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处理。方法:选取我院从2021年2月8日-2021年12月31日52142例新冠疫苗接种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者接种后24小时内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种后24小时内有患者出现恶心、发热、注射部位肿痛、头晕等,其中恶心患者601例,占比为1.15%;恶心伴呕吐7例,占比0.01%;发热患者630例,占比为1.21%;注射部位肿痛178例,占比为0.34%;头晕212例,占比为0.41%;口唇发麻30例,占比为0.06%;胸闷、心悸26例,占比0.05%;腹泻7例,占比0.01%;注射侧上肢皮疹5例,占比0.01%;无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轻症较多,如恶心、发热、注射部位肿痛、头晕等,多数接种者以发热、恶心为主,但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此应根据不同不良反应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及治疗方案,以此消除不良反应。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不良反应 恶心 发热 注射部位肿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要讨论流感疫苗接种对于儿童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间的60例适龄儿童纳入本次研究,这60例儿童中有30例儿童根据国家规定接种了流感疫苗,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剩余的30例儿童未按照国家规定接种流感疫苗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这两种儿童流感发生率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根据研究发现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出现流行性感冒的机率更低且接种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儿童免疫力更好,P

  • 标签: 儿童流行性感冒 疫苗接种 预防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再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运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抑制剂、抗病毒药物预防乙肝再复发的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复发率8.20%(10/122),平均复发时间(18±19)个月,复发者术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高于未复发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生存分析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发对生存率影响(χ2=0.961,P=0.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治疗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效果较好,若后期随访到位,可将复发对患者生存率影响降至最低。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 肝移植 再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流疫苗")接种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Excel2003版软件,将2009年9月15—25日接种"甲流疫苗"的1173例各类人员的一般情况,ADR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率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73例"甲流疫苗"接种者中62例出现ADR,发生率为5.28%,其中局部反应发生率为3.67%,全身反应发生率为1.62%。所有报告病例均为非严重性,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甲流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可用于人群的大规模预防接种及疫情应急接种。

  • 标签: 甲型H1N1 流感 裂解疫苗 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造成了全世界的大流行,死亡人群中老年人占比最高,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随着中国社会面全面放开,老年人的感染风险增大,有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能有效降低老年人感染率,减轻感染症状。本文就国内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老年人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意愿及接种率,降低老年人群新冠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 标签: 老年人 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采用血清变量,病毒定量中和法,进行犬咬伤病人接种冻干组织培养人用狂犬疫苗后人体免疫效果观察,分别于免疫后14天、30天、90天采血检测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接种冻干组织培养人用狂犬疫苗后人体免疫效果,在年龄、性别、不同接种部位无显著性差异,但抗体效价随接种次数逐渐升高。而剂型不同的狂犬疫苗对抗体效价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其中以冻干浓缩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

  • 标签: 组织培养 狂犬疫苗 免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分时段预约、分区管理模式在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综合门诊病毒核酸采样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实施分时段预约、应用分区管理模式前后综合门诊病毒核酸采样的工作情况,并就分时段预约与分区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分时段预约与分区域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间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同时门诊病毒核酸采样过程中的新冠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分时段预约以及分区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综合门诊病毒核酸采样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使常态化的防疫工作更加有序,分时段预约与分区管理是门诊管理优化的一次有效尝试。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分时段预约 分区管理 新冠肺炎 核酸采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加味玉屏风散与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的黏膜免疫效应与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7月 收治的90例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玉屏风散组和流感疫苗组,每组各 45例。玉屏风散组采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流感疫苗组采用流感疫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黏膜免疫预防效果。结果 加味玉屏风散可维持血液 IgG水平稳定,同时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IgG、 SIgA水平升高;流感疫苗可提高血液中和抗体 IgG水平,对肺肠黏膜冲洗液中的 IgG、 SIgA水平未见明显影响;玉屏风散激发的细胞免疫是非病毒成分引起,抗病毒谱更广对机体则更加有利。结论 加味玉屏风散可直接激活黏膜免疫防御机制,抵御病毒入侵;流感疫苗主要激活系统免疫,上调系统免疫水平,对入侵体内的流感病毒发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

  • 标签: 加味玉屏风散 流感疫苗 黏膜免疫
  • 简介:目的调查大连机车医院医护人员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及其疫苗的认知、态度和接受性,为HPV疫苗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自填式匿名方式调查大连机车医院300名医护人员对HPV病毒及其疫苗的认知态度。结果295名医护人员中,92.75%的医师和80.09%的护士曾经听说过HPV,59.42%的医师和48.67%的护士听说过HPV疫苗,超过50%的医师和护士担心HPV疫苗的安全性(56.62%vs57.08%)和有效性(72.46%vs92.03%),仅有52.17%的医师和59.29%的护士愿意接种该疫苗,仅有43.48%的医师和50.44%的护士赞同让自己的女儿接种HPV疫苗,66.67%的医师和54.87%的护士建议满18周岁接种HPV疫苗。结论医师和护士关于HPV病毒的认知水平较高,但不够全面,对HPV疫苗认知不足,多数医师和护士对HPV疫苗持观望态度。

  • 标签: 宫颈癌 HPV疫苗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在乙肝疫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防疫科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98例成年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传染病疫情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接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管理质量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国产细胞工厂(CF40)代替进口细胞40层工厂在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中的可能性。方法 用国产细胞工厂与进口细胞工厂培养vero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计数、检测细胞活率并进行生化分析;对不同工厂培养的细胞感染轮状病毒,观察细胞病变,检测病毒滴度及浊度;

  • 标签: 细胞工厂 vero细胞 轮状病毒 疫苗制备
  • 简介:目的:治疗型双质粒HBV-DNA疫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肝病研究所研制的生物技术新药。为了观察连续给予治疗型双质粒HBV-DNA疫苗后对小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提供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资料,确定无毒反应剂量,给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进行长期毒性试验。

  • 标签: 双质粒HBV-DNA疫苗 毒性试验 小鼠 毒性反应 无毒反应剂量 免疫应答
  • 简介:目的验证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HBV携带者的疗效。方法80例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6个月,对照组40例未给任何治疗。结果治疗组某些对象各项乙肝血清标记分别有所转换,但除抗-HBc-IgM(阴转率40%)和HBV-DNA(阴转率3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外(P<0.025—0.05),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25)。与文献报告不尽相符(文献报告疗效优于本文结果)。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该“三联疗法”有一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易被接受。

  • 标签: 左旋咪唑 潘生丁 乙肝疫苗 HBV携带者
  • 简介:英国药品安全委员会(CSM)建议在给予首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后6周内,出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患者,在接受第2次MMR注射前需进行血清学检查。首剂接受MMR后6周内出现ITP的患者,其第2次用药需权衡利弊。根据最近的研究,药品控制局(MCA)报告ITP的绝对危险度为1/22300例(2/3的ITP可归

  • 标签: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MMR疫苗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干扰素、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临床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共106例,随机分为2组。干扰素、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联用治疗组54例;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和胸腺肽对照组52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常见症状和体征有42例患者在1个月内明显缓解;有50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926%;8例HBsAg转阴,占16%;33例产生了HBsAb,占61%;31例HBeAg转阴,占57%;31例HBVDNA转阴,占57%。对照组有24例患者常见症状和体征在1个月内明显缓解;31例ALT恢复正常,占59.6%;5例HBsAg转阴,占9.6%;10例产生了HBsAb,占19%;19例HBeAb转阴,占37%;22例HBVDNA转阴,占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干扰素、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快速、持续地抑制HBVDNA复制,诱导产生HBsAb,促进HBeAg血清转换。使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明显减轻肝脏炎症,减少或逆转肝纤维化。

  • 标签: 干扰素 拉米夫定 乙肝疫苗 联用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根据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我县卫校附属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自愿参与研究的儿童,根据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不进行流感疫苗接种;观察组接种流感疫苗,比较两组儿童的流感预防效果及分析观察组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流感发生率为10%,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童 流行性感冒 流感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6℃水浴灭活处理含胍盐保存液的咽拭子样本对乌鲁木齐地区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使用含胍盐保存液的样本管收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0年7-8月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咽拭子样本170例。将170例样本等量提取双份并分组:试验组:56℃恒温水浴孵化30分钟处理后提取核酸;对照组:室温放置30分钟后提取核酸。对上述两组核酸提取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分别检测N、ORF1ab和人体上皮细胞(ribonucleoprotein,RNP)基因(试剂内标基因),用循环阈值(Ct)评价检验结果。阳性样本:检测样本在FAM和VIC通道Ct值≤40且有明显的扩增曲线;阴性样本:检测样本在FAM和VIC通道无扩增曲线或Ct值>40。结果:1.对照组阳性标本检出率显著高于经56℃水浴灭活处理的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样本人体上皮细胞RNP基因均呈现明显典型的扩增信号;3.对照组结果分析:46例阳性标本中,单N基因阳性32例,N基因和ORF1ab基因同时阳性14例;未见VIC通道检测ORF1ab单基因阳性;4.试验组结果分析:单N基因阳性14例,N基因和ORF1ab基因同时阳性结果9例;经56℃水浴灭活处理的咽拭子标本,N基因由阳变阴的标本23例(占比50%),ORF1ab基因由阳变阴的标本6例(占比42.86%);受到干扰的样本Ct值均在36以上,即反应体系中起始模板量较低的样本(通常认为是弱阳性标本/灰区标本)。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0年7-8月含胍盐保存液的咽拭子样本经56℃水浴灭活处理30分钟后,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降解,FAM通道检测的N基因及VIC通道检测的ORF1ab基因Ct值升高,造成假阴性结果增多。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咽拭子 病毒灭活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卡介苗素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弱应答婴儿血清IL-12和IL-10表达的作用。方法:放免法定量检测按0、1、6方案(每次10腭)标准全程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婴儿表面抗体(Anti.HBs)的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meantiter,GMT),筛选无或弱应答者(GMT〈100UL)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疫苗复种,其中一组同时肌内注射卡介苗素。用ELISA法检测复种前后血清中IL-12、IL-10的浓度。结果:注射卡介苗素能诱导无、弱应答婴儿产生较高水平的IL-12、IL-10,并呈疗程依赖性,卡介苗注射组的抗体应答水平较对照组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苗素能有效诱导无、弱应答婴儿机体产生细胞因子IL-12、IL-10,为卡介苗素有望作为一种较好的乙肝疫苗佐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卡介苗素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IL-10 IL-12
  • 简介:目的优选制备口蹄疫DNA疫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DNA-PBCA-NP)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用乳液聚合二步法制备不同配方的DNA-PBCA-NP,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以包封率为指标,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在pH值为3的条件下制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空白纳米粒,以2mL·min-1的速度将1份口蹄疫DNA疫苗溶液滴入到5份空白纳米球乳液中,继续搅拌8h.运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78.12±16.5)nm,分布范围为30~150nm,平均包封率为51.25%±3.92%.体外缓释试验表明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结论所确定的制备口蹄疫DNA疫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 标签: 口蹄疫DNA疫苗纳米粒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正交实验设计 制备工艺 体外释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