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04-2019.04纳并实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80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4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期间所接)以及观察组( 40例,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几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对其血压起到有效的控制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高血压 血压控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治疗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方式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a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和b组(采用基础护理干)。结果:a组和b组平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对照中,a组分别为79.27±8.13(次/分钟)、9.85±1.27(Kpa),b组分别为104.59±9.27(次/分钟)、7.13±1.33(Kpa),(t=13.370,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治疗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04-2019.04纳并实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0例,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期间所接)以及观察组(40例,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几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对其血压起到有效的控制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高血压 血压控制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护理学文献发表概况,定量评价国内护理学发展水平以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方法运用主题分析方法对Medline和VIP2个数据库进行检索,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学文献发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参与国际交流能力差,高水平研究性论文缺乏。结论我国护理学教育水平、护理研究体制及护理学期刊办刊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与改善。

  • 标签: MEDLINE VIP 文献计量学 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研究幼儿家长对误服中毒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为减少和控制意外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设计调查问卷,在儿科门诊随机抽取120名1撕岁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家长对误服中毒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结果只有38.3%的家长知道药品与有毒物品如何存放,34.2%的家长知道幼儿误服时会有哪些异常行为,仅21.7%的家长知道一旦误服如何催吐,说明家长普遍缺乏误服中毒相关知识;家长对误服中毒防治知识需求比较迫切,调查显示,59.8%的家长最希望得到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医护人员专题讲座。结论幼儿家长误服中毒相关知识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应引导家长从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去看待幼儿生活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与幼儿误服之间的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家长健康行为的形成,从而减少和控制误服中毒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幼儿 误服中毒 健康教育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医院标签随机平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心脏复苏后的康复情况。结果:在护理干预的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抽搐、反应迟钝、记忆减退及胸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率(9.68%)低于对照组(25.81%)(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的应用中,可明显改善心脏复苏后的康复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医院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48例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开展对照组的工作,在对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水平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认知水平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患者的认知水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输尿管结石 认知水平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与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挑选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的146例孕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3例,研究组予以产科心理护理干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产后抑郁状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SDS评分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完成后,研究组自然分娩率好于参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3dSDS评分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护理孕产妇过程中,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以充分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产后抑郁水平。

  • 标签: 产科心理干预 孕产妇妊娠结局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儿科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非语言性沟通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至2020年接受诊断的60例儿童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原有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研究组在采用原有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同时,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案进行辅助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的第7天以及第14天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结论:针对患儿进行临床护理,不仅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落实个性化分析,还需要通过非语言性沟通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配合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有效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科护理非语言性沟通 护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方法:我院产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2例孕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心理护理将孕产妇分为对照组(56例:未开展心理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6例: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剖宫产率以及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0.71%、8.93%,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产科护理 心理护理 孕产妇 妊娠结局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及满意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选定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并选择静脉药物配置中心60例医务人员进行研究。以分组的形式为医务人员展开不同的护理措施,组别以A组和B组区分,护理措施以常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区分。并在研究期间重点对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计算,以此来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中价值。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B组医务人员的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及满意度明显优势显著;两组之间对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可进行统计学研究。结论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建议提倡。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方法:选取临床护理人员 83名,时间选择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实施现场护理核心制度有关知识考核,包含护理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对比分析制度掌握情况、考核得分。结果 : 针对4项核心制度,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对其掌握情况不一致,护理交接班、查对制度 、 身份识别、医嘱执行四项护理核心制度未掌握及部分掌握占比较高 ,基本和全面掌握相比占比较低, 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说明 护理人员掌握核心制度情况不佳,需 临床选择多种措施改善; 不同分级护士掌握核心制度情况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相较于 N1级护士, N2级护士的掌握情况最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但是,两组的 护理人员掌握核心制度考核得分均不佳,需 临床选择多种措施改善,而 N1 、 N2 级 83 名护士对核心制度,掌握执行得不好, N3 、 N4 级 72 名护士掌握执行好 。 结论:针对临床护理人员,发现其并无较强掌握护理核心制度情况,所以需积极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临床选择多种措施改善, 对不同级别人员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核心制度 相关知识 掌握情况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分娩期间采用全程导乐助产护理方式干预后产妇心理状态及妊娠情况。方法:2020年8月31日至2021年8月1日,分娩产妇120例,实施平均分配,常规护理干预参照组,全程导乐助产护理干预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评测心理状态,观察组护理后得分较低,产妇心态较好(P<0.05),分娩情况,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较高(P<0.05),妊娠结局,观察组较良好(P<0.05)。结论:产妇分娩期间,以全程导乐助产护理方式给予其临床干预,有助于其调整心态,提高其自然分娩率,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全程导乐助产护理 心理状态 妊娠情况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术后患者疼痛及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6例P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 ,对照组(43例)。予以对照组PLC患者常规干涉,观察组以对照组干预的方法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PLC患者全面护理。对护理前后两组的疼痛情况、睡眠情况、护理满意度实施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3.72%(36/43)(P<0.05)。结论:全面护理可改善PLC患者疼痛情况,优化患者睡眠质量,同时还可提升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全面护理 睡眠情况 原发性肝癌 疼痛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双盲法随机抽取并均分124例孕产妇(2021年3月-11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产妇接受心理护理具有良好的改善负性心理、不良妊娠结局的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孕产妇 妊娠结局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8月到2021年9月间抽选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将计算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法,把患者分成参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后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疾病复发率较参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值得借鉴。

  • 标签: 护理 急性胰腺炎 延续护理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更好的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质量,需找到更适合心脏骤停患者情况的护理干预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开展对比实验,将62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比例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存在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护理期间采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护理水平的提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康复速度。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46例为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23,予中医穴位按摩)、B(n=23,联合延续护理)两组,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2021年4月-2022年4月。结果 B组较A组患肢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积极展开中医穴位按摩及延续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促进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穴位按摩 延续护理 乳腺癌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胆囊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干预,并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 B组较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提升胆囊切除术治疗安全性,并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亦可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及和谐护患关系的提升。

  • 标签: 循证护理 胆囊术 并发症 安全性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房护理开展优质护理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我院产房2021.4月-2022.3月收治的产妇进行分析,用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成两组。对比组(35例)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35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护理质量和产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对比组,而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比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产房护理中应用能提高护理质量和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

  • 标签: 产房 护理 优质护理 新生儿窒息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