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经有关部门批准,2008年第12届国际口腔大会(12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OralCancer)将于2008年5月22~2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这是ICOOC首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国际著名专家对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做专题报告,并对口腔的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组织缺损修复重建、术后康复、护理以及肿瘤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广泛讨论。此次会议将是在我国举行的口腔颌面肿瘤领域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学术盛会,参会论文将被收录Ora/Oncofogy2008年增刊。欢迎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口腔病理、口腔修复、口腔种植、耳鼻咽喉和肿瘤放化疗各级医师及从事口腔流行病学、诊断学、组织病理学和基础研究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积极参会。

  • 标签: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口腔癌 口腔颌面肿瘤 学术研讨会 肿瘤放化疗 口腔颌面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ICU在老年口腔患者术后的监护和治疗作用及必要性。方法:62例老年患者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转入ICU监护和治疗1至3灭,其中28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余34例患者保留气管插管。结果: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4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呼吸道梗阻。经相关处理,患者得到及时抢救,62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ICU能够对老年口腔患者术后进行及时、连续和系统的严密监护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癌 重症监护室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就作者已知.这是第一个病例报告表明牙源性向骨骼肌分化(横纹肌肉瘤)。本文将描述这种侵袭性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在英文文献中,仅报告有2例牙源性肿瘤伴肌分化:分别是良性牙源性肿瘤(成釉细胞瘤)分化成横纹肌肉瘤和牙源性肉瘤伴平滑肌分化。普通开业医师应该了解,牙源性病变可能为恶性,即使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并且所有取自口腔的组织标本都应送病理活检。

  • 标签: 肿瘤 牙源性癌 牙源性肿瘤 横纹肌肉瘤
  • 简介:牙龈鳞状细胞在已确诊的口腔中只占不足10%。牙龈鳞状细胞的许多特征可以清楚地将它与发生于口腔其他部位的鳞癌区分开来。本文报告了一例牙龈鳞状细胞的临床病理表现。一位81岁女性,因多发的口腔病损求治,其病损主要局限于上颌牙龈,已存在约2年。鉴别诊断包括上皮异常增生、良性粘膜类天疱疮、牙髓/牙周来源的炎症病损、扁平苔藓、以及鳞状细胞。临床检查发现上颌颊腭侧牙龈大范围红斑和溃疡病损,颊侧病损扩展到上颌颊侧前庭沟;应用抗生素对病损无效。放射学检查显示牙槽骨重度吸收,以及右上第一磨牙移位。随后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中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牙龈鳞状细胞的临床表现可与多数口腔病损相似,尤其易与炎症来源的病损混淆。此外,牙龈鳞癌的易感因素和临床表现均与其他的口腔鳞状细胞有所不同。仔细检查和常规活检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 标签: 牙龈鳞状细胞癌 牙周疾病 口腔病损 牙槽骨重度吸收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表现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个调节上皮细胞增殖、免疫功能和新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TGF-β及其信号通路在维持上皮细胞内环境稳态时发挥重要作用.TGF-β信号通路的失调在众多恶性肿瘤中均可见,包括口腔鳞状细胞(OSCC).TGF-β信号通路的失调会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强,促进肿瘤上皮间质转化.而肿瘤炎症微环境中TGF-β会代偿性升高,提高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促进巢内的新血管生成,增强炎症对肿瘤的促进作用.本文就TGF-β信号通路在OSCC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口腔鳞状细胞癌 Smad家族蛋白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手术进路一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mandibularlingualreleasingapproach)治疗口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12月之间接受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方式治疗的口腔癌病例20例。采用病历对照方法,随机选取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和分期相当的20例下唇或下颌骨切开进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20例,原发灶部位分别为:口底(8例)、舌活动部(6例)、舌根(2例)以及其他部位(4例)。临床I期2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8例。随访1~40个月,中位随访期15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研究组和对照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2%和64.9%(P=0.79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3%和50.0%(P=0.672)。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40%和30%(P=0.501)。结论:初步结果显示,与传统下唇裂开或下颌骨切开进路比较,下颌骨舌侧松解进路方式治疗口腔,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既克服了口腔进路受限制以及切除不彻底的弊病,又避免了下唇裂开进路在面部遗留瘢痕的弊端。手术后患者外观改变不明显,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口腔肿瘤 手术进路 下颌骨舌侧松解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口腔患者术前团体音乐心理辅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口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口腔外科术前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团体音乐心理辅导,分别测评术后2组的焦虑程度(SAS评分)及睡眠质量(PQRI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PQR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团体音乐心理辅导应用于老年口腔患者术前护理,能有效的舒缓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增强治愈信心。

  • 标签: 口腔癌 团体音乐治疗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根治同期修复重建术应用胃肠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根治同期修复重建术患者230例。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住院手术患者115例为非胃肠减压组,术后未行胃肠减压,于术后第1天予留置胃管并进行鼻饲流质。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住院手术患者115例为持续胃肠减压组,于术中进行留置胃管,术后即予持续胃肠减压,术后第1天予鼻饲流质。统计持续胃肠减压组与非胃肠减压组术后恶心呃逆、呕吐、返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分析即刻持续胃肠减压在口腔根治同期修复重建患者中的作用。结果非胃肠减压组术后出现恶心呃逆17例(14.78%)、呕吐26例(22.61%)、吸入性肺炎2例(1.74%)。持续胃肠减压组术后出现恶心呃逆5例(4.35%)、呕吐2例(1.74%),未出现吸入性肺炎。持续胃肠减压组采用即刻持续胃肠减压方法后,其术后呕吐(χ2=23.410,P=0.003),恶心呃逆(χ2=7.238,P=0.008)与胃肠反应发生率(χ2=33.120,P=0.005)均低于非胃肠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根治和修复重建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可减少患者术后恶心呃逆、呕吐的发生,预防术后创口感染,利于皮瓣成活,并可通过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动态观察患者术后口内创口渗血情况,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有利于患者安全。

  • 标签: 减压 胃肠 口腔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护理
  • 简介:黏液表皮样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最常发生于腮腺(约占2/3),其次为腭部、小唾液腺(特别是磨牙后腺)及下颌下腺,而发生于由涎石病导致的慢性炎性下颌下腺者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慢性炎性下颌下腺中的黏液表皮样癌病例,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 标签: 涎石病 下颌下腺炎 黏液表皮样癌
  • 简介: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下颌磨牙根管治疗后各种充填体和垫底材料对牙体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形态的下颌第一磨牙,基于MicroCT扫描建立管治疗后I类洞型充填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充填材料面施加200N咬合力的条件下,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用不同充填材料进行修复后的牙体组织应力分布状况.结果:银汞合金充填时牙体组织出现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分别是5.75MPa和14.97MPa,明显小于复合树脂充填时牙体组织出现的最大拉应力11.1lMPa和最大压应力26.01MPa.复合树脂充填时采用不同垫底材料,牙体组织出现的最大应力数值相近(最大拉应力11MPa±1%,最大压应力26MPa±1%).结论:成功建立Ⅰ类洞型牙体缺失的下颌磨牙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数据表明,不同充填材料对牙体组织的应力影响较大,而不同垫底材料对牙体组织的应力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充填体 垫底材料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本文报道了一例根尖切除后出现根尖周炎、但无自觉症状的下颌第二前磨牙的非手术再治疗。X线检查显示髓室充填不足,管欠填.端充填及根尖透射区。治疗包括清理和塑形管、超声波与连续;中洗法去除根管倒充填物、管内暂封氢氧化钙、以及用MTA(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充填管。在35年的随访中.该牙无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根尖状况良好。

  • 标签: 根尖切除术 根管再治疗 MTA 根端充填物的去除 手术失败
  • 简介:目的:对比脉冲Nd:YAG激光和氟保护漆对牙周基础治疗后面牙本质敏感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牙周基础治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出现面牙本质过敏的4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激光组(60颗患牙)Nd:YAG激光照射治疗,涂氟组(60颗患牙)涂布氟保护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周和1个月)分别记录患牙的疼痛程度,计算总有效率以评价短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即刻总有效率激光组为95%,涂氟组为93.33%(P>0.05);治疗后1周总有效率激光组为91.67%,涂氟组为90%(P>0.05);治疗后1个月激光组总有效率为88.33%,涂氟组为78.33%(P<0.05)。结论:Nd:YAG激光和氟保护漆在治疗龈下刮治和面平整引起面牙本质过敏时,1周内的脱敏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1个月激光疗效更优。

  • 标签: ND:YAG激光 氟保护漆 牙本质过敏症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上颌前牙区的外伤性牙折对临床医师而言是一项颇具挑战的难题。在这些病例中.美学.社会心理学.功能以及治疗方面的问题均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影响了牙周生物学宽度的牙折更难治疗。结合了正畸或非正畸的冠延长术和修复重建的学科交叉手段是针对这一情况的标准治疗方案。该方案可以恢复合适的生物学外形.减少对美观的影响。如果折裂片的边缘与牙齿紧密贴合没有缝隙,可以采用粘结技术。本病例报告旨在介绍.运用粘结再附着折裂片的方法修复一例严重的龈下牙折,并进行为期15个月的牙周评估的治疗过程。

  • 标签: 龈下牙折 再附着 牙周 评估 标准治疗方案 生物学宽度
  • 简介:同期放化疗(CCRT)前的诱导化疗治疗不可切除头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可切除的头颈患者.术后CCRT前的辅助化疗的效果仍不明确。该文旨在评价局部晚期头颈术后CCRT前的辅助化疗效果。

  • 标签: 晚期头颈癌 化疗效果 术后 化疗前 CCRT 同期放化疗
  • 简介:目的:研究ADAM10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DAM10蛋白在58例口腔鳞状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相关性;采用Transwell法检测高、低转移潜能的HN-12和HN-4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的迁移能力,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2株细胞中ADAM1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高转移潜能细胞HN-12中的ADAM10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DAM10蛋白的高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在高转移潜能细胞系HN-12细胞中,ADAM10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较低转移潜能细胞系HN-4显著增高(P〈0.01);HN-12细胞中沉默表达ADAM10基因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ADAM10蛋白的高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淋巴结转移相关;ADAM10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是其影响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ADAM10有望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转移的新靶点。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ADAM10 转移
  • 简介:背景:口腔鳞状细胞(SCC)的特点是早期转移和预后不良。白细胞介素17F(IL-17F)在许多肿瘤中起保护作用。然而,舌鳞癌组织中的IL-17F表达尚未被研究。方法:使用83个舌鳞状细胞标本和盲法评分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17F的表达、位置和分布。根据Kaplan-Meier方法构建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保护作用 白介素 细胞外 COX比例风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该文旨在评价晚期头颈术中放疗的急性毒性。25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行根治性手术,17例行血管化组织瓣重建。放疗在手术室进行。结果: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出现组织瓣坏死,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6例死亡.所有死亡病例与放疗无关。结论:术中放疗可行.不会增加放疗毒性。

  • 标签: 术中放疗 晚期头颈癌 急性毒性 死亡病例 根治性手术 保守治疗
  • 简介: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其产生可被多种因素诱导,包括高温、缺氧、重金属、氧化剂、乙醇、蛋白变性等。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将热休克蛋白分为五大家族:HSP110、HSP90、HSP70、HSP60及小分子量HSP(12000,43000).如HSP27。HSP生物学功能主要有在应激状态下维持细胞必需的蛋白质空间构象,维护细胞生命:

  • 标签: 热休克蛋白27 鳞状细胞 癌相关性 HSP90 口腔 小分子量
  • 简介: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OSCC)组织中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osion法,检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存档的50例OSCC病理组织标本与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标本中STAT3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也有少量表达在细胞核。STAT3在OSC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0%,明显高于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3表达与OS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STAT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OSCC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指标。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STAT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评估辽宁地区汉族人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管数目的情况。方法:调取于我院口腔科行CBCT扫描患者的图像资料,统计分析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管数目的情况。结果:在900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双根的发生率为51.22%,其中82%的近中内为双根管,100%的远中内为单管;三的发生率为2.18%;融合的发生率为46.6%,其中完全融合的锥形占5.71%,不完全融合的C形(C型管)占40.89%,C型管发生率在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双侧对称性分布较多,单侧发生率以右侧为多。结论:在辽宁地区汉族人中,下颌第二恒磨牙以双根或融合居多,c形(C型管)的发生率较高。

  • 标签: 锥形束CT 下颌第二恒磨牙 牙根和根管数目 C型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