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迫症(OCD)患者抽搐电休克治疗时,采取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择60例OCD患者,均采取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QP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Y-BP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OCD患者抽搐电休克治疗时,采取人性化护理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强迫症 无抽搐电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析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抽搐电休克治疗,并且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干预后,观察组错误应答数、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在干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PANSS 阳性症状评分和PANSS 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抽搐电休克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该治疗措施可行性较强。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麻醉在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方法  将31例拟行MEC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设两组,31例患者应用依托咪酯麻醉(A组),31例应用丙泊酚(B组),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心血管反应、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中HR、SBP、DBP变化幅度较B组小,注射局部疼痛发生率较B组低(p<0.05),两组睁眼及回病房时间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托咪酯用于MECT麻醉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可降低注射疼痛发生率。

  • 标签: 电休克治疗 麻醉 依托咪酯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72例精神疾病患者,入院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n=36)、B组(n=36)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结果 B组较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此强化患者依从性,做好治疗配合工作,保障治疗的有序进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疾病 无抽搐电休克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临床中应用抽搐休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所具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精神科于2015年11月—2018年3月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4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指标、临床疗效。结果较治疗前,两组各项认知功能评分组间对比显著差异,P>0.05;治疗较对照组,研究组各认知功能评分改善显著,P<0.05;且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抽搐电休克治疗,可在明确改善其认知功能的同时,配合药物起到较好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给予对照组单独奥氮平治疗,实验组在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ANSS评分。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奥氮平联合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杀因子评分和睡眠障碍因子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和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都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特点选择两种治疗方法。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 首发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分裂症 焦虑 抑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在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0接受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依从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资料统计显示,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观察组依从率95.33%(143/150),对照组依从率84.00%(126/150),两数据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00%(147/150),对照组满意率78.67%(118/150),两数据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配合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 标签: 精神疾病 无抽搐电休克 全方位护理干预 依从率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精神病患者在MECT治疗前及MECT治疗48小时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运用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对比MECT治疗前后情况,患者在总正确数、总错误数、持续反应次数、概念反应水平数、分类完成数、完成第一组分类的尝试次数、思维持续的失败、学习到学会这9项威斯康星卡片测量指标方面得分显著差异。然而,相比MECT治疗前,患者治疗在威斯康星卡片测量中非持续性错误数显著减少。结论MECT可能对精神病患者认知功能有所改善。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威斯康星分类测试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我院接收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血压、心率以及精神症状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的血压、心率指标均有下降,但两组治疗前后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的精神症状评分较低(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但对机体血压,心率的基本无影响,应用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心率 血压
  • 简介:【摘要】 :目的 :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次调查,以随机的方式选取 2018.5-2019.9期间在科室进行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病人共计 68例进行调研与分析。根据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为 2组,每组分得 34例。对比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最终结果。结果:对比组患者治疗 4周和 12周的 PANS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 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组治疗有效率和实验组的有效率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中,可采取抽搐电休克治疗方式,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抽搐电休克治疗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共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结果差异。结果:使用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分裂症 脑电波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中40例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首发抑郁症 无抽搐 电休克 集束化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在我院进行难治性抑郁症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其使用不同麻醉剂进行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抽选患有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共计69例,分别在进行MECT治疗时对其使用三种不同的麻醉剂,并记录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次数与总的概率。结果:根据针对患者使用三种不同麻醉剂的各项数据表示,使用异丙酚麻醉剂的患者缓解难治性抑郁症的效率最低,使用氯胺酮麻醉剂的患者对症状缓解率最高。结论:通过对三种不同麻醉机效果的具体研究,发现在进行对难治性抑郁症采取抽搐电休克治疗时,使用氯胺酮麻醉剂的效果更佳。

  • 标签: 麻醉剂 难治性抑郁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 2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88例精神病患者,按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单数,44例)和舒适组(双数,4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舒适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较护理前均有所提高,且舒适组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舒适护理 无抽搐电休克 精神病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