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常规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可减少因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我室在实验中发现1例血清中的IgGA被其高效价IgMA所干扰,对其血清进行唾液及2-Me中和试验时,血清中IgMA很难完全被中和,现将实验方法及解决办法报告如下。

  • 标签: 产前检查 IgG抗体 IGM抗体 抗体效价
  • 简介:目的:分析磷脂综合征患者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膜突蛋白抗体在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C端膜突蛋白抗体、血小板抗体、心磷脂抗体、β2糖蛋白Ⅰ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膜突蛋白 自身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血小板凝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30例患者30天内心脏事件发生,心绞痛5例,Q波性心肌梗死2例,急性冠脉介入治疗4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钝化不稳定斑块。开始进行预治疗,原则为凝、血小板而非溶栓,以防止血栓形成、AMI和猝死。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疗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患者是否需要预防乙肝病毒治疗,怎样预防进行系统论述。方法对最近几年有提及化疗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患者,是否及怎样进行预防乙肝病毒治疗的相关实验研究、指南及专家共识等进行提炼。结果明确应用利妥昔单抗、蒽环类衍生物及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化疗患者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需积极进行预防性乙肝病毒治疗;建议使用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恩替卡韦;尽量在化疗前1周开始使用乙肝病毒药物,使用至整个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论化疗合并HBsAg阴性/HBc阳性患者某些情况也需要积极进行预防乙肝病毒治疗,恩替卡韦为较佳选择药物,需估计好用药时机及使用足够疗程,以防止相关患者的HBV再激活。

  • 标签: HBsAg阴性/抗HBc阳性 化疗 抗乙肝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HBc和-HBe在ELISA法出现假阳性概率,并分析出现该事件的原因。方法研究基础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检验的57例乙肝-HBc样本与54例乙肝-HBe样本作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ELISA法检验,之后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试剂进行复检,对检验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对出现假阳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乙肝-HBc样本与-HBe样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检查过程中假阳性率12.28%与11.11%。结论使用ELISA法对乙肝-HBc和-HBe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整体的准确性较低,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敏感的TRFIA测试方法进行复检,进一步提升检验准确性。

  • 标签: 乙肝抗-HBc 乙肝抗-HBe ELISA法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CCP、AKA、APF这3种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为其他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将阳性血清和体检健康人群的阴性血清按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混合血清,再进行56 ℃加热30 min灭活,离心过滤后分装,置-20 ℃以下冰箱保存。检测20瓶质控品以及连续检测20次同瓶质控品计算变异系数(CV)值来测定混合血清的瓶间差。37 ℃水浴储存条件下每天检测10次求出偏差,来判断37 ℃条件下的稳定性。-20 ℃冷冻储存,每周检测1次,求出每月CV值,来判断长期稳定性。结果37 ℃条件下,在长达8 d的时间中,CCP抗体的偏倚都小于±20%的偏倚要求,AKA、APF的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在瓶间差测试中,CCP抗体的CV瓶间为3.2%,远<20%的瓶间差要求,而AKA、APF的瓶间差可视为0。在-20 ℃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累计9个月的检测结果,CCP抗体总CV为10.6%,<20%的要求,AKA、APF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所有阴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CCP、AKA、APF这3种抗体自制混合血清质控品的性能良好,且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院和实验室,也为其他自身抗体室内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自身抗体 质量控制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发性流产以精子抗体(AsAb)、子宫内膜抗体(EMAb)、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本院遗传室开展复发性流产检验的146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其中开展ACA检测1413例、AsAb检测170例、EMAb检测138例;并选择同期本院内无不良孕产史的健康女性(已经生育)146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并控制不同检测项目的女性例数与观察组一致。比较两组三项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AsAb、EMAb、ACA检测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AsAb、EMAb、ACA阳性率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复发性流产诊断中,AsAb、EMAb、ACA检测的效果良好,可有效筛查患者复发性流产发生原因,利于后续诊治。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抗精子抗体检测 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 诊断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称简房颤)患者使用不同强度华法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例老年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分为2组:A组合并2型糖尿病105例,B组不合并2型糖尿病95例,A组、B组每组患者分别被随机抽签分为2组,A组分为A1组(低强度凝组)55例,A2组(中等强度凝组)50例,B组分为B1组(低强度凝组)50例,B2组(中等强度凝组)45例:(1)低强度凝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2.1;(2)中等强度凝组INR2.1~2.6;观察4组12个月内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情况。结果A组血栓栓塞事件6例,B组血栓栓塞事件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A组出血事件12例,B组出血事件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05)。A1组出血事件2例,A2组出血事件10例,两组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B1组出血事件1例;B2组出血事件9例,两组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80岁及以上房颤患者中,华法林凝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者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无差异,INR值维持在1.5~2.1有效性高同时安全性好。

  • 标签: 糖尿病 2型 心房颤动 华法林 老年人 80以上
  • 简介:目的:研究激光焊接在不同参数设置下,对镍铬合金焊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在3种电压、2种脉冲持续时间条件下,对镍铬合金标准试件进行焊接,测量其机械强度.结果:焊接试件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与电压及脉冲持续时间呈正变关系,在电压为320v、脉冲持续时间为2ms、12ms时,其抗拉强度分别为556.6±48.6Mpa、570.2±50.2MPa,屈服强度为440.5±36.8Mpa、4513±37.8MPa,与母材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Nd:YAG激光对镍铬合金具有良好的焊接效果,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可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

  • 标签: 激光焊接 脉冲 镍铬合金 焊接参数 电压 屈服强度
  • 简介:受试者位于3000m高空,每人定额配给四种不同味道的食品:甜、咸、酸、苦,使用分类标准记录以味觉最低感受量、味觉强度及味觉嗜好程度为基础的嗜好基质,每周测定血糖水平。结果表明:糖和氯化钠的味觉最低感受量增加,而奎宁硫酸盐和柠檬酸的味觉最低感受量降低。鉴定表明味觉强度随每种溶液对数克分子浓度增加而增加,二者呈线性关系。

  • 标签: 味觉 嗜好 受试者 血糖水平 感受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 相容性输血。方法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鉴定与交叉配血。结果 检出-JKb 抗体,-Ec 抗体及自身抗体, 与多份ABO、RH 同型的血液交叉配血,挑选凝集强度最弱的应急输血。结论对于直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鉴定,挑选避开 该抗体的血液进行配血,存在自身抗体干扰交叉配血时挑选凝集强度最弱的应急输血。

  • 标签: 交叉配血 抗-JKb 抗体 抗-Ec 抗体
  • 简介:对湿毒清胶囊进行抗过敏和炎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口服湿毒清胶囊对右旋糖酐和组胺引起的动物皮肤瘙痒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组胺所致的动物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中也观察到其有明显的渗出作用,并明显减弱二甲亚砜(DMSO)和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炎症。因此认为,湿毒清对抗过敏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作用。

  • 标签: 湿毒清胶囊 抗过敏 抗炎
  • 简介:l病例资料患者,女,76岁,因呼吸道疾病入院,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时3种筛选细胞均呈阳性。妊娠史与输血史:孕3产3活1,头胎正常存活;50年前患者生第2胎时因剖腹产而大量输血,1个月后出现腰背痛、全身不适等反应,新生儿于1周内死亡;生第3胎时新生儿发生严重黄疸,于当天死亡。经过Rh血型系统鉴定、谱细胞检测等判断为IgG-D、-C混合抗体。

  • 标签: IGG抗-D 抗-C 抗体鉴定
  • 简介:目的:了解雅安市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HCV、梅毒、-HIV的感染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HCV、梅毒、-HIV的检查结果并将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2007-2009年HBsAg淘汰呈递减趋势;-HCV淘汰呈递减趋势;梅毒淘汰2007—2008呈递增趋势,2008-2009递减趋势有的增加;-HIV初筛阳性和确诊阳性均呈递增趋势。结论:雅安市2007—2009年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HCV、梅毒、-HIV的感染率有的递增,有的降低,但均在较低的范围内。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HBSAG 抗HCV 抗TP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康栓凝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名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凝治疗,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临床药师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数据,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临床的药师要充分的发挥其与药物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这些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查房工作中。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的栓、凝等药物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用药知识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着重关注,规范凝药物的应用。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药师对于心血管疾病凝药物的用药治疗进行干预的治疗疗效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患者治疗疗效效果更好,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4%,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加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减少,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抗栓抗凝药物 临床药师干预
  • 简介:据1990年全球各地区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病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包括心肌梗塞、脑梗塞及其他血管疾病的死亡。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在于应用血小板和凝药物。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全身许多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颈动脉、胸及腹主动脉,以及下腹的大动脉等,造成这些动脉的狭窄、急性或亚急性堵塞。最危险的血栓性事件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塞、脑梗塞及危急的下肢缺血。粥样斑块的破裂或裂隙是血小板的血栓事件的基础。

  • 标签: 综述 心血管病 抗血小板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患者血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方法择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患者3600例,输血前所选患者均接受血HBsAg、HCV、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00例患者中,血HBsAg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512例、HC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31例、HI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4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126例,这些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主要分布在肝胆病科,脾胃病科次之。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检测,可以有效避免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出现,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 血HBsAg 抗HCV 抗HIV 梅毒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症之一,而早期干预、凝和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渐完善,目前对于冠心病的早期干预与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其预后和治疗效果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该病的致病率与致死率仍然较高,急需临床对这方面加强研究。为此,本文主要就冠心病凝、血小板以及早期干预等临床治疗新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冠心病 抗凝 抗血小板 早期干预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大于1%,在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0%[1],据统计中国现约有1000万人患房颤[2]。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血栓引起的卒中事件中,高达15%~20%的比例源于房颤,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不伴房颤者明显升高[3]。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 应用 快速心律失常 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