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心内科就诊的80例高血压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占62.5%;有效14例,占35.0%;无效1例,占2.5%;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16例,占40.0%;有效10例,占25.0%;无效14例,占35.0%;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下降值(13.1±8.5)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值(25.6±4.3)mmHg和心率下降值(16.98±9.6)次/mi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心肌缺血 联合用药 临床症状 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合并末梢神经炎病人应用中药封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80例DIAB合并末梢神经炎病人,将80例病人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病人给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40例病人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未实行治疗前两组病人血糖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实行相关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实行相关治疗后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0%,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DIAB合并末梢神经炎给予中药封包治疗具有一定优势,能够防止疾病恶化。

  • 标签: 中药封包 糖尿病 末梢神经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中医补气活血法在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对于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取先后顺序,将前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剩下的4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ST段下降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结果显示试验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包括治疗显效率50.0%和治疗有效率45.0%),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包括治疗显效率35.0%和治疗有效率42.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的ST段下降次数和持续下降时间分别为(103.74±13.26)次和(265.04±14.74)s,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ST段下降次数和持续下降时间分别为(104.12±13.34)次和(266.87±14.28)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T段下降次数和持续下降时间分别为(37.82±4.78)次和(113.25±6.74)s,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ST段下降次数和持续下降时间分别为(95.76±12.86)次和(203.34±13.56)s,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补气活血疗法对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肌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中医补气活血法 冠心病 临床症状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微创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后其心率、血压及疼痛症状变化情况。方法择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接诊的65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33例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心率、血压及疼痛症状,客观评价护理效果。结果组间在心率、血压及呼吸异常发生率方面比较,B组患儿明显低于A组患儿(P<0.05);术后切口疼痛及重度疼痛发生率比较,B组患儿同样明显低于A组患儿(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对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心率、血压异常情况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及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疝气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内容,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P<0.05)。这表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效果分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分组。对照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12h,观察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h以内。比较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干预前后患者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彩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越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越好,可更好保护BNP和改善心肌灌注,缩小心梗面积,改善预后。

  • 标签: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分别施以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02月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研究检查方式期间,对照组(66例)选择常规心电图进行疾病检查;观察组(66例)选择动态心电图进行疾病检查;最终就两组冠心病患者疾病检出率以及疾病误诊率加以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疾病检出率(71.21%)以及疾病误诊率(16.67%)加以对比,观察组(89.39%)、(1.52%)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加以疾病诊断,针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表现出的检出率显著,并且可以将疾病误诊率显著降低,从而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证明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样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情绪和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0例,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日常护理,实验组采用多样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改善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SAS与SDS评分低,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多样化护理干预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病情的早期康复,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样化护理干预 冠心病 心律失常 情绪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0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利培酮)和观察组(齐拉西酮),以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为观察时间点,记录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减分率;记录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分值、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的执行功能。结果治疗2、4、8周后观察组PANSS总分较对照组低,治疗4周后减分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CDSS分值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随机错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率为42.86%,低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前者近期效果更好;齐拉西酮治疗抑郁效果更优且能改善患者执行功能,用药安全更好。

  • 标签: 齐拉西酮 精神分裂症 抑郁 执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0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利培酮)和观察组(齐拉西酮),以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为观察时间点,记录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减分率;记录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分值、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的执行功能。结果治疗2、4、8周后观察组PANSS总分较对照组低,治疗4周后减分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CDSS分值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随机错误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率为42.86%,低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前者近期效果更好;齐拉西酮治疗抑郁效果更优且能改善患者执行功能,用药安全更好。

  • 标签: 齐拉西酮 精神分裂症 抑郁 执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在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45例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宫腔镜检查。结果45患者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粘连检出率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绝经期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诊断当中采取宫腔镜检查,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宫腔镜 绝经期 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阻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我院住院及门诊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两组给予常规抗炎、氧疗、祛痰、解痉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3粒/次3次/日,同时每天早晨口服黛力新1片(丹麦灵北制药公司、深圳市康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四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阻肺并焦虑抑郁患者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 抑郁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好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以及其他症状,探究分别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3~2015.4期间9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雷贝组和奥美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5例,雷贝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溃疡,奥美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溃疡,观察两组短期疗效以及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服药一周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雷贝组高达75.6%,奥美组只有55.6%,雷贝组较奥美组疗效好,P<0.05,服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雷贝组为15.6%,奥美组高达33.3%,奥美组较雷贝组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都对十二指肠溃疡有治疗效果,但服用雷贝拉唑药物患者恢复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十二指肠 溃疡 奥美拉唑 短期 雷贝拉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方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经方葛根芩连汤)及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各44例,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胃炎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能得到更好更快改善,且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

  • 标签: 急性肠胃炎 经方葛根芩连汤 症状改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胃灼热、反酸、疼痛、上腹饱胀)评分、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结果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食管反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强迫症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门诊部收治的强迫症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诊资料总共94例,其中强迫症患者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结果强迫症患者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混合状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4.4%、23.9%以及21.7%;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混合状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2%、45.8%以及25%。两组患者的强迫思维比例与强迫行为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状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症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临床表现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可以根据其临床差别帮助进行早期疾病诊断。

  • 标签: 强迫症 伴强迫症状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纳入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为基础行综合护理干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观察组护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各种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症状采用HAMD进行评定,并对比其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HAMD评分都有所下降,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9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脑梗死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HDMA与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起到改善作用,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帮助也起到积极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心理,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抑郁症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及无症状人群中结肠直肠肿瘤性疾病的分布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3509例结肠镜检查人群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的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症状筛查组(如腹痛、腹泻、黏液便、腹胀等)和无症状筛查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找出其中的相同及差异。结果:3509例结肠镜受检者的平均年龄为(55±13)岁,按症状分为症状筛查组和无症状筛查组(639例)。3509例受检者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4.4%,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6%。男女性别间的病灶检出率无差异,而60~69岁受检者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检出肿瘤构成比为44.0%。所有结肠直肠癌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为主(66.7%);结肠直肠息肉与结肠直肠癌并存患者数占结肠直肠癌总数的36.6%。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3.0%,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5%;无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41.2%,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3.2%。2组间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肠直肠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接受结肠镜检查人群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针对粪便隐血筛查阳性的无症状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肠镜筛查 结肠直肠息肉 结肠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