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护理道德主要表现在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护理实践工作中。良好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基本职业要求,也是现代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精神科患者大多是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患者病情有行为怪异、思维紊乱,且大多患者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些患者还会否认病情,出现伤人、自杀等意外,这些都为临床护理增加了难度。护理道德对精神科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精神病患睹得无法反映出自身痛苦也需求,需要护理人员可以主动的关心护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医德,保持丰富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才能保证患者基本的临床治疗。本文简单研究了精神科心理护理与护理道德的关系,以此为临床提供借鉴。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护理 护理道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对精神科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没有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和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58.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对护理风险进行标准化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标准化管理 不安全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为发现影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情况的因素,为今后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我区2013—2017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整理、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男性大于女性;18~44岁中青年患者占比例较大;在册率低于、管理率及治都较低;患者贫困患者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今后工作重心为加大排查力度及宣传力度,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督导,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

  • 标签: 精神障碍 管理治疗 现状 分析
  • 简介:摘要从精神科护理工作不断出现的一些现状和问题入手,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本质任务与风险类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在基础上引用相关研究成果,准确找出影响精神护理风险的两大因素,最终在管理模式、人员素质、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工作 风险 问题 规避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外伤所导致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为当前颅脑外伤所致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017年期间住院收治及门诊残疾鉴定者共计100名颅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将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种类和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统计。结果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100名患者当中共计49名患者出现了精神障碍,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颅内感染,低氧血症以及脑室受压是造成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当前的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来说,应当重视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进行全面规范化的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精神问题,提升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外伤 精神障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增强自身防护措施,降低精神护理人员意外伤害。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人员 防护
  • 简介:摘要本研究阐述了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并从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注重护患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等方面,分析了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以期为提高精神科护理水平,降低护理差错发生几率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的精神科20例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情况,分析导致猝死的可能因素。结果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发生猝死的时刻、心电图的异常等都与猝死发生有关。结论对于临床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特殊时间加强护理,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猝死发生,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回顾分析 精神病 住院患者 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于早期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出院指导,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PRS评分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GQOL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显示实验组患者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早期精神分类症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人数为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前PASS以及SDSS分值较高,并且组间差异不明显,而治疗后,分值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音乐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增加患者社会功能,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音乐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应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存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进行观察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患者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从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与治疗之前进行比较,两组入组患者的PANSS得分出现显著下降,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和总分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之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改善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与酒中毒性精神病的临床特征。两种疾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PANSS量表、ADL量表,对精神分裂症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各40例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组阴性症状评分显著高于酒中毒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组日常生活能力以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减迟为主,与酒中毒性精神病比较具有顾着性差异。结论两种疾病症状表现有一定趋向,日常生活能力丧失各有其特点,为两种疾病临床治疗菜物的选择,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竦、心理治疗和家庭护理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酒中毒性精神障碍 PANSS量表 ADL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疗法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74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疗法,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PRS、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变化,两组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疗法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疗法 精神病 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重性精神病的社区干预效果和康复护理进行探究。方法将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某大型社区确诊为重性精神病的患者38例作为本次探究主体,对比分析全部患者社区干预和康复护理前后,患者的康复措施落实情况、劳动力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社区干预和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康复措施落实情况明显优于社区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后,患者的劳动能力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性精神病患者经过社区干预后,能够更好地落实康复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社区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社区干预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规律与时点精神症状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5年10月某三甲精神病医院男女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由当班的日夜班护理人员从入院到出院进行24小时观察与评估。结果120例精神病人在6个时段中(24小时)以生活懒散占的例次最多,约束,保护和行为矫正占的总例次均高于其它时点症状干预措施,P<0.001,最具显著差异。结论开展时点症状的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估研究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病人 时点症状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总结国内外精神分裂症循证护理现状,针对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实施步骤、应用范围、护理循证方案及循证护理效果进行综述。旨在让同行更多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前沿,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精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循证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时代的进步使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这正是因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不单是指没有疾病,

  • 标签: 教学改革 精神病学 生物医学模式 精神疾病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