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9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304例病人胃镜取材病理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88例胃镜诊断出现偏差,纤维胃镜对胃病的确诊率为77.6%(304/392)。结论纤维胃镜联合术后活检可有效增加胃病确诊率,有利于胃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 标签: 胃粘膜纤维胃镜 活检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型食管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15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早期食管癌位于胸上段6.7%,胸中段74.7%,胸下段18.6%。内镜下可见糜烂型34%、斑块型52%、乳头型8%、隐伏型6%。组织学见原位癌18.7%、黏膜内癌21.3%、黏膜下癌60%。结论联合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早期食管癌 胃镜检查 组织病理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10例涎腺腺泡细胞癌术后标本的病理切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腮腺者6例,位于颌下腺者1例,1例发生于咽部,1例发生于鼻腔,1例发生于耳后。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镜下所见3例呈实体型结构,5例呈实体微囊混合型结构,1例为乳头囊状型,1例位滤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EMA阳性,P63、CK5/6、SMA阴性,S-100部分阳性表达,3例Ki-67增殖指数<5%;1例高级别腺泡细胞癌中Ki-67增殖指数>30%。结论涎腺腺泡细胞癌属于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女性患者。该肿瘤有一定的复发及转移率,术后需密切随诊。

  • 标签: 腺泡细胞癌 临床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头状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误诊原因,探讨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我科室术中快速误诊的4例乳头状肿瘤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乳头状肿瘤,2例不典型增生误诊为癌,2例癌误诊为乳头状瘤。结论对乳头状肿瘤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加强病理医生对快速病理经验的积累,可避免或减少对该类肿瘤的误诊。

  • 标签: 冷冻快速 延迟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papillary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伴或不伴有浸润癌的SPC共11例,对其临床资料、大体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镜下见到实性乳头状病变,肿瘤细胞呈多边形、卵圆形、梭形或浆细胞样,其中1例伴发微小浸润癌,1伴发神经内分泌癌。11例SPC中肿瘤细胞均表达ER、PR,且多呈高表达。10例(91%)SPC均表达Syn、CgA。仅局灶残留的肌上皮CK5/6、P63、CD10及SMA表达阳性。Ki-67表达率为1%~10%。仅1例表达C-erbB-2(1+)。结论乳腺SP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虽然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良好,但因其可伴有浸润癌成分,因此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 标签: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浸润癌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手术室护士对病理标本的管理程序要非常了解,并根据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制度,对离体标本做最理想的处理,以保存好标本,最终目的是保证病理诊断的高准确率并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病理标本 管理程序 标本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比较分析。方法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9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进行相关性对照研究。结果内镜下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NAG)64例,萎缩性胃炎(CAG)32例。与病理诊断比较,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95.31%,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8.75%。多项内镜表现同时存在对病理诊断的相关性(81.25%)显著提高。结论非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可信度较高,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缺乏足够的相关性,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且多项内镜表现同时存在时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目前内镜下的诊断尚不能替代黏膜组织学检查。

  • 标签: 慢性胃炎 内镜诊断 病理
  • 简介:摘要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外周神经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出现紊乱问题,造成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此外,感染和外伤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对当前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当前治疗该疾病的药物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adenomatoidtumors,AT)的临床病理特征,漏诊误诊的原因,进而提高AT的诊断能力。方法分析75例A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75例子宫AT占同期子宫标本(3926例)的1.91%,合并平滑肌瘤和/或腺肌症占48%(36/75)。肿瘤细胞CR、MC和CKpan、CK18、CK7、D2-40均(+),CD34、SMA、CK14、CEA、EMA(-),CK5/6只有3例(+),Ki-67增殖指数≤5%。结论子宫AT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术前诊断困难,且常合并子宫其他病变,易漏诊,当出现印戒样细胞的时候,易误诊。掌握AT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全面取材,对减少或避免漏误诊,有效提高子宫AT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子宫肿瘤 腺瘤样瘤 诊断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30例低钾血症周期性患者予及时的补钾处理,同时做好用药注意事项及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结论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综合护理可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低钾性 周期性麻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疗器械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被细菌污染的情况,为滑滑油使用周期提供客观数据。方法实验分雨季和旱季进行(即雨季组和旱季组),将鲁沃夫油按说明书要求110比例用纯水配制成润滑油稀释液5500ml。①润滑油稀释液每天更换,按浸泡器械数量不同(100件、200件、300件、400件),每天在6个时段对润滑油稀释液采样行细菌培养,分别连续实验3天。②每天在相同时间内浸泡400件器械,润滑油稀释液连续使用4天不更换,连续实验3次。比较两组相同清洗条件下润滑油稀释液的染菌情况。结果润滑油稀释液随着浸泡器械数量的增加或使用时间延长,其染菌概率增大,并且雨季染菌概率大于旱季,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润滑油稀释液每天更换明显优于连续使用,基于成本原因,润滑油稀释液最佳更换时间为雨季﹙3、4、5月份﹚每隔48h更换1次;旱季﹙9、10月份﹚及其它月份每隔72h更换1次,以保证器械消毒灭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

  • 标签: 器械润滑油 有效使用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找出常见病因,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病病因。结果病因从多到少依次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6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7%),肾小管酸中毒(8.3%),用糖皮质激素后(3.4%),柯兴氏综合征(3.4%)原因不明(3.4%)。结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常见原因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5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7例,继发性18例,其中继发于甲亢者13例,肾小管酸中毒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多在夜间及凌晨清醒后发病,经口服及静脉补钾、补充门冬氨酸钾镁后全部患者肌力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抢救成功的关键,补充门冬氨酸钾镁是重要措施。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的相关状况。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患者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本文选择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进行补钾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神经传导波幅、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的变化状况。结果在本文的调查当中存在7例患者发作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占28.00%;20例患者在发作期存在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的状况,而且患者传导速度存在减慢,波幅存在降低,患者的F波和H反射潜伏期趋于正常或延长,占80.00%;对所有患者进行补钾治疗以后,患者的血钾能够恢复正常,血甲恢复正常之后,患者的神经传导也完全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能够导致患者出现感觉神经传递障碍,使得患者存在有感觉异常的情况,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患者选择采用补钾治疗,能够使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相关症状消失,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神经电生理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针对我院自2008年至2014年收治诊断的34例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文献,提高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的认识。

  • 标签: 乳腺硬化性腺病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鼻咽癌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方法查阅分析近4年内12篇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归纳鼻咽癌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结果鼻咽癌的不同病理分型的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JAK2和STAT3的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鼻咽癌微环境中肿瘤浸润炎症细胞亚群之间普遍存在着正相关。VEGF在鼻咽癌切片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倾向小。CIP2A与鼻咽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有关8。

  • 标签: 鼻咽癌 分子 病理学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从而可为临床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8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者43例,占52.44%;接触性出血者24例,占29.27%;患者5年生存率为68.29%(56/82),其中年轻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5。患者病理分型主要以鳞癌为主,共59例,占71.95%;而年轻患者则以腺癌、腺鳞癌为主,这两种类型的癌在年轻患者的发病率且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经病理诊断为浸润癌者为68例,占82.93%,其中年轻者肌肉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老年者,P<0.05。结论正确了解及掌握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并加强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关注,同时重点筛查年轻妇女,从而可为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价值,并提高其生存率。

  • 标签: 宫颈癌 临床 病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