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我院2015年3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116例参与本次研究。结果患者采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调查可知,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患者慢性病存在数量呈负相关,患者存在的慢性病种类越多,分值会明显下降。同时为生活质量中各个项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可知,年龄较大,存在焦虑,睡眠质量差都是导致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降低的主要因素。结论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普遍较低,因此需要分析影响患者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慢性病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老年慢性病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现在发现一些病原菌的烈性侵染因子是用糖残基进行共价修饰的,这些侵染因子因此被认为是真正的糖蛋白。在该文提到的几种细菌中基因聚集现象表明,发现了一常见的蛋白质糖基化系统,同时发现编码高度特异性糖基转移酶的基因与烈性侵染因子有关。这些发现,提出了致病过程中糖基化的潜在功能问题。这篇综述集中讨论革蓝氏阴性病原菌的蛋白质糖基化。

  • 标签: 糖基化 革蓝氏阴性菌 一致序列 残基
  • 简介:以体医深度融合防治慢性病的路径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通过对体医融合防治慢性病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我国体医融合防治慢性病路径的现实困境和深层原因,提出体医深度融合防治慢性病的创新路径与优化对策,并基于运动处方师培训对体医深度融合进行实证研究,为健康中国理念下体医深度融合防治慢性病的路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 标签: 体医融合 慢性病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流行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同样对慢性病防控也带来影响和挑战。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冠肺炎风险高,感染后重症与死亡风险增加。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常规诊疗服务、自我管理及用药、心理健康以及慢性病相关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并面临很大挑战。为保障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我国在医疗资源调整、互联网+医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以及"长处方"措施方面出台了支持性政策,为慢性病防控及管理提供了有效帮助。为了在突发公共卫生情况下保障慢性病的防控效果,建议未来应从重视医疗资源调整、医疗服务模式多元化发展、推动利于慢性病患者管理的医疗政策落地、加强基层社区医疗服务、加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促进全人群健康生活方式普及以及建立疫情对慢性病影响的监测等方面加强建设。

  • 标签: 慢性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影响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是呈全球流行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带状疱疹疫苗的应用,通过免疫接种预防疾病成为该领域新的关注点。除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外,慢性病患者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免疫水平会下降,也是发生带状疱疹的高危人群。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慢性病发病人数仍在快速上升,带状疱疹疾病负担日渐沉重。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脏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进行综述,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制定慢性病患者带状疱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思路。

  • 标签: 慢性病 带状疱疹 流行病学 直接经济负担
  • 简介:研究基于北京市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北京市居民睡眠、休闲久坐、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年龄增长、体质指数不正常、吸烟、喝酒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因素外;睡眠时间投入、0.5h以上的长时间休闲久坐、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慢性病的关系独立显著。每天睡眠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降低14%。每天休闲久坐的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几率将随之增加11%。每周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随之降低2%。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投入可有效降低年龄增长带来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并随年龄增长其作用越来越显著。休闲久坐增加、年龄增长带来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其负向作用随年龄增长越来越显著。

  • 标签: 睡眠 休闲久坐 体育锻炼 时间投入 慢性病
  • 简介:摘要颅内动静脉分流性病变是颅内动静脉间存在异常直接连接的一类疾病,颅内动静脉分流可使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引发颅内出血而致残致死。动脉自旋标记(ASL)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技术,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获取脑血流信息,在颅内动静脉分流性疾病的诊断、评估和随访中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从ASL技术、ASL在颅内动静脉分流中的诊断价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评估、识别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皮质静脉引流、颅内AVM、DAVF的治疗后随访5个方面,就ASL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颅内动静脉分流性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动脉自旋标记 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分流 硬脑膜动静脉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及增强MRI诊断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占位病变的准确性及穿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超声科行穿刺活检AFP阴性的肝占位患者资料共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25~67(51±3)岁,血AFP在正常范围内,比较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和MRI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其诊断价值并记录穿刺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59例病例,其中恶性病变占54.2%(32/59),良性病变占45.8%(27/59),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100%,而增强MRI分别为96.9%和81.5%。穿刺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腹、盆腔出血、感染、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和增强MRI对诊断AFP阴性肝占位病变均安全,但超声更准确,当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增强影像学诊断存在不确定性时,选择超声引导下穿刺更有利于明确病灶的性质。

  • 标签: 甲胎蛋白类 肝肿瘤 超声检查,介入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医学教育具备人文关怀,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个是培养医学生执业素养的关键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课程思政的策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课程思政,皮肤性病学教学,问题,对策
  • 简介:传统大班级课堂教学以教师“单向一满堂灌”为特点,学生人数多难以实现师生互动及信息反馈。笔者在皮肤性病学大课教学中使用无线投票系统,教师将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设置成不定项选择题,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引导学生用无线投票器选择答案,并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每位学生的答案、正确率及选项分布等信息,随即教师可针对选择某答案的学生提问及点评。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无线投票系统,建立了在教师主导下,“基于问题”的师生交互式和探究式教学新模式。学生的难点疑点实时反馈,教师针对性现场讲评,整个教学过程可全程记录和动态管理,把教师备课讲课、教学内容和效果评估、考题分析、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测评、考试成绩等诸多因素和环节一体化,在临床大课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 标签: 无线投票系统 大班级授课 不定项选择题 探究式教学
  • 简介:摘要以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为例讨论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现有的报道文献,分析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糖尿病,慢性病,心理特点,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地基米松短期冲击治疗的临床。方法选取我院82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地塞米松短期冲击治疗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R)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和对钙化病变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确诊或拟诊冠心病的33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7例,年龄45~86(61.9±9.0)岁。所有患者接受CCTA检查并于1个月内进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采用DLR和混合迭代重建算法(HIR)重建CCTA图像。分别在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开口、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近段选取不同的感兴趣区测量两种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以Likert 4级评分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1分,优秀;4分,不能诊断)。以ICA为金标准,计算基于DLR和HIR的CCTA诊断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血流梗阻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共33例患者的123处病变纳入分析。DLR图像的噪声低于HIR图像(定义为主动脉根部CT值的标准差:18.12±3.66比24.19±5.71,P<0.001),CNR和SNR均高于HIR图像(主动脉根部CNR:43.83±23.73比26.38±9.69,P<0.001,SNR:26.66±7.83比21.23±8.65,P<0.001),主观评分优于HIR图像(1.12±0.41比1.46±0.60,P<0.001)。DLR与HIR对于诊断钙化病变所致冠状动脉血流梗阻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0%、77.4%、78.9%和100.0%、63.5%、65.9%。与HIR相比,DLR图像上CCTA的假阳性病例减少3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DLR重建算法能够显著降低CCTA图像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DLR有助于提高CCTA对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血流梗阻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 冠状动脉疾病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CT引导经脏器路径和非经脏器路径粗针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67例接受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胰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1例,女156例,年龄18~87(60.7±11.8)岁。以术中是否经脏器分为经脏器路径组(142例)和非经脏器路径组(225例)。记录2组患者影像资料、病理结果、穿刺过程和并发症等,对比分析2组取材成功率、一次性诊断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脏器路径组有患者28例经肝、57例经胃、24例经小肠、33例经结肠。2组取材成功率均为100%,2组一次性诊断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123/142)比87.1%(196/225),P=0.892];经脏器路径组和非经脏器路径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假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2.3%(131/142)比92.0%(207/225)、91.8%(123/134)比90.0%(190/211)和8.2%(11/134)比10.0%(21/211),均P>0.05]。2组特异度均为100%。2组常见并发症为胰淀粉酶升高和血肿,经脏器路径组和非经脏器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15/142)比12.4%(28/225),P=0.585]。经脏器路径组有5例患者出现胰淀粉酶升高、10例患者出现局部血肿,均经保守治疗好转;非经脏器路径组有11例患者出现胰淀粉酶升高、17例患者局部血肿,1例因出血接受手术治疗,剩余均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CT引导经皮经腹腔脏器进行胰腺占位性病变粗针穿刺活检与非经腹腔脏器路径具有相同的诊断效能和安全性。

  • 标签: 放射学 CT引导 胰腺占位 活检 粗针 安全性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