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展开分析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患者,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26例患者。研究组使用胺碘酮来为患者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下的利多卡因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采取护理措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左心房内径,心室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的过程中,发挥较大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 本院(在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0 例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对照组(应用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方法)和实验组(应用 胺碘酮 治疗 方法),每组均为 30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 QRS 波时间、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以及浅脉炎等)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实验组 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 QRS 波时间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实验组 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以及浅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对照组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价值 显著。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诊的 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 8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40例,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心室率、收缩率、左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率、收缩率低于对照组,左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和安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6.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30),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7%(8/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97.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同时在后室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以及PR间期、QRS波时限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的临床中,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具有安全、起效快、效果高等特点。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期间,使用胺碘酮的效果。方法:20年至21年期间,我院收治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通过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利多卡因治疗作为对照组,与采用胺碘酮治疗的实验组展开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具体疗效、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室早数量、TP-e间期等指标数值。结果: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方式更好,患者的各项机体指标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显著降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的总体效果更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得以降低,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的心电监护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年内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例(2012年4月~2015年5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好转情况与焦虑、抑郁状况。结果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1.67±7.26)分、(33.12±8.27)分,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护理前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90.00%),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30.00%),对比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电监护及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5.0%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有80.0%的总有效率,观察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p<0.05,则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积极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和全方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电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时间为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均实施介入治疗,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43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前者优于后者,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护理后的 HAMA评分与 HAMD评分,前者均优于后者,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前者优于后者, 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有效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 72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等级,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等级相对于常规组发生明显的好转,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对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各组患者 50 例,分别比较各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 观察 组总有效率为 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0.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预见性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时采取循证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100例,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3年1月,并且将患者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采循证护理,二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效果中,一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二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一组护理有效率为96.00%,二组护理有效率为78.00%;(x2=13.683,p=0.012),结果有差异。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后采取循证护理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针对100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进行研究。同时将病人分到由50名病人所构成的对照组和由50名所构成的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心率失常出现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心率失常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 心率失常 预见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作者: 刘艳 张俊 张雅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09
  • 出处:《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9年9月4期
  • 机构:石首市人民医院 湖北 石首 434400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1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卧床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高康复率及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心律失常患者的不同心电图表现及所占比例。结果45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比例为68.89%,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4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纤颤、4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房性早搏以及1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和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中死亡4例(8.89%),其中1例患者死于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死于房室传导阻滞,2例患者死于心室颤动。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监测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也可能导致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死亡,但是相对于心律失常而言,其死亡率较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选择了我院心律失常的剂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七十三例,给所有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QTc、QTd、HR等心率指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都被成功的抢救,其成功率达到100%。并且对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其护理后QTc、QTd及HR等心率指标明显优于护理前,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并且采取了护理干预,能够让抢救成功率很大程度的提高,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上的广泛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以减少患者并发症。方法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疾病特点,找出护理过程中的循证问题方法。制订出适合的护理计划。结果60例患者治愈35例、明显好转27例、1例转上级医院,抢救有效率100%。出院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100%。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