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正常成年人眼压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眼压的健康宣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体检的某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共330名(330眼,右眼)。以年龄每10年分为1组,共7组,其中20~29岁组31名,30~39岁组38名,40~49岁组32名,50~59岁组54名,60~69岁组43名,70~79岁组60名,80~90岁组71名。应用非接触眼压计进行眼压的测量,釆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眼压差异,分析年龄对眼压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330名受试者年龄20~90岁,眼压值为(13.57±3.42)mmHg。各年龄组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6,P<0.01)。将7组重新组合分为20~59岁(155眼)和60~90岁(175眼)两组,其眼压值分别为(14.53±3.18)mmHg和(12.72±3.4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1)。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增加,眼压减少0.04 mmHg/年(95%CI -0.06~-0.02)。结论在20~90岁正常人中,眼压在60岁之后出现下降。因此,对于眼压正常范围的认定需要根据年龄调整,以促进青光眼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标签: 成年人 眼压 年龄因素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高血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异常与年龄,动脉缓冲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年龄将123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63人和对照组(<60岁)60人,所有受试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晨峰变异>35mmHg定义为晨峰异常,余晨峰正常。并对对两组中有晨峰现象异常的患者行血管超声检查测得动脉横断面的顺应性(CSC)、动脉可扩张系数(VD)和内皮依赖血管扩张功能(FMD)。结果老年组血压晨峰现象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组中晨峰现象异常患者的CSC,VD,FMD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晨峰现象异常患者的对应指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是血压晨峰现象异常的高发人群,相对于低年龄段患者,其血压晨峰现象异常更容易对靶器官造成伤害。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血压晨峰异常 年龄 缓冲功能
  • 简介:都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其实脖子对女人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双手。因为脖子最容易“背叛”,即使化上精致的妆容,仍然遮掩不了颈部的“年轮”。

  • 标签: 日常护理 颈部 深浅 皱纹 年龄 女人
  • 简介:摘要肺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公共问题,是全国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因此,结核病的控制工作还面临严峻的挑战1。我县防控中心在肺结核防治工作中对治疗期及康复期病人实施心理康复收效显著。本文重点阐述对不同年龄段的肺结核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谈几点体会。

  • 标签: 肺结核 心理护理 年龄差异
  • 简介:摘要听力损失是影响全球人类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残因素。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年龄相关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障碍、各认知域表现受损以及痴呆发生率增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假说、检测方法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等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528例,现对其年龄分布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发病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门诊采血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在2017.3-2017.4期间接收的200例采血患儿,患儿年龄阶段在0-11岁。按照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人数为10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在采血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血患儿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不同年龄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采取期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94%)较对照组患儿81(81%)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门诊采血护理满意度分为为95.14±0.25高于对照组82.34±2.16,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患儿及患儿家长门诊就诊体验,有利于建立友好护患关系,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门诊采血 护理干预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人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64例冠心病人分年龄组进行健康教育后,发放问卷进行教育结果分析。结果80%以上的冠心病人掌握了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对健康的危害,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实施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是提高冠心病人掌握健康知识的关键。

  • 标签: 健康教育 冠心病 年龄 影响
  • 简介:目的制定母亲分娩年龄别胎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指数。方法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取样现况调查方法,2013-2015年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6388例不同胎龄活产新生儿体格生长现场测量,用以制定分娩年龄别胎儿出生时身长体重指数。结果制定了2015年深圳母亲分娩年龄别(≤18岁、19~38岁的每一岁、≥39岁)胎儿(男、女、合计)三分组出生时身长体重5项指数[即:克托莱指数(QueteletIndex,QI);考浦指数(KaupIndex,KI);劳雷尔指数(RohrerIndex,RI);利比指数(LiviIndex,LI);勃洛克指数(PolockIndex,PI)]均数和标准差。≤18岁组其胎儿出生时QI、KI、RI、LI、PI指数值最低,伴随分娩年龄增大胎儿出生时指数值不断递增,36岁组达到最大值(峰值),分别比≤18岁组依次增加了3.69、3.63、0.07、0.27、208.64(t检验,P〈0.005,全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38岁及≥39岁组上述5项指数值变为下降。QI、PI男婴高于女婴(t检验,P〈0.05,10个组);RI、LI男婴低于女婴(t检验,P〈0.05,11个组);KI的男女差异值很小(t检验,P〉0.05)。结论母亲分娩年龄增大其胎儿出生时人体密度、充实度、匀称性不断提高。母亲分娩年龄是胎儿宫内生长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母亲分娩年龄 胎儿 身长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年龄段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7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1例年龄>55岁的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的年龄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老年前期组(42例)、老年组(40例)、高龄组(29例),将三组患者的发病类型以及心衰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在老年前期组的42例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为中度和轻度心力衰竭,高龄组的29例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为重度心力衰竭,其重度心力衰竭比例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患者。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症偏向明显不同,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患者中的绝大部分患者为中度和轻度心力衰竭,然而高龄组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为重度心力衰竭,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对高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实施特别对待。

  • 标签: 临床特点 不同年龄段 心力衰竭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多过程介导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亚临床炎症是组织结构对损害性应激或者异常功能做出的介于炎症和正常之间的状态,其生理功能是保存正常功能和稳态。本文旨在通过亚临床炎症为中心,探讨AMD各种致病机制的内在联系。在个体遗传基因不同易感性为基础上,危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通过氧自由基累积影响基因,导致视网膜神经层-色素表皮细胞-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neuroretina-pigmentepithelium-Bruch'smembrane-choriocapillaris,NR-RPE-MB-CC)长期处于一种亚临床炎症状态,最终导致视网膜细胞凋亡或者脉络膜血管增生。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亚临床炎症 补体系统 基因 氧自由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32例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及分析。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良好,29眼基本恢复正常,3眼有所好转。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采用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临床治疗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将呼吸衰竭按不同年龄分组,分析其病因。方法 将我院全院范围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病人按不同年龄段分组,通过行血气分析、肺部CT或胸部正位片、心脏彩超、BNP等检查明确患者呼吸衰竭病因,分析不同年龄分组的病因。结果 在呼吸衰竭病因中,婴幼儿主要有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羊水吸入、先天性心脏病、贫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颅脑损伤,青少年主要有胸部创伤、胸部手术、重症哮喘、格林巴利综合征、重度颅脑损伤、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有害气体、肺栓塞、重度过敏、药物中毒,中老年主要有AECOPD、间质性肺疾病、冠心病终末期、肺炎、尿毒症、重度颅脑损伤。结论 不同年龄段呼吸衰竭病因差异较大,希望本研究能对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呼吸衰竭 年龄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治法。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 80例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 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疗效以及视力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 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视力总有效率为 95.00%,对照组为 8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使用活络散结汤对渗出性年龄相关性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 黄斑变性 中医治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发展和革新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时代进程中青少年教育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一直被社会高度重视。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变化在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三方面有了教育认知的差异。

  • 标签: 青少年 青春期 兴趣爱好 教育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年龄分布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治及制定防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l2月就诊的患者9521例,利用PCR技术对生殖道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标志物进行检测,根据年龄分为6组,并针对各组阳性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CT-DNA总异常检出1031人,异常检出率10.8%,小于等于20岁年龄组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1~25岁年龄组,各年龄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年轻化,20岁及以下人群发病率最高,应当受到临床及保健医生重视,并且加大宣传教育及相关知识的普及。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 年龄分布 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年龄,并探讨其与可能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消化专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儿416例,按发病年龄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Q1~Q4),并对各组的性别、便秘症状持续时间及父母便秘情况等进行相关研究。结果416例患儿发病年龄为(1.58±1.64)岁,Q1组发病年龄为(0.27±0.19)岁,Q2组发病年龄为(0.82±0.17)岁,Q3组年龄为(1.64±0.32)岁,Q4组发病年龄为(3.91±1.83)岁。416例患儿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1.50±1.62)年;Q1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2.20±1.95)年;Q2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1.33±1.48)年;Q3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1.11±1.05)年;Q4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为(1.35±1.66)年;Q1组便秘症状持续时间最长,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44,P<0.05)。416例患儿中男190例(45.7%),女226例(54.3%);Q1组中男54例(50.9%),女52例(49.1%);Q2组中男47例(39.8%),女71例(60.2%);Q3组中男39例(40.6%),女57例(59.4%);Q4组中男53例(55.2%),女43例(44.8%);性别分布上4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10,P>0.05)。416例FC患儿中,其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有便秘症状者196例(47.1%),其中Q1组61例,占Q1组总人数的57.5%,Q2组66例,占Q2组总人数的55.9%,Q3组34例,占Q3组总人数的35.4%,Q4组35例,占Q4组总人数的36.5%,发病年龄较小的2组患儿(Q1~Q2)与发病年龄较大的2组患儿(Q3~Q4)其父母的便秘情况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6,P<0.05)。结论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病年龄较小,且越早发病越不容易早期接受正规的指导治疗;性别与患儿的发病年龄无明显关系;发病年龄越小的患儿,遗传因素对其意义越大。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发病年龄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