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其健康行为、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AIH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行为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健康行为 认知行为干预 自尊水平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龄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7例就诊的ADHD学龄儿给予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如安思定+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比较治疗前后父母评定量表评分、生物反馈指标及感觉综合能力发展评分。结果:治疗后患儿在多动/冲动、多动指数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在品行障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四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在本体觉、前庭觉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触觉防御、学习能力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β波、SMR节律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θ波、θ/β比值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能强化ADHD学龄儿感觉、认知、行为间的整合能力,提升患儿注意力及信息从获取、加工到输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结构式 心理行为干预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淮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为在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研究对象,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及丙肝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54%;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共231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2.42%,年龄较小、一年内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干预服务、最近一年接受HIV抗体检测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共183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6.94%;HIV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为5.47%。结论淮安市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知识和行为相分离的现象,可能会成为艾滋病向普通人传播的桥梁,应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扩大检测,加强HIV阳性MSM的随访干预,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流行。

  • 标签: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行为 知识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心理应激行为的改善。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某院校门诊部收治的 118例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 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认知进行心理治疗。对两组伤员干预前后的 EPR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 EPRS各项评分对比, 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 EPR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当部队军事训练伤伤员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后,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快速恢复其身体健康及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部队军事训练 伤员 心理应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镇江新区MSM人群HIV感染状况以及性行为特征。方法2015年在镇江新区通过“滚雪球”方法共招募145名MSM人群。结果MSM人群HIV阳性检测率为10.3%;知识知晓率为95.9%;93.1%的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坚持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4.4%;31.7%的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23.9%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镇江新区MSM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无保护性的同性和异性行为同时存在,HIV存在向普通人群传播的可能性。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行为干预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对出入境人员实施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方法.[方法]对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出入境人员特点对理论模式实施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出入境人员属于特定人群对其实施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措施应包括:广泛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广泛开展安全用血知识的宣传;阻止共用注射器吸毒;施行规范化的性病诊断和治疗.[结论]检验检疫人员需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从事行为的干预工作;行为干预项目是否成功,须经过形成评价和效果评价.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行为干预 出入境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SM人群HIV检测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该人群检测HIV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4-6月,通过滚雪球的方法在江苏省无锡市招募MSM研究对象。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性行为特征、接受干预服务情况、心理状态和HIV检测情况等。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拟合后的模型进行修正,分析各变量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结果共招募研究对象MSM 410人,认为自己有必要检测HIV占72.9%(299/410),最近1年HIV检测占69.0%(283/410)。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拟合指数主要结果分别为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5、规范拟合指数(NFI)=0.946、相对拟合指数(RFI)=0.922、Tucker-Lewis指数(TLI)=0.968、比较拟合指数(CFI)=0.952。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对MSM人群HIV检测行为标准化总效应最高的变量为干预服务,路径系数为0.57;而在干预服务中,HIV检测提醒的因子载荷最大,为0.88。心理状态评分对MSM人群HIV检测行为的标准化总效应呈负向关系,路径系数为-0.33。结论MSM人群HIV检测意识和检测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MSM进行检测的同时,应关注MSM人群心理健康问题。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检测 男男性行为人群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82名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名。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自护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鼻腔用药、处理鼻出血、休息、锻炼和饮水率以及自护能力、健康知识、自我责任及概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认知行为干预 遵医行为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BAD疾病的影响价值。方法: 抽选我院BAD 患者90例,比对组45例:开展常规干预对策:探究组45例:实施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比较不同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 探究组治疗有效度93.33%高于比对组的73.33%,(P<0.05)。探究组遵医行为与治疗满意度均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BAD属于临床常见精神疾病,选择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模式不仅治疗效果确切,还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可加速病情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遵医行为 双相情感障碍 治疗有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决定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我科治疗并完成自我管理问卷调查的43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数据拟合优度。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观态度(b=0.161,P < 0.01)、主观规范(b=0.239,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197,P < 0.001)是自我管理行为意愿的强预测因子。意愿(b=0.230,P < 0.001)与感知行为控制b=0.259,P < 0.001)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主观态度与主观规范通过意愿对其行为的影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对该群体自我管理行为的理解。这种预测模型为未来研究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决定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杀行为患者的抢救措施,进一步提高自杀行为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96例自行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6例自杀行为患者治愈115例(58.67%);死亡81例(41.33%)。结论溺水与自缢患者需现场心肺复苏;自杀行为出现后、及时就诊和应用特效解毒剂;血液灌流;综合抢措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自杀行为 患者 抢救 临床分析
  • 简介:对71例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和132例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与156例伴有妄想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自杀行为的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与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比值比为1.99倍;妄想性抑郁症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与伴有妄想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比值比分别为9.45和4.76。说明自杀行为与妄想和抑郁均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妄想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烟民以约7%的速度迅猛增长,吸烟出现明显的低龄化和女性化。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已为公从普遍认知,但吸烟人群意愿戒烟率偏低,成功戒烟率更低,其原因是吸烟是一种强烈的成瘾性行为[1],医疗措施对控烟策略作用十分有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有效的控烟手段之一。

  • 标签: 烟草危害 成瘾行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简介:如果感染了HIV自己歧视自己的占25.9%,有7.8%的人认为可以通过治愈HIV/AIDS来降低歧视,占所有HIV感染者的22.6%

  • 标签: 原因分析 影响态度 态度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婚前性行为的健康状况,探讨避免女性婚前性行为带来不利健康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9年8月门诊接诊女性婚前性行为260例的资料。结果意外妊娠176例,其中在校大中学生占22%;生殖器感染113例,占同期生殖器感染3%,其中非特异性阴道炎39例,滴虫性阴道炎15例,霉菌性阴道炎17例,宫颈炎12例,淋病13例,尖锐湿疣10例,梅毒5例,艾滋病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2例。结论女性婚前性行为比例逐年增加且越来越低龄化,倡导社会扩大宣传教育女性避免婚前性行为或指导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意外妊娠和生殖道感染以及其他疾病传播.

  • 标签: 婚前性行为 早孕流产 性传播疾病 近远期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就青少年的压力与其吸烟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主要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的问卷,调查应对问卷以及中学生吸烟行为的调查问卷对于2626位中学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之间的吸烟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以及年级方面的差异。压力对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之间呈现的是显著相关的关系。消极的应对方式,同时在压力以及青少年的吸烟行为之间有着一个明显的中介的作用。结论压力是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直接原因之一。

  • 标签: 青少年压力 吸烟行为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重复刻板行为是众多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特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与日常交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其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目前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与重复刻板行为的产生关系密切,对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探索重复刻板行为发生机制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如额颞叶痴呆、强迫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的重复刻板行为表现与小胶质细胞有关,然而对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确切的机制仍缺乏可靠证据。文章就近年来关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明确重复刻板行为发生的作用细胞,有望为未来开发治疗与重复刻板行为有关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重复刻板行为 神经精神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预防和控制耐药的KP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12月经细菌培养为KP感染的68例脓毒症儿童临床资料(男28例,女40例),按照KP耐药表型分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阳性KP感染组、ESBLs阴性KP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预后、住院时间、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级别、抗生素种类、机械通气等的差别。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ESBLs阳性KP感染组病死率高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3/23比0/45),住院时间长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使用抗生素种类多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使用碳青酶烯类率高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机械通气率高于ESBLs阴性KP感染组(均P<0.05);两组住院史及抗生素暴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SBLs阳性KP感染与预后呈负相关性。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 脓毒症 耐药 临床行为
  • 简介:饮食行为是指受有关食物和健康观念支配的人们的摄食活动,包括食物的选择和购买,食用食物的种类和频度,食用的时间、地点,如何食用、和谁一起食用等.

  • 标签: 儿童少年 饮食行为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