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科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健全控制医院感染规章制度,配备防护设备,规范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与监测,加强落实护理管理措施。结果提高了护士的医院感染意识,加强了病区环境、物品管理、护理规范操作等管理,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管理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控制 急诊科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4例输血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27例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干预操作,127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干预,严格按输血信息系统流程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输血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标本采集规范率、申请单填写正确率、输血指证符合率、输血过程完整记录率等输血质量监控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输血用量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过程进行控制可显著提高临床输血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输血质量控制体系 输血质量 输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48例进行骨科创伤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74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清创消毒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再采取术前预防与术中控制等措施,对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参照组患者在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为13.51%,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为2.70%,研究组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骨科创伤手术的患者在术中采取积极的切口感染控制措施能够大大减少切口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骨科创伤手术 切口感染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控制临床医学检验环节质量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实施质量控制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实施质量控制后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的差错率。结果对照组检验结果出错4例差错率为12.31%,观察组检验结果出错1例差错率为4.41%。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差错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医学检验环节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其在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可促进患者诊治有效性提高,有利于患者病愈和预后,使得医院科室临床检验水平和医院整体形象提高,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环节 有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以提高流行传染病防控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某地区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后(2017年1月—2017年10月)的健康成年人为研究组,另选取120例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管理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流行传染病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流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流行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2.5%和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宣教、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完善控制机制等途径,能够有效增强居民的流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降低流行传染病发生风险,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流行传染病 传播途径 发病率 预防和控制
  • 简介:目的探求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的成因,为研究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中外文献,进行归纳综述。结果从原因看,首因是停滞的互动模式,其次为不健康的“给予者”和“接受者”的心态,其他原因分别是满足父母期望的倾向柯为,心理及行为上的过度依赖。从年龄看,25-35岁的人群是最大受害者,结论心理控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应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及时的干预。

  • 标签: 父母 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 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理中感染预防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口腔门诊感染预防情况,设定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整体优质护理模式下口腔门诊感染预防情况,设定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口腔门诊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门诊护理中实施整体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控制感染,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门诊护理 感染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现状、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我院微生物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5234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微生物检验标本中的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布情况、原因、类型回顾分析。结果2013-2015年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20.49%、20.20、16.79%;不合格标本类型中上呼吸道标本占27.11%,尿液占9.16%,分泌物占7.06%,血液占5.74%,脓液5.30%;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采集、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无菌操作意识差以及标本基本信息不全等。结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阶段是一个较复杂、参与人数较多、难以控制因素多的环节,加强沟通,有效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效能等,确保检验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不合格 分析前 质量控制对策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结果。方法将82例接受生化检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生化检验,观察组实行质量控制生化检验。结果在检验结果失误率上,观察组9.76%,与对照组29.27%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质量控制能提高生化检验准确性。

  • 标签: 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健康教育策略。方法通过经验的总结以及文献资料查询方式,归纳艾滋病的预防方法、控制方法以及健康教育策略。结果艾滋病的预防可从注射器的使用、性行为、个人用品、输血以及切断传播途径五个方面来完成。在控制上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及常规治疗两种方法达到疾病控制作用。健康教育需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广泛性以及质量。结论艾滋病需强调预防宣传,提升全民防控有效性。

  • 标签: 艾滋病 预防策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社区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从社区选择20例肺结核经治疗后痰液检验为阴性的患者(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列为实验组,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社区肺结核经治疗后痰液检验为阴性的患者20例列为对照组。实验组针对其之前发病情况进行具体研究,并且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照组则采取常规社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阴性概率(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一般阳性概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肺结核患者中做好发病情况分析与预防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达到疾病控制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肺结核 发病情况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评价强化干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登记258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意愿分为干预组(132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照组仅予以规范的药物治疗及定期门诊随访,干预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与行为干预以及服药干预等强化干预措施。干预6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的防治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疾病知晓率及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3.3%、86.4%和9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1%、35.7%和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强化干预是切实可行的,可明显改善血压控制率。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强化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并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方法特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护理不良事件18起进行分析、总结、反馈,利用PDCA循环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并且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预案,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效果,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结论通过使用PDCA风险管理,制定出护理的风险管理,从而达到加强护理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工作,不断的将护理质量提升。

  • 标签: 神经内科 不良事件 管理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发病情况和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12月选取所在科室90例肺结核患者,在选取的90例患者中,根据患者是否属于现代结核病预防策略覆盖范围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结果经过对90例患者的统计,在所有的患者中,肺结核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之间,发病率为90%,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弱阳性为39例,强阳性6例,复发率为12.24%,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果弱阳性为7例,强阳性30例,发复发率为29.27%。结论对相关区域进行现代结核病预防策略,能够显著降低肺结核发病率,对我国的肺结核治疗以及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肺结核 发病情况 预防控制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及控制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疾控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248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24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传染病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传染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传染病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用于传染病预防及控制中可提高体检者传染病防范知识掌握程度,对预防及控制传染病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传染病 健康教育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评价组合式棱凸镜预防和控制学生近视眼发生、发展的真实的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7-18岁之间戴近视眼镜的中小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574人)、对照组(551人)。实验组学生在近距离用眼是配戴增加组合式棱凸镜,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眼屈光度变化值。结果一年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人群近视发展减缓0.50D屈光度;实验组效果是高中生优于初中生,初中生优于小学生;实验组低屈光度段增加比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高屈光度段增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增加配戴组合式棱凸镜的学生近视眼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没有使用组合式棱凸镜的对照组,且组合式棱凸镜没有对眼睛构成伤害,组合式棱凸镜预防近视眼是安全、有效的,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近视眼 组合式棱凸镜 控制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降低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16年制定护理相关管理措施,并严格落实,督促检查,收集2016年与2015年院感数据。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7.81%下降至19.24%,明显降低。结论护理管理措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 标签: 血液科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实验诊断的所有检验项目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实验结果必须及时、准确、可靠,质量控制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开医嘱,患者准备,采标本,送标本,到写报告,发报告要经过很多环节,所以要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必须实行质量保证,即对标本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而正确的标本留取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

  • 标签: 标本留取 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在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单纯随机抽样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单位督导管理的60例肺结核患者,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督导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结核病防治管理方法,观察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患者PPD强阳性检查结果和肺结核感染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在肺结核防治管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可有效控制结核病减少感染,值得在肺结核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预防 控制 临床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样促使了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医院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质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故本文主要是针对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检验质量 控制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