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智齿拔除原因及拔除后并发症的分析来总结智齿是否应该拔除及其拔除最佳时机.方法选择2014年3-4月前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和上海安亭医院口腔科专家门诊咨询和要求拔除智齿的患者200例,对其年龄、拔除原因及拔除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因无任何不适症状暂保留,其中包括:位置正常的垂直位阻生智齿;全骨埋伏的近中、远中阻生及水平低位阻生智齿;牙根明显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智齿.另外162例智齿进行手术拔除,其中4例出现下唇麻木的并发症.20岁以下的患者因智齿牙根未完全形成,拔除后无一例出现下唇麻木.结论智齿埋伏阻生会产生很多潜在的危害,会对邻牙、颌骨及颞颌关节造成损伤,通常建议拔除.20岁以下牙根未完全形成时拔除智齿为最佳时机,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 标签: 阻生智齿 拔除 最佳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技术细节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因龋坏、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牙根根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或残冠患者34例(患牙38颗),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术中采用改良球钻、EX-21EF车针等技术细节处理,术后6周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26颗患牙评价为满意,占68.4%;7颗基本满意,占18-4%;5颗不满意,占13.2%,其中2颗患牙邻面暴露不佳,1颗患牙根分叉区断面暴露不佳,2颗惠牙龈缘与邻牙明显不协调。结论使用改良球钻和EX-21EF车针可提高牙冠延长术中去骨效率和效果;行内斜切口、去除游离牙龈后,测量并记录切端牙体组织至龈缘距离,此距离增加3mm即为预期去骨位置,该方法简单可靠,对术前断面位于龈上或龈下的患牙均适用;缝合后再用高频电刀切除和修整腭侧龈瓣,可使龈瓣更准确地复位于预期位置。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残根
  • 简介:目的研究颌面部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2例发生于颌面部的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患病年龄分别为14岁和2个月。临床表现为皮下缓慢增大的无痛性结节,直径为2.5cm和3cm。镜下肿瘤境界不清,主要位于真皮层,瘤细胞主要由轻至中度异型的梭形细胞组成,特征性形态表现为肿瘤内含有一些不规则分布的裂隙样或窦样扩张的假脉管性腔隙,其腔隙面内衬一层不连续的核深染的梭形或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梭形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和CD34。2例随访,其中1例术后18月复发。结论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中间型软组织肿瘤,较易局部复发,局部扩大切除可减低复发可能,掌握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避免误诊为一些具有相似形态的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颌面部 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 病理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医院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的住院患者在性别、年龄、年份、病种上的分布及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方法:收集2008-2012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的住院病人的数据,按性别、年龄及检测年份的不同分组比较丙肝抗体的阳性率,并观察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病种情况。分析丙肝抗体阳性病人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数据,以期了解感染者的肝功能状况。结果: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率为0.25%,低于文献中所述的一般人群3.2%的抗.HCV阳性率流行率;住院患者抗-HCV阳性病人的肝功能异常率为53.33%,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患者17.77%肝功能异常率有显著性提高(X^2=9.11,P〈0.01)。结论:对口腔患者术前和创伤性治疗前的抗。HCV的检测能及早发现HCV感染者;同时口腔医院的医护员工需加强对病人和自身的保护,严格消毒操作器械,防止HCV的医院内传播;HCV感染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防止肝脏的损伤。

  • 标签: 口腔医院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目的:挽救性手术是复发口腔口咽癌一种有可能根治的治疗方法。肿瘤复发灶切除后巨大缺损的修复重建是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对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行挽救性手术切除及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并评估其近期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3例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患者,男17例,女6例,行挽救性手术切除肿瘤并以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缺损。19例口腔癌,4例口咽癌;复发癌临床分期为3例rCSIII期,20例rCSIV期;在首次治疗方面,15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疗,4例手术后辅以放疗;之后的再次治疗方面,1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0例进行根治性放疗,2例行手术治疗辅以术后放疗。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其中21例患者行肿瘤复发灶的广泛切除,2例患者进行颅颌面切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采用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皮岛大小6cm×7cm~10cm×22cm,9例患者采用折叠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颌面洞穿性缺损。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远端皮瓣局部坏死、供区切口裂开及口内外瘘道各1例。4例患者(17.4%)术后可正常进食固体食物,11例患者(47.8%)可进食软食,4例患者(17.4%)可进食流质食物,4例患者(17.4%)需留置经鼻胃管,鼻饲流质饮食。9例患者(39.2%)术后发音正常,8例患者(34.8%)术后发音尚清楚,3例患者(13.0%)术后语音不清,3例患者(13.0%)术后需永久性气管造瘘。随访3~72个月(中位时间15.7个月),15例患者(65.2%)无复发生存,2例患者(8.7%)复发生存,6例患者(26.1%)在随访3~18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无复发生存患者的第二次治疗至复发时间为7.40±0.53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的时间为4.83±0.42个月,两者间差异显著。结论:挽救性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口腔口咽癌是一种有效�

  • 标签: 挽救性手术 口腔鳞癌 口咽鳞癌 下斜方肌皮瓣 肿瘤复发
  • 简介:一、套筒冠义齿的特点套筒冠义齿是指以套筒冠为固位体的可摘义齿。套筒冠义齿将所有基牙连接成整体.起到牙周夹板作用,义齿具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性.没有金属卡环.美观以及义齿摘取方便,易清洁等特点。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为圆锥型套简冠.其内冠为圆锥型,外冠与内冠之间形成楔合作用.固位力大小可通过内冠的内聚角度进行调节。

  • 标签: 套筒冠义齿 临床意义 可摘义齿 牙周夹板 临床使用 固位体
  • 简介: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可溶性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析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成熟初期不同时间点(16、18、20、22、24h)菌体可溶性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菌斑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镜下见16h形成的生物膜主要由散在微菌落构成.随时间延长其菌落逐渐变大并与相邻菌落融合(18~22h).最终相互重叠(24h)。比较5个时间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菌体可溶性蛋白未见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且相同位置的蛋白条带在蛋白表达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条件下,可观察到变异链球菌菌落从聚集到重叠形成成熟生物膜的过程.16-24h成熟初期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菌体可溶性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蛋白质
  • 简介:金属烤瓷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上的金一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最早由美国牙科医生在临床上开始使用,以其舒适、美观、耐磨性强等特点,得到患者的青睐,目前在国内也成为主流的修复方式,

  • 标签: 金属烤瓷全冠 黑线 肩台瓷
  • 简介:目的:上颌快速扩弓(rapidmaxiIlaryexpansion,RME)通过打开腭中缝来矫正上颌宽度不足以及增大牙弓周长。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CBCT来评价牙槽骨结构在用Hyrax扩弓器快速扩弓后的即刻变化。方法:28位(女性19位.男性9位)需要进行上颌扩弓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141岁.范围13~20岁).在T1(扩弓前)和T2(扩弓后即刻)拍摄cBCT作为临床记录。测量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的上牙弓宽度、后牙段倾斜度、颊侧骨厚度。使用配对t检验检测统计学差异(P〈O05)。结果:上牙弓扩宽量在第一前磨牙处为4.7788±28474mm.第一磨牙处为46943±3.2198mm。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和左上第一磨牙的腭根均发生了明显倾斜。片子上能显示颊侧骨板的所有牙根在扩弓后其颊侧骨质厚度均减小。结论:RME后.前磨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加。牙根倾斜角度增大说明牙齿的移动是一种倾斜移动而非平行移动。颊侧骨板厚度在扩弓后即刻测量时减小。因此.我们应严格监测炎症水平以避免牙周破坏。有必要建立一个标准参考平面和有可比性的测量方法以使不同研究的结果大体一致。

  • 标签: CBCT 牙槽骨 上颌扩弓
  • 简介:弹性仿生义齿,又称隐型义齿。是1995年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新型口腔修复材料,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笔者通过对制作的64件弹性仿生义齿的随访,多数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完成修复体64件。女性34例,男性26例,年龄16~56岁。缺牙情况见表1。2设备与材料

  • 标签: 弹性仿生义齿 牙列缺损 临床应用 隐型义齿 口腔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患者躯体变形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编的《口腔颌面部躯体变形障碍自评量表》随机对191例口腔正畸初诊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正畸临床患者中40.32%存在一般体像心理问题,15.18%存在躯体变形障碍倾向,3.14%有心理障碍。较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及自评分低(≤6分)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较低学历(大专及以下)及自评分高(≥7分)患者,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社会经历、婚姻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正畸临床中应重视患者的体像心理问题;有必要在治疗前对患者作出有效的心理评估。

  • 标签: 躯体变形障碍 口腔正畸 心理测试 评定量表
  • 简介:目的:利用肌肉功能磁共振成像(MuscleFunctionalMRI,mfMRI)定量记录受试者单侧咀嚼口香糖后双侧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活动,对比不同性别受试者咀嚼肌活动后mfMRI图像T2值变化有无统计学意义。方法:选取16名(男、女各8名)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分组,分别在咀嚼口香糖前、单侧持续咀嚼5min后行咀嚼肌区轴位mfMRI扫描,观察双侧咬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平均质子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变化,利用Image-ProPlus6.0软件测量各咀嚼肌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求得咀嚼肌及相应脑脊液平均灰度值的比值,用比值进行两组间及肌肉咀嚼前后t检验,α=0.05。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各组咀嚼肌在咀嚼口香糖前后平均灰度值比值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咀嚼后同侧咬肌的活动最强,其次是同侧翼内肌、对侧翼外肌和对侧咬肌。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证实了同侧咬肌、同侧翼内肌、对侧翼外肌在单侧咀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性别对单侧咀嚼后咀嚼肌T2值变化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咀嚼肌 咀嚼 性别因素
  • 简介:目的:全面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组织特点,为老年人群的修复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资料,进一步指导老年人的修复工作。方法:采用临床检查的方法,内容包括缺失牙情况、余留牙的健康状况、咬合状况等。结果:1.老年患者人均缺牙11.7颗,KennedyⅠ类、Ⅱ类占全部缺失类型的62.7%;2.缺失牙位最多的前三位牙齿分别为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3.咬合牙对数平均为4.66对,咬合接触最多的牙位是尖牙,其次是侧切牙和切牙;4.19.7%的老年患者口腔卫生较差,55.6%的患者存在食物嵌塞,46.3%口腔中的牙齿需要进行治疗,指征失牙数平均为1.5颗。结论:1.老年缺牙患者缺牙数量多,咀嚼功能丧失较多;2.口腔卫生普遍不良;3.余留牙的健康状况较差;4.修复条件差,修复前需进行必要的调牙合。

  • 标签: 老年人 牙齿缺失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前软组织厚度是否能用于困难气道的预测,找到适合中国人群的测量层面及软组织厚度临界值,并与传统气道评估方法比较预测困难气道的准确性。方法:141例择期手术患者,年龄13~88岁,ASA分级Ⅰ~Ⅲ级,术前测量颈围,上、下切牙间距,甲颏间距,Mallampati分级,使用超声仪器测量患者5个层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包括舌骨平面、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甲状腺峡部平面及胸骨上凹平面。诱导后气管插管时记录CormackLehane分级,将Cormack-LehaneⅢ~Ⅳ级定为喉镜暴露困难。分析困难喉镜暴露组与非困难喉镜暴露组间各种评估方法的差异,计算超声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及临界值,比较各种方法对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准确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41例患者中,17例出现困难喉镜暴露(Cormack-Lehane分级Ⅲ~Ⅳ级)。困难喉镜暴露组患者甲状舌骨膜平面及声带平面的颈前软组织厚度分别为(2.43±0.50)cm和(0.98±0.21)cm,非困难喉镜暴露组分别为(2.08±0.39)cm和(0.87±0.20)cm,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甲状舌骨膜平面厚度与声带平面厚度之差结果也有显著差异[(1.46±0.40)cm∶(1.22±0.37)cm],甲状舌骨膜平面、声带平面及两者平面之差的临界值分别为2.19、1.05和1.19cm。结论:超声测量的甲状舌骨膜平面颈前组织厚度、声带平面颈前组织厚度以及两者之差均可用于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 标签: 困难气道 困难喉镜暴露 气管插管 超声
  • 简介:牙列末端游离缺失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缺牙方式,如不及时修复,对患者的咀嚼、生活和全身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负面影响。由于全身状况、余留牙的健康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对老年患者而言,可摘局部义齿(RPD)目前仍是主要的修复手段。此类

  • 标签: 老年患者 游离端 可摘局部义齿 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骨型Ⅲ类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基骨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骨型Ⅲ类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骨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骨宽度发育过度.②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骨水平,牙弓对基骨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牙弓宽度 基骨弓宽度 锥形束CT
  •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尖牙区三维方向上多种因素变化对曲面断层片中牙长轴角度影响.方法用干颅骨标本、模型牙制作模型模拟拔牙矫治后理想牙颌状态,从初始状态开始,依次改变右上尖牙的轴倾度、右上尖牙的转矩、上颌右侧弓形以及曲断选层位置,并在精确定位状态下分别拍摄颅骨模型的曲面断层片,测量右上尖牙牙长轴影像与固定参照平面的夹角.结果尖牙实际轴倾度与曲断片牙长轴角度呈同方向变化;尖牙根颊向转矩使牙根影像趋于后倾,根腭向转矩使牙根影像趋于前倾;弓形尖圆时牙根影像趋于前倾,弓形方圆时牙根影像趋于后倾;选层位置靠后时牙根影像趋于前倾,选层靠前时牙根影像趋于后倾,二者相差1.8°.结论曲面断层片所示的牙齿长轴角度受局部多种三维因素的共同影响,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标签: 曲面断层片 牙长轴角度
  • 简介:食物嵌塞是老年人较常见口腔疾病的一种表现,其病因常见有[牙合]面过度磨损形成小斜面和陡尖,易产生楔入的力量,引起对颌牙间食物嵌塞。龋损破坏了牙齿边缘嵴和邻面接触区,邻接点外形或位置的改变是引起食物嵌塞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生理性牙龈退缩引起。食物嵌塞症状长期得不到改善,不仅导致局部炎症,还可引起牙周组织萎缩、邻面龋、同侧咀嚼功能丧失等严重后果。食物嵌塞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物嵌塞 老年人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患者v类洞应用三种材料保存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8例患者共396颗患牙随机分3组,分别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日本松风光固化树脂充填;可乐丽霏露AP-XTM树脂充填修复。观察2年的临床修复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可乐丽霏露修复132颗患牙,2年后复诊成功率98.49%,日本松风光固化树脂修复132颗患牙,2年后复诊成功率82.58%,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132颗患牙,2年后复诊患牙成功率78.03%。可乐丽霏露AP-XTM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结论:适当的充填材料和酸蚀粘结体系是老年患者v类洞保存牙体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可乐丽霏露AP-XTM 根面龋 楔状缺损 V类洞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CAD软件模拟制作有限元义齿模型,为简化有限元建模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在CT扫描方法建立的下颌骨及基牙牙根的三维有限元基础模型上,用CAD软件在计算机上分别模拟套简冠及"O"型圈附着体两种覆盖义齿制作.结果:建立了"O"型圈附着体义齿与套筒冠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运用CAD软件在计算机上直接制作有限元义齿模型,方便可行,可以为临床上修复体优化设计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覆盖义齿 辅助 附着体 初步研究 CT扫描方法 修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