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为准确评价土壤有机碳的尺度效应,分析其多尺度的变异特征并找到控制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选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多尺度采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敖汉旗表层(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县域、中等区域和小流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49,7.57和7.54g/kg。3种研究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变程在980~2100m之间,随着研究尺度的缩小,土壤有机碳的空间自相关距离逐渐缩小。不同研究尺度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县域尺度上土壤和植被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中等区域尺度上植被和海拔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小流域尺度上海拔和坡度对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

  • 标签: 尺度效应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半干旱区
  • 简介:摘要 : 受经济和气候驱动,长江经济带水田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区域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 1990-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究长江经济带水田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SV),分析了水田变化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 1) 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水田规模持续缩减,共减少了 17390km2,减幅呈增长态势具有显著地域差异,长江中上游与下游的水田减幅相差约为 9.56%。其中下游减幅较大,水田占区域比例随之降低,中上游恰好相反。 2)由于经济建设及水产养殖的发展,水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系,水田主要由水系、旱地和湿地等转化而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的水田变化最为剧烈,建设用地侵占水田扩张的现象分布广泛,水田转为水系主要在两湖平原局部地区。 3)水田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转化对 ESV是正影响,水田转为水系对此贡献最大,其转化规模决定了不同时期 ESV净增量的大小,水系转化为水田损失的价值最多,建设用地侵占水田次之。不同市域的水田变化情况不一致,因此 ESV增减情况具有明显差异。 4)生态系统服务中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增强的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受到严重损害,与水资源规模扩大和水田资源大量流失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长江流域水田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水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长江经济带 权衡协同 时空变化 遥感数据
  • 简介:威海海军职工疗养院是游客游憩、疗养俱佳之所,绿化改造设计以“生态学”为指导,突出海滨地域文化特色,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使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山、水、居”浑然天成,着力体现“将庭院轻放于自然中”的设计理念.

  • 标签: 绿化设计 和谐 疗养院
  • 简介: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同时受化工原材料涨价、环保压力增加、运输难度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农药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农药生产厂家为在市场中争得一杯羹.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成农药销售部顶住来自市场各方面的压力,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开拓创新,努力拓宽发展空间,通过实践总结,

  • 标签: 农药销售 市场需求 创新 空间 调整 市场竞争
  • 简介: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既是展现和传承其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空间类型。然而随着传统村落现代旅游的不断升温,村落空间的功能和形态更多地是服从游客市场的需求和旅游业态的要求,而缺少对文化空间的主动保护、规划和引导。文中选取宏村、西递、碧山、南屏、屏山、卢村等6个皖南乡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对文化空间的需求特征,探讨如何以传统村落空间的改造为依托,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耦合提供载体和支撑,提出了民宿文化提升模式、文化旅游空间主动营造模式、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改造模式3种空间耦合模式。

  • 标签: 传统村落 现代旅游 乡土文化 空间模式
  • 简介:本文对以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穆棱林业局为典型案例,通过水平空间-垂直空间调节-促进自然演替三维空间经营技术对杨桦天然次生林开展经营研究,并开展了施肥集约经营技术试验。研究表明:三维空间经营技术不但可以改善林分水平分布,短期内降低了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而且可以提高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是杨桦天然次生林可取的经营技术,施肥集约经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人工更新云杉幼苗高生长。

  • 标签: 次生林 杨桦 经营技术
  • 简介:人们根据地区特征,将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最具活力的要素,进行最佳组合的结果,是人们深思熟虑的愿望.在创造良好的城市滨水景观的同时,使城市滨水景观又具有自己的地域文化背景,使当地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同时也使外地游客领略到当地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采.

  • 标签: 城市滨水空间 景观规划设计 空间艺术 滨水景观 来宾市 公园
  • 简介: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两种取样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取样方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在不同样方间的变化为4-17种/m^2。样线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9-10种/m^2,空间变化的结构比随样线长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在样线长度为1500m时最小,采用样线法取样时样线长度应该在1500m-2000m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11-12种/m2,样地法取样时结构比随样地面积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样地取样面积在6400m^2-8100m^2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会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获得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信息,更能够全面地反映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

  • 标签: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空间异质性 取样方法
  • 简介:通过利用surfer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结合牡丹江林区山脉走向,对牡丹江林区土壤腐殖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urfer软件等值线绘图功能所形成的图对了解牡丹江林区土壤腐殖质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腐殖质 牡丹江 SURFER软件
  • 简介:空间可达性已成为评价开敞空间系统能否公平服务城市居民的重要标准。该文以徐州为例,综合GIS缓冲区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对其中心城区开敞空间可达性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借助GIS空间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公共绿地系统信息的提取、计算、分析、整合,得到其中心城区各级公园绿地可达性分级分布图。进而评价其服务水平,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为以后绿色空间的系统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 标签: 可达性 徐州市中心城区 城市开敞空间 规划布局
  • 简介:在"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的景观"三元论"的哲学基础上,风景园林这一综合学科应对黄土高原的人居环境改善产生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人居角度分析影响集水造绿的各类因素,从降水、坡度、坡向、河流、泉眼等自然因素以及城镇、道路、水库等人工因素的角度评价集水造绿的适宜性;以GIS技术进行数据整理与量化分级,通过综合考量确定集水造绿的优势地带等级,即适宜度分析;识别集水造绿的"节点"与"路径";规划水绿双赢的空间网络。研究证明,在引入适当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基底—节点—路径"方式构建的集水造绿优势空间网络能够适应人居环境集水造绿的需求。

  • 标签: 集水造绿 气候变化 生态修复 景观三元论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 简介:以岷江流域上游地区的汶川县映秀镇附近5条泥石流小流域的SPOT遥感影像为基础,获取泥石流沟内"5.12"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松散固体物质信息,并应用GIS技术对小流域内松散固体物分布进行空间分析,建立小流域松散固体物空间分布函数T(s)和相对空间分布函数F(x),计算其分布积分W和相对分布积分D,将积分值作为泥石流小流域松散固体物空间分布定量化参数,尝试应用于泥石流堆积扇的最大堆积长度L和最大堆积宽度B的参数估算。结果表明:5条泥石流沟内松散固体物较多分布于流域高程中值以下区域;相对于泥石流沟沟口,其松散固体物更加集中在泥石流主沟道附近;引入小流域松散固体物空间分布定量化参数(W和D),泥石流堆积扇形态参数(L和B)的估算值在该区域逼近于实测值。

  • 标签: 遥感 GIS 泥石流 松散固体物 空间分布 堆积扇
  • 简介:以浙江省杭州市西城广场、白堤、西湖文化广场、吴山广场和钱江新城市民中心这6个居民日常户外活动较集中的绿地为数据采集地点,调查了城市居民在绿色空间的游憩活动倾向,分析了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程度(想要亲近绿色空间游憩的强烈程度)与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在绿色空间活动对居民身心健康的效益与总体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研究发现大多数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程度介于中等与比较高的水平;不同年龄和教育程度的群体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需求程度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绿色空间的游憩活动有助于增强活力、舒缓心情与缓解疲劳,并能相应提高所感知的生活质量.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应建造更多可达性强、环境品质高、具有功能分区的城市绿色空间,促使居民更多更好地开展户外游憩活动,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公共健康效益.

  • 标签: 游憩活动 健康效益 城市公园 城市绿地
  • 简介:以商州区张地沟小流域为例,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层土壤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张地沟小流域土壤全氮平均质量分数为0.986g/kg,变异系数为24.14%,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土壤全氮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空间分布上呈现斑块状和带状格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顺序为农地〉果园〉林地〉荒草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不同高程间具有显著差异,随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而降低;阳坡与半阴坡方向上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分别为最高和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丹江流域农业结构调整、土壤全氮有效利用和水质清洁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全氮 空间变异 KRIGING插值 影响因素 丹江流域
  • 简介:选取笼养鸡舍、平养鸡舍、高床保育舍进行了空间电场环境与常规环境中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日变化监测。结果表明:间歇工作的空间电场可显著降低封闭型畜禽舍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降低幅度一般高于87%,同时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随空间电场出现与消失的时间比而呈起伏变化。粪道中恒定的空间电场可将粪道空间内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维持在变幅不大的范围内,并可显著降低大肠肝菌病的发生率。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在封闭型畜禽舍内的变化规律呈现单峰的变化形式,夏秋两季最高。研究观察表明,动物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并不与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成正比,而与气溶胶浓度、环境温度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采用空间电场和构建保温设施是控制空气传播疫病的关键措施。

  • 标签: 畜禽舍 空间电场 气溶胶 微生物 疫病
  • 简介:近年来,我县借助丰富的稻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全县水田乡镇构建水稻增值新引擎,大力发展“稻渔共作”新模式,通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经济效益.2018年,建设稻蟹综合种养集中连片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1000多亩,带动引领全县稻蟹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5万亩,预计可实现纯收入3000多万元.

  • 标签: 综合种养 经济效益 稻田 水产业 种养业 空间
  • 简介:背景:森林是维持水供应,提供经济物资,减缓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从而为世界上许多最贫穷的人提供食物和药品。通常,林地被视为“荒地”或“自由”很容易清除农业和基础设施的扩建。方法:在本文中,两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国家和社区/私有)是利用2005和2011SPOT-5卫星影像评价。这项研究是在一个小流域面积468平方公里,其中201平方公里是由国家和267平方公里的社区/私人在旁遮普省巴基斯坦的穆里galliat区所有权。森林边界的划分和划分采用了参与式的方法。基于地理对象图像分析(GEOBIA)法和十土地覆盖制图(LC)特征识别。结果:结果表明,在2011至2005年间,共有55平方公里(24平方公里,在国有林和31平方公里的社区/私人森林)被转换从森林到非森林。得出的结论是,在国有森林保护比在社区/私人森林更有效。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动员社区意识,并确定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管理的社区/私人林地的其他地区的巴基斯坦。

  • 标签: 森林生态系统 地理空间数据 社区意识 巴基斯坦 影像评价 SPOT-5卫星
  • 简介:基于系统收获表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该文提出能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实用有效森林空间信息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结合系统收获表的生长预测功能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处理功能,检索、表示和绘制将来的森林预测图,并且明确了森林预测图的制作过程.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扩大系统收获表的作用,使系统收获表成为森林资源管理的实用工具

  • 标签: 系统收获表 地理信息系统 森林预测图 空间检索 预测
  • 简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开发既要考虑河道环境的生态性,又要关注岸基的技术性要素。但设计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使用者提供一处充满活力的亲水地带。滨水空间的设计应多关注人群的行为需求,让使用者在空间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场所与其行为需求之间良好互动。因此,设计结合人的环境行为,对空间进行预见性和适应性设计。这样的景观设计所展现出来的美,才是深邃的形式和有意义的关,而在此过程中,大众行为模式和场地环境的塑造,两者之间通过交互的方式,相互的影响,致力于最终表现形式的合理性。

  • 标签: 行为 景观设计 交互 滨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