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及与之功能相关的自身抗体和信号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2例RA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自身反应性B细胞比率及RA和骨关节炎(OA)患者(n=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2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R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BM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黏着斑激酶(FA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格局;用ELISA法检测和分析RA及O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状况。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者,RA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表达CD19+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同时其PBMC中ERK基因相对表达量提高、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活跃。相对于OA患者,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升高。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MMP-3及TIMP-1等水平较其自身血清中升高。结论:RA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及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介导RA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反应性B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抗Ⅱ型胶原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置管中在B超引导下平面内技术与平面外技术联合运用的效果。方法此次7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科收治的需要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在将B超引导下平面内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中,研究组则应用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将应用两种方式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总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出现误穿动脉、血肿情况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应用B超引导的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一种技术,能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内技术 平面外技术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有机离子转运多肽1B1(SLCO1B1)521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SLCO1B1521T>C基因多态与冠心病相关的病例对照组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数据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3片文献纳入本研究,纳入本研究的人群总数为2252例,包括冠心病组1172例,对照组1080例。Meta分析结果TT型降低高脂血症类冠心病风险比TT/TC高1.18倍OR=1.18,95%CI=0.79~1.76;TC/CC型(含有C等位基因)降低高脂血症类冠心病风险仅仅占TT型90%,OR=0.87,95%CI=0.72~1.05。结论SLCO1B1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类冠心病有密切相关性,但近年来才研究该基因同时有待于人去中进行大量研究考证。

  • 标签: SLCO1B1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Meta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对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每7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一组,根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B超诊断,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鉴别。结果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比较分析,进行临床常规检查的对照组患者诊断正确率为70.42﹪,而采用B超诊断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5.77﹪。结论在进行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过程中,B超诊断检查准确率更高一些,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急性阑尾炎病情诊断中,要注重B超诊断的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 临床拟诊 急性阑尾炎患者 诊断及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社区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探究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间在本社区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作为本次探究主体,使用抽签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8例,实验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糖尿病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能够适当运动,并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社区护理干预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社区护理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代谢疾病,其严重影响健康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遗传因素方面,基因突变仅造成很低的变异,因此环境因素尤其是肠道内环境成为影响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特定的益生菌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固有结构及其代谢影响肠道微生态,改善2型糖尿病的疾病状态、宿主的代谢及免疫状况。探究2型糖尿病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与益生菌治疗相关医学领域的发展,可以来预防和治疗由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相关疾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益生菌 肠道菌群 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生存状况,研究两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37例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两组间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分布、生存期等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以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最高,其中肝胆系统肿瘤及胰腺癌最常见;非糖尿病组以肺癌及结直肠癌最常见。对两组间的生存期进行比较,糖尿病组的生存期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其中高龄人群(≥60岁生存率)更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情况、肿瘤治疗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后,糖尿病组患者的生存期仍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消化系统肿瘤,以肝胆系统及胰腺癌最常见,这与非糖尿病组肿瘤类型构成不同。肿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预后更差,其生存期明显低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

  • 标签: 糖尿病 恶性肿瘤 相关性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黄连素是目前临床中主要用于肠胃疾病治疗的中成药,是一种从黄连、黄柏等药材成分中所提取的生物制剂,具有较强的消炎、抗感染作用。近年来,随着黄连素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范围的扩大,不断有相关研究结果指出黄连素人体血液内血糖、脂肪的代谢功能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够通过自身生物碱成分的释放,提升胰岛素细胞活性,促进胰岛素的生成和释放,对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能够起到较好的症状缓解和治疗作用。因此,本文将对黄连素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方面的研究及文献予以概述,为黄连素在2型糖尿性实际治疗中的应用作以参考。

  • 标签: 黄连素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胰岛素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2型糖尿病的社区防治模式以及防治效果,本文选取我社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选取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不采取任何社区防治措施,试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防治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糖尿病风险因素的控制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对于糖尿病判定指标、肥胖于糖尿病的危害、摄食总热量的控制、糖尿病的危害以及糖尿病的治疗方式掌握程度分别为96.0%、94.0%、92.0%、94.0%和96.0%,对照组患者对于糖尿病判定指标、肥胖于糖尿病的危害、摄食总热量的控制、糖尿病的危害以及糖尿病的治疗方式掌握程度分别为48.0%、60.0%、22.0%、64.0%和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多吃不动、吸烟、饮酒、高血压以及不按时用药等风险因素的存在程度分别为32.0%、8.0%、10.0%、24.0%和8.0%,对照组患者对多吃不动、吸烟、饮酒、高血压以及不按时用药等风险因素的存在程度分别为62.0%、28.0%、22.0%、36.0%和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防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体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风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社区防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切口的感染率与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术后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全体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工作,全部2型糖尿病术后患者中,发生感染的病例共4例,感染率为4.5%,均经积极地配合治疗全部痊愈。患者7~14d切口愈合率为76.1%(67/88),明显高于14~20d和7d以内患者,该三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2型糖尿病的患者术后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对患者的饮食控制与营养支持的正确指导,以及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与切口的正确清洁方式等方面的精心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了患者切口可能出现的感染,加速切口愈合的速度。

  • 标签: 糖尿病 术后护理 切口感染护理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该病主要是由于蛋白质、脂肪、葡萄糖代谢紊乱,进而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传统的治疗该病的药物,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副反应,例如心血管风险、体重增加、胃肠道反应以及低血糖等,所以加强对新作用机制和新靶点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最新研究展开了综述。

  • 标签: 2型糖尿病 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对以喘息为表现的儿科气管异物误诊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岁。因咳喘2个月余入院。否认异物吸入史,起病前有上感病史,到多家医院求诊,多次摄胸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经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后上感症状消失,但喘息一直无明显缓解,后转来我院儿科,查体:T36.5℃,神志清,喉中有痰鸣,两肺可闻及低调哮鸣音,叩诊无浊音,心、腹部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在我院进行10d的常规治疗后无缓解,经螺旋CT平扫示气管分叉处有一大小约0.3cm×0.2cm致密影,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小半粒花生米后喘息止。例2:男,1.5岁。因阵发性咳喘3d入院。否认异物吸入史,起病时有上感症状,并伴有阵发性喘促,来我科就诊,查体:T36.4℃,神志清,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口罗音和哮鸣音,叩诊无浊音,心、腹部未见异常。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双下肺散在点片状阴影。在我科按肺炎进行7d的常规治疗后咳嗽等症状减轻,但喘促无缓解,两肺仍闻及哮鸣音,以右肺明显。后行螺旋CT平扫示右主支气管内有一大小约0.2cm×0.2cm致密影,即行支气管镜检查,于右支气管内取出一粒葵花籽,后喘促止。2讨论本文2例...

  • 标签: 异物/诊断 气管 支气管 哮喘/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 -2(I)( IL-2 (I))在我院的应用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分析 2018 年我院 500 例 住院患者使用 IL-2 (I)的情况 。结果 肿瘤内科 229例( 45.60 %),乳腺外科 94例( 18.80 %),感染内科 50例( 9.60 %);主要适应症为用于恶性肿瘤及肺结核患者提高免疫力。 IL-2 (I)临床应用时主要在配药溶媒及用药疗程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广泛,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结论 我院 注射用重组人 IL-2 (I)存在不足,建议临床人员 按说明书规范、安全 用药。

  • 标签: 注射用重组人 IL-2 (I)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纤维化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的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治疗组实施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肺功能改善情况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质量方法,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N-乙酰半胱氨酸 特发性肺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期间经我院诊断并治疗肾结石患者35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开放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其中开放手术组178例,对患者进行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微创手术组179例,在B超引导下进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皮肾穿刺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肾穿刺治疗 肾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B超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共68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依据淋巴结B超影像学检查及B超医生的诊断,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并将患者依进行腋窝淋巴结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比活检结果和诊断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检测B超与病理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结果经B超诊断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为57例、未转移为11例,经病理学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61例、未转移为7例。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89%,特异度为71.42%,阳性预测值为96.36%,阴性预测值为38.46%,诊断符合率为85.29%。经Kappa检验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学检查结果,Kappa=0.623,P=0.000。结论B超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准确性较高,可能是替代前哨腋窝淋巴结活检诊断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B超 前哨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疾病的效果,总结并阐述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就手术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更为理想,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且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和预后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B超引导 经皮肝胆囊穿刺造瘘术 急性胆囊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采用经B超选择性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90例2016年4月-2018年3月就诊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观察组进行经B超选择性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急性阑尾炎疗效;急性腹痛症状控制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情况、降钙素原监测值;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急性阑尾炎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腹痛症状控制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C反应蛋白情况、降钙素原监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情况、降钙素原监测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经B超选择性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疗效非常理想,可控制机体炎症,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经B超选择性小切口阑尾切除术 治疗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的方法。方法2008-01-2009-12在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就诊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采用胃复安B6针穴位注射治疗胃肠道反应,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6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结论胃复安B6针穴位注射疗效满意,操作简单,显效迅速,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肿瘤药/副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化学诱导/中医疗法 水针 人类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微巨核细胞糖蛋白(gPⅡb/Ⅲ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MDS患者外周血涂片内的微巨核细胞。结果:87例MDS患者中,65例(74.7%)的血循环中检出有少量gPⅡb/Ⅲa阳性的微巨核细胞,在常规染色的血涂片上该细胞的外形与小淋巴细胞类似,故难以或无法加以识别。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简单易行,采用该技术检测MDS患者外周血循环中微巨核细胞将有助于MDS的诊断。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微巨核细胞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