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患者而言,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CML治疗中,最长使用的治疗方案是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以伊马替尼为主,而该疾病有着发展速度快的特点,若未能及时展开有效控制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通过本病例报道了解子宫肌瘤容易漏诊急性粒细胞白血常见原因,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类似病例起提示作用。方法叙述本病例的诊疗过程,提示子宫肌瘤漏诊急性白血的原因。结果本病例按子宫肌瘤常规治疗,于6月后死亡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结论患子宫肌瘤的中年女性容易合并其它疾病,对接诊类似病例要仔细检查,合理分析,必要时会诊。

  • 标签: 子宫肌瘤 白血病 漏诊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78-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4例初诊急性白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均出现Ⅳ度骨髓抑制,112例伴有发热咳嗽症状,31例发生口腔感染,28例发生胃肠道感染,6例发生肛周感染,2例发生皮肤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症状均于出院。结论急性白血儿童在诱导缓解期容易发生粒细胞缺乏,除了常规的护理外,还要加强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口腔、肛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的观察与护理,减少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感染率发生,使其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

  • 标签: 儿童急性白血病 诱导缓解期 粒细胞缺乏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选择本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24例初诊急性白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导缓解期粒细胞缺乏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在诱导缓解期均出现Ⅳ度骨髓抑制, 112例伴有发热咳嗽症状, 31例发生口腔感染, 28例发生胃肠道感染, 6例发生肛周感染, 2例发生皮肤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症状均于出院。 结论 急性白血儿童在诱导缓解期容易发生粒细胞缺乏,除了常规的护理外,还要加强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做好患者的口腔、肛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的观察与护理,减少患者粒细胞缺乏期的感染率发生,使其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

  • 标签: 儿童急性白血病 诱导缓解期 粒细胞缺乏期 护理
  • 简介:白血俗称"血癌",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发病率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5%左右,是儿童和青年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一系列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发生无限制地增生(称为白血细胞),浸润全身各种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引起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改变.

  • 标签: 白血病 造血系统 造血组织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PRF)诱导的急性粒细胞白血NB4细胞凋亡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转导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将NB4细胞分为对照组[以0.025%二甲基亚砜(DMSO)代替PRF]和10、30、50 μg/ml PRF组,作用24、48、72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作用48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将NB4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0.025% DMSO)和10、30、50 μg/ml PRF联合或不联合10 μmol/L 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组,作用48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通路相关蛋白JNK、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8 MAPK表达变化。结果10、30、50 μg/ml PRF作用24、48、72 h后NB4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浓度-时间依赖(均P<0.05),24、48、72 h半数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40.03±2.23)μg/ml、(22.92±1.72)μg/ml、(17.99±1.48)μg/m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NB4细胞经PRF处理后呈现明显凋亡特征。10 μmol/L SP600125与不同浓度PRF共培养NB4细胞48 h后,NB4细胞JNK1表达受抑(P<0.05),JNK2/3、p38 MAPK表达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K1、ERK2在单药组表达逐渐上调,联合用药组则表达递减,TNF-α在50 μg/ml PRF+SP600125组较50 μg/ml PRF单药组表达下调,10、30 μg/ml PRF+SP600125组则较10、30 μg/ml PRF单药组表达上调。结论10~50 μg/ml PRF可能通过TNF-α激活MAPK信号途径,JNK、ERK1/2、p38 MAPK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激活促凋亡相关蛋白,诱导NB4细胞凋亡。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葛根总黄酮 细胞凋亡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在急性粒细胞白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01~2023.03我院收治的41例高度疑似白血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免疫分型检查及细胞遗传学检查。评估以上三种检查方式单一应用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当(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项单一检查,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的诊断效能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
  • 简介: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在急性粒细胞白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01~2023.03我院收治的41例高度疑似白血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免疫分型检查及细胞遗传学检查。评估以上三种检查方式单一应用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相当(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其他三项单一检查,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联合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的诊断效能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
  • 简介: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人急性粒细胞白血(APL)细胞株HL-60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株设为HL-60组、HL-60+DNR组,同时取3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为NC组。HL-60组为未加药处理组,HL-60+DNR组为小剂量DNR持续作用HL-60细胞10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RF1-mRNA、IRF8-mRNA、IRF9-mRNA转录水平,每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NC组相比,IRF1-mRNA、IRF8-mR-NA转录水平在HL-60组显著下调(P〈0.05),而HL-60+DNR组显著上调(P〈0.05);与NC组相比,IRF9-mRNA转录水平在HL-60+DNR显著上调(P〈0.05),在HL-60组则表现为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NR可上调HL-60细胞中的IRF1、IRF8、IRF9表达水平。APL经DNR治疗后,可能通过上调IRF1、IRF8、IRF9的表达诱导白血细胞的凋亡,促进其成熟,促进病情的缓解。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 细胞 柔红霉素 IRF1 IRF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CML)与类白血(L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与20例类白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特点、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学改变。结果CM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隐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嗜碱性粒细胞粒细胞总数均明显增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部分病例可见“侏儒型”巨核细胞及戈谢细胞样组织细胞;LR发病对象年龄不确定,通常有明确病因,外周血细胞总数虽增高,但通常不及CML,骨髓粒系毒性变明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与积分显著增加。结论CML与LR在临床表现、外周血检查及骨髓改变中均有显著区别,仔细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对于鉴别两者,特别是两者合并出现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类白血病 外周血 骨髓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粒细胞白血(APL)治疗缓解后继发TP53阳性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MDS)的潜在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APL治疗缓解后继发TP53突变阳性t-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患者为59岁女性,以APL为首发疾病,经含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后持续缓解4年;复发时TP53基因突变阳性,为复杂核型,临床考虑为t-MDS。结论t-MDS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携带TP53突变的造血干/祖细胞在APL治疗前可能已经存在,且在化疗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优势克隆,在原发肿瘤被抑制后优先扩增。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p53 肿瘤,继发原发性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单用ATRA对初发急性粒细胞白血(APL)诱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规律治疗的初治120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ATRA口服联合AS2O3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仅予ATRA口服治疗,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肝功能以及临床症状调整药物用量,均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观察诱导治疗阶段CR率和白血基因和维甲酸受体基因融合基因(PML-RARα)转阴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巩固化疗后3年总生存率(OS)和复发率,同时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早期病死率、CR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CR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ML-RARα转阴率和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选取观察组57例患者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的影响,WBC≥10×109/L患者复发率、病死率、未缓解(NR)率与WBC﹤10×10^9/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率与总生存率则低于WBC﹤10×109/L患者。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的疗效较好,达到CR时间缩短,预后提高,白细胞水平对APL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导致CR率与总生存率降低。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复发外周血白血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血白血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验的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为急性髓系白血患者,B组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结果:在流式细胞术检验后,A组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高于B组,在预测阳性率方面低于B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阴性率方面,A组和B组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情况方面,MRD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7.27%,MRD阳性患者复发率为79.48%,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复发外周血白血细胞中,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能更好、更准确的预测出急性白血的复发,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和针对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外周血白血病细胞 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