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陆东宁 徐加杰 郭海巍 郑传铭 葛明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杭州 310014 浙江省内分泌腺体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14,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杭州 31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充气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by gasless unilateral axillary approach,ETGUA)应用于侧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匹配研究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1例进行ETGUA的患者,其中8例为侧甲状腺癌根治术,13例为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对侧腺叶切除术(良性)。同时匹配23例行传统颈部切口开放甲状腺手术(conventional open thyroidectomy,CO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8例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15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对侧腺叶切除术(良性),记录ETGUA手术过程,并比较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安全性、创伤、术后恢复、患者满意度的差异。以IBM 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tudents t测试和χ2检验分析被用来各自分析持续和分类数据。结果手术时长腔镜组(148.67±57.44)min大于开放组(88.48±42.17)min,术后引流量腔镜组大于开放组[(186.52±83.24)ml vs(128.91±116.04)ml,P=0.010],术中出血量[(41.11±43.20)ml vs(29.44±24.55)ml,P=0.796]、术后住院时间[(4.90±0.94)d vs(4.86±1.06)d,P=0.774]、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在术后1 d、1个月及3个月颈部疼痛评分都优于开放组[(2.33±0.91)vs(3.48±1.12),(1.24±0.44)vs(1.70±0.76),(1 vs 1.17±0.39),P=0.001,P<0.032,P<0.048]。在术后美容满意度上,腔镜组优于开放组(1 vs 2.09±0.67,P<0.001)。结论ETGUA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美容满意度高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甲状腺手术 腋窝入路 甲状腺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蝶和经颅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及额底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蝶窦手术30例。经侧额底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蝶窦组86.67%(26/30),经额底人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额底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蝶窦生长的患者。经额底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腺瘤 手术入路 经蝶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微型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桡骨远端骨折,男7例,女10例;年龄23-67岁,平均36.5岁;左侧6例,右侧11例。骨折按A0分类:B2型8例,C1型4例,C2型5例。全部行背侧,均采用切开复位L形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固定治疗 侧入路 疗效分析 微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正中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15例复杂胫骨平台髁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17~65(51.3±12.3)岁。SchatzkerⅤ型10例,Ⅵ型5例;柱骨折9例,三柱骨折6例。采用前正中结合内侧手术,骨缺损均行植骨。结果15例患者获得12~24(14.4±3.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5.2±1.3)周。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在术后即刻[(9.2±1.3)°、(85.1±1.7)°]及术后12个月[(8.9±1.2)°、(84.5±1.6)°]分别与术前[(2.8±1.6)°、(73.7±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Rasmussen放射学评分9~18分,平均(15.1±2.5)分,优3例,良11例,可1例,优良率93.3%;HSS评分66~98分,平均(85.1±9.3)分,优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6.7%;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膝关节均可完全伸直,屈曲100°~135°,平均(117.7±11.3)°。1例前正中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经清洁换药3周愈合。结论前正中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髁骨折的近期疗效满意,可根据适应证选择使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腹单小切口手术治疗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侧腹股沟疝作为观察对象,共选取60例。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将其简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2组。常规组30例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下腹单小切口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1.61±10.56)min、术后进食时间为(5.13±0.56)h、术后下床时间为(5.95±1.46)h、术后住院时间为(3.56±1.75)d,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下腹单小切口手术用于治疗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 双侧腹股沟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三头肌正中切口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采用肱三头肌正中钢板治疗;结果21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半年—1年半.骨折愈合时间18周—42周不等.结论肱三头肌正中相对安全、显露比较清晰;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钢板;肱三头肌,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探究改良肱三头肌窗口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1~2022.1)收录的5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组以尺骨鹰嘴截骨手术治疗与改良肱三头肌窗口治疗,将临床效果(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与肘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改良肱三头肌双窗口入路 肱骨远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髂股联合有限Pfannenstiel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髂股联合有限Pfannenstiel治疗的43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15~78岁,平均48.7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T形骨折7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柱骨折2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0 d,平均7.6 d。所有患者均采用顺行柱螺钉结合前方钢板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0~240 min,平均157.3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 500 mL,平均537.2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32例,满意复位10例,复位差1例。43例患者术后获9~19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周)。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2例,良19例,中7例,差5例,优良率为72.1%(31/43)。结论改良髂股联合有限Pfannenstiel治疗复合髋臼骨折可以获得良好复位,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疗效相对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直接前(DAA)与传统外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对象,结合手术方式差异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是41例患者。对照组:传统外侧方式,研究组:微创直接前方式,两组患者治疗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不同时间段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的优良率分析是重要的指标,对照组优良率是64%,研究组优良率是92%,64%<92%,数据分析得知,观察组的优势更突出。结论:针对股骨头坏死的案例实施微创直接前方式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整体上效果突出,能缓解术后疼痛感,改善髋关节功能,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 标签: 微创直接前入路 传统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正中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经通道椎旁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患者围术期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滑脱症行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8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行PLIF和TLIF手术的患者40例纳入开放组,男12例,女28例;行MIS-TLIF的28例患者为微创组,男6例,女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投照次数、术后引流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开放组和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6±51)min比(153±38)min,(P=0.77);术中出血量(458±272)ml比(157±104)ml(P<0.001);透视次数(6.7±1.5)次比(30.6±6.9)次(P<0.01);术中并发症开放组25.0%(10例),微创组7.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引流量开放组患者(664±351)ml多于微创组患者(210±127)ml(P<0.001);尿管留置时间开放组患者(3.7±2.9)d长于微创组患者(2.2±0.8)d(P=0.002),术后住院时间开放组患者(9.2±3.6)d多于微创组患者(6.9±1.7)d(P=0.001)。术后神经并发症分别为7.5%(3例)和14.3%(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术后非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开放组27.5%(11例)高于微创组7.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与PLIF和TLIF术比较,MIS-TLIF治疗老年I~Ⅱ°腰椎滑脱症具有出血少、引流量少、尿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非神经并发症较低等优点,但其投照次数较多。

  • 标签: 脊椎滑脱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与腹腔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7例行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腹腔(22例A组)与腹腔(B组)组15例两种途径的手术特点、技术方式、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及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85.6min,B组103.9min(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A组2(13)d,B组4(3~6)d(P<0.05),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A组(45.9±5.2)mL,B组(49.1±5.7)mL(P>0.05);在引流管拔除时间:A组(6.1±0.7)h,B组(54±0.9)h(P>0.05);住院天数:A组(7±2)d,B组(6±1)d(P>0.05),以上37例患者中36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3~48个月。34例术后未见乳糜尿复发,两组分别有1例复发,症状较轻。两组手术方式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腔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疗效可观,相比经腹腔路途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的优势,是目前治疗乳糜尿的首选手术方式。

  • 标签: 乳糜尿 肾蒂淋巴管剥脱术 后腹腔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治疗效果以及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接收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将接受内侧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到对照组中,将接受外侧联合内侧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到研究组中,对两组患者骨折复位状况和术后膝关节恢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骨折复位优良率方面,对照组达到71.88%,与研究组的93.75%相比,低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以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研究组均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明显,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将外侧与内侧联合在一起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同时也能够提升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状况,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手术中分别采取髂腹股沟以及改良Stoppa,对比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髂腹股沟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Stoppa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Stoppa可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骨盆骨折 手术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乙状窦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乙状窦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配合过程,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论乙状窦显微血管减压术体位特出,术中配合繁琐,专业性强,术中配合专业化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缩短手术时间的关键。

  • 标签: 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血管减压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0例在我院接受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先将患者的耻骨结节处进行切口,进而将腹直肌前鞘切口并将腹直肌向内牵引,使腹直肌下面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充分暴露,然后将其从耻骨和腹股沟韧带的方向进行分离。之后可以使腹膜前间隙、疝囊、耻骨梳韧带等结构暴露,在此过程中定位疝的位置。根据疝体的大小进行不同缝合术,最后使用单层聚丙烯疝修补片(12cmx6cm)在下方固定并缝合,在上方切口2-3cm使精索可以从中通过,不另外安置引流管。结果手术结果显示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35-52min,平均为43.2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8d,平均为6.1d,手术后2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对其进行导尿处理2天后进行拔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积气、阴囊血肿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轻微疼痛,但并无异物感。对所有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没有发现复发的情况。结论40例患者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均一次性成功,对患者随访显示手术后无复发情况发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后入路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正中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32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行肘正中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围手术期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安全管理及患肢护理、注重并发症观察及预防,做好疼痛管理、功能锻练及出院指导。结果32例患儿术后功能评定优良率达93.75%。结论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肘正中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做好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获满意疗效。

  • 标签: 小儿 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肘后正中入路 克氏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