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A在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CTA表现,并将原始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显示(SSD)并辅以容积显示(VR)等技术进行处理。结果32例患者中检出36个动脉瘤病灶,其中29例为单发动脉廇,3例为多发动脉廇。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29例,发生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3例。结论MSCTA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可以多方位、立体成像,可作为首要筛选检查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行腔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DSA与CT检查结果一致: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34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17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血栓形成4例。患者均首先采用腔介入治疗;若腹部症状、体征,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肠坏死,则立即行剖腹探查;若术中证实为肠坏死,则行肠切除+肠吻合术。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3月。分析患者腔介入治疗结果、腔介入治疗的后续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30d病死率、随访期间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55例患者从出现腹部疼痛到行腔介入治疗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0.1h(4.0~15.0h),动脉完全再通率为32.7%(18/55),其中8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1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夹层;部分再通率为63.6%(35/55),其中26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1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夹层;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腔治疗无效,后行支架置入痊愈。9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在腔介入治疗后11~24h内行剖腹探查+肠切除+肠吻合术,切除小肠平均长度为103cm(74~201cm)。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经压迫止血等处理后好转。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个月(2-14个月)。术后1个月内,5例患者死亡,患者30d病死率为9.1%(5/55);其余患者无腹痛复发。术后5个月,3例患者出现腹痛症状,之后证实非肠系膜动脉缺血所致。2例行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9个月未出现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腔内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覆膜支架、可解脱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s)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46例内脏动脉主干VAAs行腔治疗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18例VAAs行腔内隔绝术;28例VAAs行可解脱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结果18例腔内隔绝术造影示瘤腔均完全隔绝,技术成功率100%(18/18);28例行联合栓塞后26例瘤腔致密填塞,2例瘤颈显影。术后CTA平均随访(36.5±2.3)个月,覆膜支架隔绝VAAs后,瘤腔完全隔绝率100%(18/18),载瘤动脉通畅率94.4%(17/18);可解脱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VAAs,瘤腔填塞获完全隔绝率85.7%(24/28),载瘤动脉通畅率92.9%(26/28),两组间比较,瘤腔完全隔绝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5,P=0.048),载瘤动脉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4, P=0.786)。结论VAAs覆膜支架修复或可解脱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动脉瘤 血管内手术 支架 可解脱弹簧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而形成,是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主要见于成年人(30-60岁)。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快,死亡率很高,估计及有效地治疗和采取预见性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脑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脑血管痉挛(CVP)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颅动脉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在所有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8%~10%是由于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个炎症反应过程,近来认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强。颅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友部位包括颈动脉海绵窦虹吸段、大脑中动脉主干、椎动脉邻近融合部和基底动脉。颅动脉粥样硬化在流行病学、自然病程、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均有显著进展。本文对颅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程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 流行病学 自然病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动脉瘤采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颅动脉瘤患者后经手术证实40例,采用MRI、MRA检查诊断,对MRI、MRA的影像表现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进行比较。结果对MRI和MRA检查对小于5mm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情况为,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小动脉瘤23个,MRI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56.52%;MRA检查检出小动脉瘤17个,检出率为73.91%;MRI加MRA检查检查检出小动脉瘤22个,未检出的小动脉瘤1个,检出率为95.65%。结论颅动脉瘤MRI显示动脉瘤与其血流、血栓、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有关。动脉瘤在MRA上显示为与载瘤动脉相连的囊状物,其大小约与动脉造影所显示相仿。两者结合诊断,检出率较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动脉瘤显微手术的配合方法,并且总结相关经验。方法通过对本院2010年所收治的患颅动脉瘤患者87例进行手术治疗,展开配合探讨。结果87例患者的手术经过都非常顺利,成功的夹闭了患者的动脉瘤。结论相关的配合护士必须做好手术前的准备以及掌握好手术的步骤,这样才能够保证手术能够顺利、成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手术方法显微手术配合
  • 简介:本组24例患者通过超选择性颌动脉栓塞治疗,  24例中19例颌动脉栓塞后0.5~10h鼻出血停止,本组5例栓塞治疗后再次出血

  • 标签: 动脉栓塞 栓塞治疗 治疗顽固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血管腔成形(PTA)及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及中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同侧股动脉,15例经对侧股动脉入路治疗。4例单纯PTA治疗,8例PTA后置入支架,6例直接置入支架。共置入14枚支架,均为球扩式支架,其中2枚为药涂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造影剂用量64 ml,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50%~99%,腔治疗后狭窄率降为10%~30%。收缩压由术前的(157.2±43.0) mmHg降至术后的(129.8±8.6) mmHg;血清肌酐(SCr)水平由术前的(258.8±214.7) μmol/L降至术后的(176.3±101.1) μmol/L,尿素氮由术前的(15.7±1.6) mmol/L降至术后(10.6±1.1) mmol/L(均P<0.05)。术后中位随访42.4个月(3~93个月),治愈17例,无效1例,1例单纯球囊扩张后术后30 d出现再狭窄,予以置入支架。除1例移植肾动脉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常见血管因素,腔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移植 肾动脉梗阻 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动脉瘤夹闭术手术配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颅动脉瘤患者,均在脑显微镜下做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实施密切的手术配合护理措施。结果此组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经过密切的手术配合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进行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配合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2019年度腔内主动脉外科领域关于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分支、内脏动脉和髂动脉重建方面的新器材、新术式和新理念,同时也收录了关于主动脉血管形态学、术后病理生理、并发症处理、主动脉数据管理等新证据的部分内容。力图展示2019年度新出现的与以往不同的信息和观点,为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分支动脉重建 动脉重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20例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从生命体征、并发症、穿刺部位、疼痛等几方面观察,给予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和术后指导。结果我科接受颅动脉瘤手术的20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全部栓塞治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消失,表现为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运动等方面基本恢复,效果满意。结论颅动脉瘤栓塞术避免开刀、侵袭微小,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成功率高,疗效好,有可能成为治疗颅动脉瘤的首要手段。而术后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保证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降低颅动脉瘤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1。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动脉瘤患者经开颅手术处理动脉瘤的术后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行颅动脉瘤手术患者65例,根据患者围手术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作好心理护理,加强各项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结果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行愈后评价完全恢复45例,轻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3例。结论强颅动脉瘤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能够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手术后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开颅手术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动脉瘤的疗效,得出结论GDC治疗颅动脉瘤治疗效果好,良好的手术配合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手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