV多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迄今,梅毒的诊断仍须严格根据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试验法(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TPPA)这三种不同的血清学试验方法在梅毒检测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及价值,评价这三种不同血清学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本次研究旨在帮助提高梅毒诊出率。对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近三年来的456例确诊的梅毒患者和400例同期体检结果正常人群来进行试验检测,从而对比三种试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得出ELISA法、TRUST法和TPPA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6.27%、86.62%、99.12%,特异性分别为98.53%、88.29%、99.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梅毒  诊断  TRUST  TPPA  ELISA  血清学诊断  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庆大霉素残留量的数据拟合模型,以验证和优化定量检测系统。方法采用商品化庆大霉素残留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庆大霉素残留量检测,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对数线性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分析比较各模型的决定系数(R2)、实验点分布、回收率等指标。结果二次多项式模型、对数线性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的变量显著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2均值分别为0.997 0、0.994 4、0.999 3,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各拟合模型的标准品实验点在标准曲线两侧的分布都较为均匀,四参数logistic模型最佳,尤其是在中、低浓度范围(0.1~0.9 ng/ml);各拟合模型在0.1~8.1 ng/ml浓度范围的标准品回收率均达到中国药典要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次多项式模型、对数线性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均适用于ELISA检测庆大霉素残留量的数据分析,其中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四参数logistic模型拟合较好,这对持续优化该项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二次多项式模型 对数线性模型 四参数logistic模型 标准曲线 拟合模型
  • 简介:  2 结果与讨论 常规的ELISA检测血清抗体的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包被在酶标板上,⑥常规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 按常规方法[1],  ELISA快速法的抗体检测效果与常规ELISA相同

  • 标签: 快速法 抗体研究 检测血吸虫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九种诃子制草乌炮制品诃子制(诃子汤浸泡),酸奶制,盐水制,甘草制,清水制,去尖刮皮制,高压蒸制,酒炙,童便制,确定药物心脏毒性最小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根据草乌有强的心脏毒性,选择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造心脏毒性模型。运用t检验分析方法,确定药物的最佳炮制方法。结果高压蒸制炮制方法毒性最小。结论清水制草乌,诃子制草乌,高压蒸制草乌炮制品产生心脏的毒性作用影响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

  • 标签: 诃子制草乌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而形成的疾病,我国大约为7.18%的乙肝病毒携带率,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肝硬化或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的可自愈率大约为90%,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可分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携带者、乙肝肝硬化等。乙肝的临床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很多,而检验质量又是影响乙肝治疗及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此如果提高检验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探讨乙肝两对半ELISA检测法的室内质控,为今后的临床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ELISA检测法 室内质控 仪器设备 试剂盒
  • 简介:摘要ELISA自1971年问世以来,由于其简便、灵敏、特异性高的、酶标记物有效期长、以及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科各个领域。排除外因操作过程、药物及干扰物、反应温度、离子强等影响因素后。临床还有不可解释的少见模式或矛盾结果时,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实验本身的方法学设计上的缺陷。为我们的检查过程提出如何应对这些缺陷的策略。

  • 标签: ELISA 乙肝 方法学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肝抗体(HCV-Ab)过程中存在假阳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了36例用ELISA方法检测的HCV-Ab弱阳性血清标本,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定量检测HCV-RNA进行确证试验,确定ELISA方法的假阳性率,并分析影响ELISA方法出现假阳性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法。结果ELISA方法检测的HCV-Ab弱阳性血清标本用PCR法检测HCV-RNA复检后28例仍为阳性,8例阴性,表明以PCR检测HCV-RNA方法为准,ELISA法有77.8%的真阳性率,有22.2%的假阳性率。影响因素除了方法学、试剂盒本身之外,还有标本处理、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可能会导致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出现假阳性,除了严格操作、做好质控外,对可疑的假阳性的标本一定要认真复测,最好采用PCR检测HCV-RNA进行确证。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丙肝抗体(HCV-Ab) 聚合酶链反应(PCR) 假阳性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ELISA与CMIA检测应用于血清中抗-HCV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患者中以及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中各选择4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与CMIA进行检测,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CMIA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均高于ELISA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IA检测特异度低于ELIS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MIA检测抗-HCV,可获取更高的准确率,更适用于临床筛查丙型肝炎。

  • 标签: 抗-HCV ELISA检测 CMIA检测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BsAg检测的胶体金法与ELISA法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38例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标本,根据S/OD值,将其分为A、B、C、D四组,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438例HBsAg阳性标本,其中A组(1.0≤S/OD≤6.9)38例,胶体金法法检测出3例,检出率为7.89%;B组(6.9<S/OD≤12.8)40例;C组(12.8<S/OD≤25.0)350例,D组(>25.0)10例,胶体金法均全部检测出,两组方法检测A组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ELISA法比胶体金法检测HBsAg的灵敏度高,且具有较高特异性,由于胶体金法容易造成漏检,因此ELISA法比胶体金法更适用于临床检测HBsAg。

  • 标签: HBsAg检测 胶体金法 ELISA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检测中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我中心健康体检人群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参与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且准确性较低的患者共有100例,搜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检测过程与结果,探讨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结果应用Elisa技术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相关因素包含试剂盒的质量较低、操作不规范以及标本没有正确地采集与保存等方面。结论在我中心临检室开展乙肝两对半项目检测的过程中,应对影响因素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估与管理,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 标签: 影响因素 措施 乙肝两对半 检测 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