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检查。研究组患者术前进行CT平扫和/或增强检查。分析间质的CT表现,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胃肠道间质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T检查技术对胃肠道间质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 简介:淋巴上皮样癌(1ymphoepithelioma-ikecarcinoma,LELC),由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组织间质组成。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乳腺
  • 简介:下丘脑错构是一种临床极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常表现为痴笑性癫疒间、中枢性性早熟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近年来,治疗下丘脑错构的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涌现,而其发病机制尚知之甚少,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的下丘脑错构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众说纷纭。本文基于临床治疗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详细探讨下丘脑错构相关临床表现的发病机理,同时介绍临床检测和各种手术治疗的相关进展及其适用原则。

  • 标签: 错构瘤 下丘脑 癫疒间 部分性 性早熟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宫颈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所占比例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生以及发展属于从渐变转为突变的一个过程,宫颈癌疾病有前病突变演变成真正的宫颈癌,需要的时间将近有10年,因为宫颈癌在癌变前的病变阶段较长,所以可在早期诊断出宫颈癌,对于降低宫颈癌疾病的病发率起到一定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是对人乳头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制、与宫颈癌的关系、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小儿普外科是一种最常见也最为复杂的一个小儿专科,该部门自成立起来其门诊以及急诊就一直处于一种饱和的状态。近年来,小儿普外科不断的引进国外的多项先进技术和业务,不断对我国的小儿普外科相关专业的空白之处进行填补,当前,我国的小儿普外科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小儿普外科中包含着多种种类的小儿疾病,其中血管就是其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血管是婴儿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研究和分析小儿普外科血管的临床治疗分析对于了解血管的病因以及其相关治疗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和介绍了小儿普外科;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和介绍了小儿血管的症状和病因;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和介绍可小儿血管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小儿普外科 血管瘤 症状 治疗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脑膜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儿童脑膜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29例儿童(≤18岁)脑膜的临床资料,按照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分型标准进行病理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病理学类型共10类,其中良性组(WHOⅠ级)22例,非良性组(WHOⅡ和Ⅲ级)7例。两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分析:非良性组和良性组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2/7)、77.3%(16/22),两组间P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非良性组和良性组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17.11±7.11)%、(3.96±4.28)%,两组间Ki-67增殖指数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2)。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Ⅲ级)26例,次全切除(SimpsonⅣ级)3例。随访18例,时间1~5年,复发6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脑膜在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等方面与成人存在不同。深入了解儿童脑膜的特点,有助于完善儿童脑膜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膜瘤 儿童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在脑胶质样本的高表达,以及沉默NUSAP1对胶质细胞系LN229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30例胶质手术标本以及10例癫痫病灶手术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40例样本中NUSAP1的表达情况,用lentivirus和siRNA干扰LN229细胞系中NUSAP1表达后,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NUSAP1在胶质组表达量明显高于癫痫组(对照)。NUSAP1表达被干扰后。脑胶质细胞LN229功能降低。结论NUSAP1在脑胶质中高表达,干扰其在LN229细胞株表达后,LN229增殖能力下降,细胞G2/M期停滞。提示NUSAP1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胶质治疗靶点。

  • 标签: NUSAP1 脑胶质瘤 LN229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采取单纯支架植入治疗小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术后造影:所有支架位置准确,在夹层动脉段释放到位;16例病例均明显造影剂滞留。16例患者术后7d内均出院,并进行随访3—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影像学随访:16例患者均治愈,夹层动脉未显影,动脉支架安放段均通畅,未出现血栓或出血以及后循环供血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单纯支架植入的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从支架植入前后影像对比,以及术后临床症状、造影的随访资料分析,单纯支架植入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单纯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资料分析胰岛素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个人进修期间收治的4例胰岛素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胰岛素的临床特点、疾病诊断与系统治疗。结果提示胰岛素发病率低,误诊率高,术前能明确诊断的很少,该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糖和右上腹包块,如何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注意病史仔细采集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很重要,必要的超声等仪器检查可协助术前诊断。结论通过罕见病例的收集报到,提高医务同仁对胰岛素的认识,治疗上注意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外科手术的有效性。

  • 标签: 胰岛素瘤 低血糖 根治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的价值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共35例临床治疗。结果采用介入治疗颅内动脉35个,完全栓塞15例,90%以上栓塞9例,部分栓塞11例。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动脉破裂出血1例,脑血管痉挛2例,脑积水1例。结论颅内动脉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间质患者的CT诊断价值以及图像特点。方法自我院病例中取患者19例,均为我院2011年10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胃间质。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观察胃间质的CT表现。结果病灶呈现软组织肿块,且向胃腔内、外或者内外突出,病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形态大小不一。增强后显示病灶均匀或者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远处存在转移灶。良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下,边界清晰,CT下多均匀强化;恶性病灶直径大多在5厘米以上,边界模糊,CT下强化不均匀,病灶内存在坏死或者转移灶。结论胃间质患者应用CT检查,能够呈现病灶的外部形态、内部变化以及周围关系,诊断价值值得认可。

  • 标签: 胃间质瘤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0例肝血管患者的资料,与增强CT诊断相比较,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血管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3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脏血管患者,经增强CT确诊29例,准确率为96.7%。结论通过临床实验证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和诊断肝脏血管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无创伤、无风险等优点,便于随访观察,是肝脏血管检查、诊断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脏血管瘤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