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6 个结果
  • 简介:强心甾类固醇(cardiotonicsteroids,CTS)是一类能与真核细胞膜钠泵(sodiumpump,Na^+,K^+-ATPase)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植物来源的洋地黄类如地高辛(digoxin)、哇巴因(ouabain)、夹竹桃苷(oleandrin)、嚏根草苷(hellebrin)等和动物来源的如从蟾蜍毒素中提取的布法林(bufalin)、海蟾蜍毒(marinobufagenin)等。长期以来,CTS作为钠泵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其他心源性疾病的治疗。1991年,Hamlyn等应用原子轰击质谱法等测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发现从人血浆中纯化的某种物质在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无法与哇巴因区分,由此证实了内源哇巴因(endogenousouabain,EO)的存在。其后随着数种CTS先后从血液、肾上腺皮质和下丘脑中被分离,并观察到上述CTS可由体内激素刺激调控,已有越来越多的CTS被归于内源类固醇激素,通过对其功能的研究已证实CTS除了加强心肌细胞收缩力外,还参与了多种细胞包括肿瘤细胞的肥大、增殖、分化、生存和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本文就CTS对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内源性类固醇激素 肿瘤作用 强心 内源性哇巴因 相对分子质量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敷背散以不同时间外敷治疗婴儿肺炎的时间与疗效关系。方法将90例婴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贴敷10min组,贴敷15min组,贴敷20min组。3组除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0d之外,均加用中药敷背散贴敷肩胛间区或肺部听诊啰音密集处,并分别采用10min,15min,20min不同的贴敷时间治疗,对治疗后的疗效及皮肤安全进行评价。结果3组病例临床症状在第3,7,10天时均有明显好转,第10天15min组,20min组疗效优于1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min组、20min组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皮肤安全比较10min组、15min两组皮肤阳性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in组、15min组皮肤阳性反应率低于2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个月至1岁的肺炎患儿使用敷背散贴敷时间应以15min为疗效佳、皮肤安全最好。

  • 标签: 肺炎 敷背散 治疗应用 贴敷 外治法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发热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统计了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所有诊断为脓毒症的病例资料,筛选出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根据其入院48h内最高体温将其分为5组:〈36.5℃组,36.5℃-组(正常对照),37.5℃-组,38.5℃-组和39.5℃-组,比较5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符合细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共213例,其中〈36.5℃组5例,36.5℃-组44例,37.5℃-组73例,38.5℃-组69例,39.5℃-组22例。213例患儿中,死亡48例。5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6.5℃组及39.5℃-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组(37.5℃-组和38.5℃-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血流感染患儿入院48h内最高体温低于36.5℃或高于39.5℃者病死率会明显升高。

  • 标签: 发热 血流感染 病死率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胎膜早破与早产儿肺部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胎龄28~37周的88例早产儿依据产妇是否有胎膜早破分为胎膜早破组37例与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及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组患儿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患儿血白细胞计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能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却增加早产儿肺炎的发生。

  • 标签: 胎膜早破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疾病 肺炎 婴儿 早产
  • 简介:刘秀云主任医师很荣幸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的委托,与申昆玲教授邀请的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部麻省总医院儿童呼吸中心主任,T.BernardKinane教授就儿间质性疾病,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儿童 分类 治疗 诊断 美国哈佛大学
  • 简介:1临床资料患儿,女,12岁,主诉右上臂短缩和肩关节外展活动障碍5年。患儿6岁时曾有右上臂摔伤病史,但未到任何医院寻求治疗。其后逐渐出现上臂畸形,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2年前在当地医院拍X线片.诊断为右肱骨病理性骨折畸形愈合。近两年来开始出现右上臂短缩,且日趋明显。

  • 标签: 骨囊肿/并发症 肱骨/畸形
  • 简介: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中医证治特点。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7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7d,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积分评定,记录咳喘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喘、止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支气管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能更好的改善咳喘等临床症状。

  • 标签: 支气管炎 哮喘 医学 中国传统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 阳虚痰阻
  • 简介:目的探讨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应用于大龄儿童发育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找到真臼,去除真臼内填充物和粘连带.复位股骨头;以髂前下棘上缘和坐骨大切迹为标志,作前1/2髂骨全板截骨,将髂骨外侧皮质沿髋臼弧上方1cm向内向后作半板截骨,然后向下向外下压旋转髋臼,嵌入植骨块,增加股骨头包容。结果本组共16例22髋,经2~4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6髋.可1髋,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是治疗发育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髋关节 脱位 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构音障碍(FAD)患儿中枢听觉加工特点及儿童FAD的可能病因。方法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的27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人语言发育史阳性病史率,检测二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比较其失匹配负波(MMN)形态学、潜伏期及峰振幅。结果病例组个人语言发育史中阳性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VS8%,P〈0.01);其MMN峰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31ms175±32ms,P〈0.01);其峰振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听觉加工时间延长可能是儿童FAD的发病原因之一。

  • 标签: 失匹配负波 功能性构音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中枢听觉加工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分析56例IM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病年龄小于7岁者44例(78.6%);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共50例(89.3%);具有典型临床表现36例(64.3%);其中发热占92.9%,咽峡炎占96.4%。淋巴结肿大占100%,肝脏肿大占42.9%。脾脏肿大占50%;并发症46例(82.1%);以肝脏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AL)≥10%52例(92.9%);玻片凝集法测定嗜异性抗体阳性45例(80.4%);48例做了EB-VCA-IgM检测,阳性37例(77.1%)。结论临床上疑似IM诊断时,应尽量多次检查外周血常规AL,做好嗜异凝集试验和EB-VCA-IgM检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临床误诊与漏诊。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病 病毒感染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窒息胸廓发育不良(asphyximingthoracicdystrophy,ATD),又称Jeune综合征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表现为特征骨发育异常,常伴有肺、肝、肾、胰腺或视网膜等多系统的发育与功能异常。大多数患儿因胸廓发育不良导致呼吸困难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生后数周内死亡。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以肾病为首要表现的病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由于国内儿科对该病仍缺乏认识,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我院收治了以肾病为主要表现的Jeune综合征患儿1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 主要表现 肾病 Jeune综合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反复呼吸道感染
  • 简介:肠道外营养(PN)是危重新生儿救治的重要支持、治疗手段,肠道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C)是其常见合并症。该文从非PN营养成分及PN营养成分相关角度综述新生儿PNAC的危险因素。PNAC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小于胎龄、延长的PN、疾病(主要是新生儿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延迟喂养或低肠道内营养比例、持续PN输注,以及氨基酸、脂肪乳种类/用量、能量供给量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等。

  • 标签: 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危险因素 新生儿
  • 简介:过敏紫癜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过敏原的检测在过敏紫癜病因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能诱发过敏紫癜的过敏原主要包括吸入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过敏原检测的方法概括为体内实验及体外实验两类。为提高过敏原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气候、地域、生活环境等特点,选择适当的过敏原种类及方法。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预防与控制 过敏原/致病力 紫癜 过敏性/尿 过敏原检测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的单维、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方法共纳入6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81例(69.1%),女215例(30.9%);年龄2-183个月,平均(30.0±25.9)个月,0-3岁496例(71.3%),〉3岁200例(28.7%);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39例(34.3%)、痉挛型双瘫212例(30.4%)、痉挛型偏瘫185例(包括2例单瘫)(26.6%)、徐动型30例(4.3%),肌张力障碍型21例(3.0%),共济失调型9例(1.3%)。由86项测试项目组成FMFM的取样量表,所有研究样本均接受过至少1次FMFM取样量表测试。采用Rasch分析中的局部评分模型(PCM)对696例样本和86项取样量表进行分析,以项目不适合标准(FITI)中的均方来确定量表的单维,同时确定FMFM量表的最终入选项目,然后分析由这些项目组成的FMFM量表的测试独立和样本独立,通过选取研究样本中最初的23例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1-7d),同样选取最初的49例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结果经过Rasch分析的3轮筛选,从86项取样量表项目中筛除25项,剩余的61项中仅有3项属于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4.9%(3/61),表明其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的单维,由此形成正式的FMFM量表。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状态下的样本能力分值之间的相关,显示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测试独立;通过在分析了不同样本状态下的项目难度值的相关后,确定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样本独立。FMFM量表还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893,95%CI:0.9753-0.9954)和测试者间信度(ICC=0.9961,95%CI:0.9932-0.9978)。结论脑瘫患儿FMFM量表具有良好的单维、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为将来使用FMFM量表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FMFM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精细运动 功能 评估 单维性 信度
  • 简介:患儿,男,系第2胎第2产,母孕后期发现羊水过多,胎龄36周顺产于当地卫生院,出生时无窒息,出生体重2140g。生后当天喂奶时出现呛咳及青紫,遂转来我院,经检查诊断为“先天性食道闭锁,食管气管瘘”,于生后3日在我院行“先天性食道闭锁,食管气管瘘根治术”,手术顺利,术中证实为ⅢB型,术后带气管插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管入NICU监护治疗。

  • 标签: 张力性纵隔气肿 心包积气 先天性食道闭锁 新生儿 胸腔闭式引流管 食管气管瘘
  • 简介:目的探讨干燥闭塞阴茎龟头炎(Balanitisxeroticaobliterans,BXO)在儿童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治特点及预后。以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我们收治的8例BXO患儿临床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入选病例均通过临床表现诊断BXO,其中2例经病理诊断证实。患儿年龄2~10岁,平均年龄为7.4岁。均以"包茎、包皮口瘢痕狭窄"就诊,临床表现为排尿不畅或伴排尿后滴血,无明显的阴茎包皮感染病史,除1例术前彩超提示膀胱壁增厚外,其余均未见异常。查体见包皮内板及龟头呈不同程度增厚变白、硬化,部分包皮内板与冠状沟处及系带粘连严重。均予包皮环切和或系带成形术。术后1例出现尿道外口膜状狭窄,经反复尿道扩张及激素局部治疗,半年后症状无缓解,失访;其余7例排尿正常,阴茎包皮及龟头皮肤损害均消失;1例术后诊断为"过敏紫癜"。结论BXO在儿童阴茎疾病中并不少见,常由于认识不足,导致延误诊断,错过及时准确治疗。重视病史、体检及继发性包茎术后包皮的病理检查,做好早期诊治和术后随访管理,有利于避免术后尿道狭窄及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标签: 干燥闭塞性阴茎头炎 儿童 病因学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非典型川崎病的诊疗经验。方法对25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中,10例误诊为咽结合膜热,5例误诊为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猩红热,1例误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8例拟诊为川崎病。25例患儿均有持续发热,误诊患儿中临床症状、体征可有多变性,体征非持续。血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均升高。心脏彩超2例出现冠状动脉改变。经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25例患儿预后良好,随诊1年无冠状动脉异常发现。结论对于持续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儿,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等明显升高,结合多变的临床症状、体征,应警惕川崎病的可能。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是川崎病的标准治疗方法。

  • 标签: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