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影响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应用中的实际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2月至 2019 年 7 月间收治的首次进行影响增强检查的患者 共 500 例,对其进行完全随机分组 ,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设定其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设定其为观察组,每组患者总数平均各 250 例 。最终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患者配合满意度、配合检查欠妥率、单位时间检查数量 4 点内容作为参考标准。 结果:经过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患者配合满意度、配合检查欠妥率、单位时间检查数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比常规护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提高护理成果, 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手术 针对性护理干预 肿胀 康复
  • 简介:目的:比较行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患者瘤体DSA减影图像及栓塞治疗后并发症,以分析两者瘤体血液供应区别以及栓塞治疗中进一步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7例子宫肌瘤及46例子宫腺肌瘤行UAE治疗,对术中瘤体血管减影和栓塞术后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双侧UAE治疗,其中子宫肌瘤患者瘤体血管显影明显,并具有清晰包膜以及粗大供血动脉,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而子宫腺肌瘤与周围则无明显界限;腺肌瘤患者栓塞后综合征则明显较子宫肌瘤患者重(P<0.01)。结论UAE术中DSA减影可以进一步明确了解子宫肌瘤及腺肌瘤血供情况,术后后者栓塞综合征明显要较前者多且较重,需引起术中的重视。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CT与MRI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接收的64例直肠癌病人进行研究,所有人员按照先后顺序进行CT、MRI影像诊断,查看联合诊断方法诊断效能。结果:CT假阳性率为19.23(10/5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接受CT影像检查对于疾病诊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4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与老年健康体检患者42例作为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回顾分析两组患者CT图像变量。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飞密度、PERC15以及RA950指标有显著数据差异,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技术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疾病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老年患者 CT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黑膏药是祖国传统医药之一,具有消肿止痛、袪风散寒、舒筋活血等功效。本文从黑膏药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性评价方面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黑膏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黑膏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黑膏药 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 安全性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IGM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23例IGM按超声影像特征分为团块型、管样型、弥漫型3型,其中团块型13例,管样型6例,弥漫型4例。CDFI显示血流多分布在病灶周边(16/23),分级以0~1级为主(19/23)。14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GM超声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观察IGM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IGM的准确率。

  • 标签: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5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 CT检查和 x线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方法的糖尿病足检出率明显高于 x线检查方法的糖尿病足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 CT检查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软组织病变检出率、骨质破坏检出率、血管病变检出率以及骨质疏松检出率明显高于 x线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CT检查方法和 x线检查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均具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相比之下 CT检查方法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出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检查方法,以此提高糖尿病足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足 CT x线 影像表现 特征
  • 简介:目的针对罹患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相关应用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抽选某医院在2016年到2018年两年之间收容诊治的200例罹患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这200例罹患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均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针对罹患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是57.1%,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是96.2%,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4小时以内检出的患者共有80例,患者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是38.4%,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是93.8%,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意义。24小时到72小时检出的患者共有65例患者,患者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是49.2%,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是96.9%,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意义。大于72小时检出的患者共有55例患者,患者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差别较小,两组数据分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罹患脑梗死的患者在24小时以内以及在24小时到72小时之间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出几率要比接受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检出几率高,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其病灶数目的检测要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高,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测力要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强,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罹患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要比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更佳。

  • 标签: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比较CT及MRI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定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从中抽取78例,通过单双号分发法将两组分为研究组(存在微血管浸润情况39例)与单一组(不存在微血管浸润情况39例),两组均对CT和MRI两种影像方法的临床征象进行评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 结果:临床征象包含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TTPVI)以及外缘模糊等,经过检查对比,研究组的临床征象数量多于单一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来说,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表示,其临床征象(内脉分支癌栓(PVTT)、弥散系数(ADC)、瘤内动脉信号环征象以及外缘模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影像学 原发性肝癌患者 微血管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同时影像设备仪器也越来越精密,而现阶段在影响设备管理方面方面仍然以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导致了相关设备维护不良或者不能充分发挥影像设备作用的效果。目前临床针对此问题已经作出了高度重视,同时也配备了专业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影像设备进行管理,保证影像设备正常应用,并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本文针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于影像设备的管理工作展开研究,并从设备维护和设备管理角度进行分析。

  • 标签: 医学工程技术 影像设备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放射影像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使用CT血管造影诊断对照组,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研究组。对比两种诊断的阳性率,比较两组放射诊断费用。结果 比较两组的阳性检出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放射影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与DR影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就诊的6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甲、乙两组分别对60例患者进行检查,甲组采用DR影像技术检查,乙组则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检出率、检查时长和漏诊率。 结果: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共有132处骨折,甲组的检出率81.82%低于乙组95.45%,检查时长(33.97±4.29)分高于乙组(18.85±3.37)分,漏诊率18.18%高于乙组4.55%,在统计学上均有差异( P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 DR影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FNH的诊断能力。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近7年病理证实的35例FNH患者CT资料,对FNH的CT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资料35例FNH患者中,30例为典型FNH、5例为非典型FNH,总共44枚FNH病灶;3例为肝内多发病灶、32例为孤立结节,32枚孤立结节中有12枚存在中央瘢痕、多发病灶中未发现存在中央瘢痕;44枚病灶在CT动态增强动脉期37枚明显强化,延迟期12枚中央瘢痕有10枚明显强化。结论:FNH的CT动态增强具有特征性表现及央瘢痕在动态增强延迟期明显强化特征,对FNH的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助于FNH的诊断。

  • 标签: 肝肿瘤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16排螺旋CT矢状重建能提供类似磁共振成像(MRI)的腰椎间盘图像,对腰骶部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98例腰骶部曲度过大患者椎间盘病变部位行16排CT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通过对脊椎的矢状重建图像及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进行分析,探讨腰骶部曲度过大患者的椎间盘病变在16排螺旋CT矢状及任意角度的轴位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腰骶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

  • 标签: 矢状重建 脊椎 诊断 螺旋CT
  • 简介:近年来,随着分子影像设备、新技术及治疗的飞速发展,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已成为本世纪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但由于扫描时间较长,检查室相对封闭,防护隔离设施较多,尤其核医学检查是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患者体内,由此引发了患者及周围人员对检查的紧张及恐惧感,从而影响检查进程和图像质量。因此,将医学人文融入以实践教学为重要内容的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育于临床中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医学人文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