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奈哌齐 血管性痴呆 出血或缺血性中卒
  • 简介:报道1例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引起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作为升血小板药物常被应用于肿瘤患者,可出现轻至中度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均可消退,但在某些患者中亦可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高度警觉,一旦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保障该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重组人白介素-2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强化降脂方法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符合HR-NICE的TIA、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强化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0.1g/d及氯吡格雷75mg/d)21d,而后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0.1g/d持续治疗1年。在此基础上常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强化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d,2组均治疗1年。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6个月、1年时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肝功能异常、肌痛的严重并发症。2组服药6个月、1年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强化治疗组LDL-C下降较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TG值在治疗后6个月、1年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脂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并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

  • 标签: 强化降脂 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血清对氧磷酶1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机制,除控制血压外,合理适当的抗感染及保护血管等也为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子痫前期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
  • 简介:目的了解心内科与血管外科临床医师对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临床药师的需求,为临床药师开展抗凝药物治疗管理探索方向。方法经预调研修正后,对心内科、血管外科临床医师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11份,回收率88.9%。仅54.9%的医师表示对肝素和华法林的个体化使用有经验,11.7%的医师承认对两药的剂量调整均无经验;对于新型口服抗凝药和华法林,更多的医师(41.4%)倾向于选择使用前者;仅有7.2%的医师在遇到抗凝用药问题时选择咨询临床药师。医师对临床药师的服务需求排前3位的分别是合理用药建议(93.7%)、药物信息咨询(86.5%)和药品使用相关培训(80.2%)。结论部分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对抗凝药物的掌握情况有待提高,而临床药师在抗凝治疗管理方面对医师的影响有限。临床药师可在肝素和华法林的个体化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合理用药培训等方面为医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不断满足医师对临床药师的需求。

  • 标签: 临床医师 抗凝药物 临床药师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1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其中2例患者因为无法控制肺部感染情况,出现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12例,水电解质紊乱患者13例,颅内感染患者4例。有2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偏瘫,经检查均为脑血管痉挛,给予及时治疗后,情况均有所好转。出院前1d及出院后1年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需注意各种注意事项,做好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以使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脑血管痉挛 防治策略
  • 简介:血管炎是一类可引起血管非特异性炎症和坏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按血管受累的大小分类,包括了小血管炎、中等血管炎及大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属于小血管炎的范畴,主要包含了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它们可累及全身不同脏器,活动期异常凶险,治疗不及时可致高死亡率。本文简要综述AAV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处方及其制备工艺,用于治疗婴幼儿表面血管瘤。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处方组成,包括油相、水相、乳化剂比例。优化工艺包括乳化温度、乳化速度。结果: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所制样品均匀、细腻,色泽光亮,涂展性和稳定性好。盐酸普萘洛尔含量为标示量的99.88%~102.89%。结论:盐酸普萘洛尔乳膏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含量稳定。

  • 标签: 盐酸普萘洛尔乳膏 处方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作用。方法筛选2016年5月到2018年2月住院部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分别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比较两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采用头颈部CTA对患者颈动脉狭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诊断结果更为准确,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CT血管成像技术 颈部血管彩超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份医院接收的200例心血管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实验开始之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与预防。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为93.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为72.3%,所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可以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并且增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所以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评估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降低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6例行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照组(43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预见性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86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在PICC置管中应用能够发挥令人满意的效果,通过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可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药物镇静 不良事件 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58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21d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86.21%、55.1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降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吉非替尼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肿瘤标志物 生存期
  • 简介: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瑞替普酶(rPA)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溶栓组(A组)和尿激酶(UK)溶栓组(B组),每组各56例。A组患者予以rPA溶栓治疗,B组患者予以UK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溶栓2h再通率和溶栓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观察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溶栓后30min,1h,2h,A组患者再通率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第1d,3d,7d,2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溶栓治疗1个月内,A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rPA溶栓治疗能使AMI患者血管快速开通,有效降低患者血浆BNP水平,保护心脏,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静脉溶栓 脑钠肽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西安市北方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37例。对照组于月经的第3天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每天1次,于每晚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月经的第1天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粒,每天3次,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以及血清ER、PR、VEGF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ER、PR、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体质量显著增加以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具有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还可以降低血清ER、PR、VEGF水平。

  • 标签: 桂枝茯苓胶囊 子宫肌瘤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