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饲喂桂牧1号杂交象草、白花扁豆和紫色象草对山羊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gash羊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饲喂不同种类饲草,分别对饲草营养价值、采食量、生长情况及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桂牧1号杂交象草组日增重112.33g。与其他三组比分别高出了11.48%、41.44%和6.33%。料肉比为17.98:1,饲料转化效率明显,每千克增重纯收益为25.34元,是饲喂山羊的优良牧草。

  • 标签: 象苹 白花扁豆 山羊 增重 经济效益
  • 简介:白花蛇舌草是清热解毒的良药,治疗肿瘤也有一定疗效。自2002年7~8月新货上市以来,由于市上的货量增多,广西市场的销势迟缓,价格从每公斤7.5~8.5元跌至每公斤5.5~6元,此价一直持续至年底。进入2003年1月份以后随着销季的到来,走势才开始有起色,价格也渐上行,1月份升至每公斤6~6.5元,2月续升至每公斤6.5~6.8元,目前已升至每公斤7~7.5元,而且仍有上升的趋势。

  • 标签: 白花蛇舌草 价格 市场 中药材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不同采收部位种子特性。方法:分别收集丹参、白花丹参主果穗上段、中段、下段种子,测定其萌发率、含水量、单穗种子粒数、千粒重等指标。结果:白花丹参果穗位置越高,种子萌发率越高,单穗种子粒数越多;丹参果穗位置越低,萌发率越高,中段单穗种子粒数最多;白花丹参与丹参不同部位种子的含水量、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丹参和白花丹参采收部位不同的种子特性不同,采收时白花丹参可优选中上段,丹参优选中下段,并通过分批集中的方法,提高种子质量均一程度。

  • 标签: 丹参 白花丹参 种子 采收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确鉴定白花蛇舌草的方法,保证临床用药的真实质量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依照白花蛇舌草以往世间经验积累的形状特点来鉴别其真假。结果目前,与白花蛇舌草容易混淆的植物种类繁多。结论为确保白花蛇舌草的真实性,一定要熟悉掌握其形态特点,除此之外,还应该选择大型正规可信的企业进行选购,小商贩的混淆品比较多。

  • 标签:
  • 简介:摘要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原则与方法探究的必要性。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样使学生不但“成才”,而且也能“成人”。

  • 标签: 教学德育渗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房助产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孕妇14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产妇顺产率为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护理组产妇的第一、第二产程由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无差异。护理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房助产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能够使产妇的心理情绪得到稳定,有助于树立分娩的信心,提高顺产几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房 助产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重任。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

  • 标签: 创新合作发散想象
  • 简介:<正>1973年4月宜宾县城北公子山出土的东汉岩墓石棺上浮雕有鲟鱼画像。该岩墓共出土画像石棺三具,其中一具大石棺的左棺板上高浮雕一组“观禽捕鱼图”:水中有三禽鸟捕鱼,其中二禽争夺一鱼,另一禽单独爪抓一鱼;岸上有二人观看,一人捧腹欲蹲,另一人举双手作欢呼状。此幅石刻因反复搬迁已损坏,但图的主体部份即鱼尚可看清(图一,墨线)。另一具小石棺的右棺板上高浮雕一组“厨炊宴饮图”:在帷幔高挂的屋内,正壁右角挂有一猪腿、一大鱼、一鸡和一器物;其下一人跪坐,正操刀在俎上剖一大鱼(图二);房中央置一燃着火焰的炉灶;屋后有二人正跪坐对饮。

  • 标签: 鲟鱼 石刻画像 宜宾县 黄鱼 画像石棺 高浮雕
  • 简介:辽墓出土的墓志及墓幢等石刻文字蕴含着虽零散但却十分珍贵的反映辽人丧葬习俗的第一手资料。利用这些珍贵的石刻资料,对辽人丧葬习俗诸如“停柩权厝”、“遴选墓地”、“营造墓穴”、“卜占葬期”、“依礼下葬”、“褙葬先茔”、“特殊葬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弥补文献史料和考古实物对丧葬习俗记载、反映之缺漏,丰富辽代丧葬文化之内容,而且有益于进一步深化与丧葬文化相关的辽代社会史之研究。

  • 标签: 辽代 石刻资料 丧葬习俗
  • 简介:位于南京城南、太平南路和长白街之间,有一条不长的小街——马府街。马府街由于郑和而得名。据考证,明代初年,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把府邸设在这条街上,郑和原来姓马,马府街因此而得名。

  • 标签: 小考 石刻 郑和 下西洋 得名 明代
  • 简介:1945年暮春,时值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学典馆杨家骆先生,应邀组"大足石刻考察团"赴县考察,以"可继云冈、龙门鼎足而三"正告国人.此乃大足石刻史上首行的科学考察,是年干支乙酉,学人以"乙酉考"称颂.

  • 标签: 大足石刻 抗战胜利 科学考察 杨家骆 中国学 考察团
  • 简介:洪泽湖大堤石刻图是近年来文物保护中所发现,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通过考证和研究,本文认为这批石刻图是以明清时期的吉祥谐音图案为主体,在中国美术史和民俗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洪泽湖大堤 明清石刻 吉祥谐音图案
  • 简介:<正>锦屏、大像、禹迹三山,均为阆中县之名山。宋·何汝贤著《禹迹山院记》云:“吾乡江山名天下,载在图经者,若锦屏、大像,而禹迹居其首焉。”大像山又名仙穴山,在阆中县城东郊嘉陵江对岸,远视与塔山合为一体,因其山腰凿有高大佛像一尊,故名“大像山”。清人李元著《蜀水经》云:“汉水又北经仙穴山,山在(阆中)城东嘉陵江上,唐高士安隐居之所,有大佛像,有九层塔,亦名大像山,亦名塔子山。”清咸丰年间撰修的《阆中县志·山川志》云:大像山在塔山之右,自

  • 标签: 摩崖造像 石刻题记 阆中 禹迹 大佛寺 佛像
  • 简介:石刻文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有形式,尤以北朝(北魏、北周、北齐)石刻文字为大宗。石刻文字是一种书丹者书写与刻工刊刻相结合的艺术,种类繁多、风格纷杂多样。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具体实施并完成刊刻工作的刻工有很大的关系,刻工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北朝石刻文字的风格,是研究北朝石刻文字形成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刻工 北朝 石刻文字
  • 简介:在考察研究桂林石刻文化的过程中,石刻刻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其刻石技艺的优劣对于一件石刻的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利用各类史料文献及现存桂林石刻,对桂林石刻刻工的题署方式、身份及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刻工群体加以分析和归纳,并结合新近出版的石刻著作、本馆馆藏石刻及拓本对桂林石刻刻工信息进行辑补。

  • 标签: 桂林石刻 刻工 述要 辑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