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日本的既定方针是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继而称霸世界。由于当时中日力量对比悬殊,中国共产党要挽救危亡,首先必须号召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建成后,又有个在统战内部如何合作、如何斗争的问题。中共中央在这些问题上,其战略决策的形成,都有个过程,且都得到过共产国际的有益指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战略决策。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系列漫画通过描绘时期英军士兵在堑壕里的战斗、生活片段,为你提示战争给人类造成的苦痛——

  • 标签: 战时 士兵 英军 战争
  • 简介:今天的海上可是格外热闹.战舰齐集、直升机在空中穿棱。“我‘华光’号货轮在南海某海域遭到劫持,命令你部迅速组成海上反恐机动编队,采取有效行动,确保船只和人员安全…”嗬,原来是南海舰队正在进行海上反恐演练!

  • 标签: 海上反恐 南海舰队 人员安全 直升机 船只
  • 简介:在4月27日之前,除了拳击的铁杆粉丝,没有人知道徐灿是谁。当他在休斯敦击败拳王哈罗斯,拿到WBA羽量级金腰带时,徐灿登上了热搜榜的前十位。

  • 标签: 徐灿 休斯敦
  • 简介: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教材《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课导人框中有这样段文字:“1914年,第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参加协约国方,对德、奥宣战。随后,中国派出50万人,奔赴欧洲战场,担负起军事工程、战地工程及后方服务等繁重的战勤任务。”这引起了笔者对期间华工问题的兴趣。本文就是笔者查阅资料,对这问题进行探索的心得。

  • 标签: 一战 华工问题 欧洲战场
  • 简介:在美国西雅图的所著名教堂里,有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天,他向教会学校个班的学生们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 标签: 教会学校 西雅图 泰勒 学生
  • 简介:“活着,他们还活着!”作战参谋激动地说。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兰帕德舰长看到装甲战士X正站在离铁甲龙战舰不远的地方。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2014年7月(编注:本文写于2014年4月),世界将迎来第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纪念日。我们为什么要记住这场战争?为什么要停下来思考很久以前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

  • 标签: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 简介:<正>一九四○年三月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这杰出的著作,发表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短短的瞬,但是,伟大勇敢勤劳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预导下,已经取得了惊天动地的辉煌成就,声势浩荡的社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二十年 中国人民 策略问题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17岁本该是花样的年纪,可是英国少年斯蒂芬·布朗(StephenBrown)却在这个年纪应征入伍,奔赴的前线。初到军营时的他充满稚气,对战争毫无认识。然而战争的残酷却将这个少年的朝气渐渐磨去,到最后甚至夺走了他的生命。

  • 标签: 少年 家书 士兵 应征入伍 战争
  • 简介:1942年5月15日,侵华日军发起了浙赣战役,其主战场在浙江。浙赣战役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期间日军在浙江进行的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后果最为惨重的战役。寇蹄所至,国土沦丧,生灵涂炭。本文谨根据档案资料和有关史书对半个世纪前的这场战役的始末作概略的叙述。1942年4月18日,美国为报复日本偷袭珍珠港,出动远程轰炸机空袭日本。这天上午

  • 标签: 浙赣战役 日本帝国主义 侵华日军 中国军队 日军大本营 第三战区
  • 简介:晚清以来,美国在东亚直奉行“门户开放”政,而日本自吞并朝鲜后,直试图独霸中国。第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在华势力崛起,两国的战略必将发生冲突。在威尔逊的对华政策之下,美国在华外交官、传教士与报人参与到国际政治事务中。

  • 标签: 舆论战 战前 “门户开放” 世界大战期间 对华政策 国际政治
  • 简介:我与黎小卉突破重重阻碍,落在条空旷的长廊中。刚站稳身子,黎小卉便大哭起来。我紧紧牵着她的手,忍着不断上涌的眼泪说:“别哭,小卉,我们应该为SUN骄傲。为了不辜负他,不辜负千千万万的I型亲子的期望,咱们必须勇敢起来,加快速度,进入绝密实验室!”

  • 标签: 宇宙 SUN 实验室
  • 简介:2008年是结束90周年,所以有关及战后世界新秩序的知识点,必将成为今年中考的热点。主要考点有:爆发的背景、原因、进程及有关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些内容。

  • 标签: 华盛顿体系 世界新秩序 知识点 战后
  • 简介:日本在1917年2月前直坚决反对中国参战;1917年2月起转而积极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5月起态度有所反复,度对中国参战持消极态度;1917年7月以后则再次积极支持中国参战。日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中国的政治形势在不断变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态度对日本更为有利。日本对中国参战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方面推动了参战的实现,另方面也在定程度上延缓了参战的进程。中国参战对日本在华势力和权益的扩张也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方面为日本进步对华扩张提供了机会,另方面也阻碍了日本对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的侵占。

  • 标签: 北京政府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战 日本
  • 简介: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假惺惺地宣布:“美国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表面上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中立”政策,没有立即参战。但后来大战接近尾声,美国又由“中立”到参战。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教材对此没有过多解释,下面从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立”政策 原因分析 孤立主义传统 高中
  • 简介:次世界大战末,中国对同盟国宣战,提出"以工代兵",派遣劳工赴欧向协约国提供人力支援,为协约国赢得战争的完胜做出重要贡献。然而,战后华工没有得到任何物质补偿和精神抚慰,在留欧与返国的善后方面遭受种种不幸,其生活处境苦不堪言。华工悲剧的根本之因在于当时没有个强大的祖国为其遮风挡雨。华工赴欧参战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对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重组,加速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促进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赴法华工 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