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二甲双胍治疗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利拉鲁肽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治疗后的临床BMI、血糖相关指标对比。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BMI、FBG、PBG、ISI、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良反应少,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对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自身脑动脉脉动指数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30例、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将四组受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b组、c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D-二聚体水平(P<0.05)。结论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 标签: D-二聚体 糖化血红蛋白 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 预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对失眠模型大鼠神经递质释放及改善失眠机制研究。方法小平台水环境法剥夺大鼠睡眠复制失眠动物模型,以右佐匹克隆为对照,将10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治疗组,造模结束后观察并检测各组大鼠的全身变化及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空白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灵活,反应敏捷,毛发有光泽,体重增加明显。模型组大鼠各项均减弱,治疗组及西药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及反应情况不如空白组大鼠,体重增长较空白组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总睡眠时间、5-HT、IL-6、TNF-α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及西药组大鼠体重增加量、总睡眠时间、5-HT、IL-6、TNF-α含量升高明显(P<0.05);治疗组及西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酸枣仁汤可较好改善失眠模型大鼠的全身症状和睡眠时间,有效控制大鼠体重减轻,其机制可能与其可调控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 标签: 失眠模型 酸枣仁汤 神经递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输液中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输液治疗患儿15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8例,分别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输液不良事件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28%(1/78)、8.97%(7/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分别为97.44%(76/78)、89.74%(70/7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输液风险控制中,引入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模式,有助于输液不良事件问题的控制,且可帮助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输液 静脉渗出 分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安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3月诊治的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94例进行护理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引流管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引流管意外事件。结果研究组共出现5例意外事件,对照组出现18例意外事件,研究组的引流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护理风险干预能够提升前列腺增生术后引流的安全性,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提升预后,发挥了积极的护理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干预 前列腺增生术 引流安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病房护理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关的护理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纳的10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0例产妇。实验组的产妇进行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普通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顺产情况,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以及两组产妇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顺产情况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极少,实验组的产妇满意程度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病房中的风险因素很多,对产妇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顺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护患纠纷。

  • 标签: 产科病房 护理风险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准确的分析儿科护理的实际风险管理水平,分析实际护理应用护理研究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有效的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进行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水平,输液外渗情况,是否存在医患纠纷问题,是否存在药物错发等不良反应事项。结果通过研究患儿护理前后的风险管理满意度、输液渗透情况,医患纠纷问题,对药物错发等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有效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差异符合对比护理分析要求,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具有有效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科的急诊护理满意度水平,同时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水平,确保风险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时间顺序,分为护理前组和护理后组,分析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心血管疾病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了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结论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病患,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气管镜活检出血风险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90例气管镜活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护理,干预组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干预组满意率、应激水平情况、气管镜活检平均时间、气管镜活检的配合度、出血的例数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气管镜活检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好。

  • 标签: 护理干预 气管镜活检 出血风险 作用
  • 简介:摘要普外科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杜绝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本文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32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6例。对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的普外科护理管理,对试验组患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概率18.2%(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7.3%(P<0.05)。这表明,在普外科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护理 风险事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的风险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收治的6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及同时期收治的61例非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有41例阴道试产成功,20例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成功率为67.21%。观察组的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在进行阴道试产前,需正确评估妊娠期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及是否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做好风险对策,减少并发症,提高阴道分娩率。

  • 标签: 瘢痕子宫 妊娠 阴道试产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胃癌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行为胃癌根治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32)与并行优质护理干预实验组(n=3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行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比较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实施风险管理前后一年(2015.12-2016.12及2017.1-2018.1)的手术室患者各98例以及医护人员进行对比,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手术效率、满意度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医院手术室物品管理评分与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表明感染控制情况更优;实验组准备时间、接送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满意度(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9.8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采取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胃肠镜检查中应用 PDCA模式后护理风险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实施 PDCA模式前后接收的进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中的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实施 PDCA模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组之间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CA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工作指标的各项评分,进一步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使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模式 胃肠镜检查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择两年间来本院就诊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样本,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进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100例手术患者选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采取风险预防护理,视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统计处理后,发现观察组手术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投诉率中,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综合测评成绩要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只有加强护理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才能给确保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缺陷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500例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的综合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结果综合内科病房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有护士人员人力不足、护士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责任心不强、病床迁移频繁、护患之间缺乏有效良好的沟通以及患者欠缺自我管理能力。结论针对综合内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医护人员要提高风险意识,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综合内科病房 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药学的重要组份,西药制剂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患者预后发展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若西药制剂存在质量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病情进一步发展的风险,严重的还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毒副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因此,临床药学必须对西药制剂质量给予高度关注,进一步强化相关方面的管理力度。本文首先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两方面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希望可以为临床药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强化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标签: 西药制剂 质量 风险管理 风险因素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病人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当中采取风险管理,可以使风险事故明显降低,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性疾病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1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参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感染护理程序,试验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标性监测模式。把两个组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排名前三位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护理风险因素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分别是2.00%(1/50)、4.00%(2/50),与参照组50例患者的14.00%(7/50)、16.00%(8/5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个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100例患者最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泌尿道插管感染(35.00%)、滥用药物(23.00%)、护理差错(17.00%)和自身基础疾病(25.00%)。结论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