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肿瘤诊疗不规范主要体现在诊断不规范、治疗原则确定不规范、治疗方案和时间选择不规范、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不规范、治疗结束后对病人的管理和随访不规范。苏州市立医院东区以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为核心,辅以肿瘤联合门诊首席专家制度,推进了诊治规范化的进步。

  • 标签: 多学科联合会诊 规范化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程序化镇静时使用不同镇静评分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12月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科行机械通气并需要镇静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Ramsay镇静评分系统程序化镇静组(A组),使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程序化镇静组(B组),以及RASS镇静评分程序化镇静组(C组)3组,3组分别使用护士根据统一的方案对患者实行程序化镇静以达到理想的镇静目标,观察三组患者镇静时间、镇静深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人机对抗、褥疮),谵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B组、C组患者镇静时间及理想镇静状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C组患者发生过度镇静的比例较B组和A(10%20%23.3%)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C组及B组谵妄发生率较A组(10%13.3%26.6%)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三组组患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镇静评分系统均可以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RASS镇静评分系统分级更细更清晰,不易导致过度镇静及谵妄状态,有必要在ICU程序镇静方案中加以使用。

  • 标签: 镇静评分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重症医学科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非计划性下机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试验组(CRRT共188例次)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可能的非计划性下机因素实行干预管理,对照组(CRRT共122例次)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188例次CRRT中发生非计划性下机30例次,对照组122例次CRRT中发生非计划性下机47例次,试验组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降低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

  • 标签: PDCA管理法 重症医学科 CRRT 非计划性下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对院内非专科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3—2013.10医院各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0例,采用自愿入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由非专科团队人员负责常规糖尿病教育、评估与管理,实验组除此之外针对现存问题由团队专业人员专门教育,并且由团队针对现存问题实施护理会诊,制定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三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定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身比较年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护理团队对非专科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可以较好地控制糖尿病各项生化指标,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多学科 糖尿病 非专科 协作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例病人作为常规护理组,另外100例病人作为使用PDCA循环法及鱼骨图分析法管理组,观察两组病人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及发生跌倒、坠床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跌倒、坠床。其中常规护理组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率为82.9%,PDCA循环管理组患者依从率为96.4%,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康复医学科病区患者遵循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的依从性,有助于保持患者康复治疗的连续性。

  • 标签: PDCA循环法 鱼骨图 防跌倒 坠床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骨科亚学科轮转的临床教学模式在研究生骨科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省某校2015级研究生(38名)和2016级研究生(38名)纳入到讨论中,2015级研究生接受常规教学模式,2016级研究生接受骨科亚学科轮转临床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考核并分析2015级和2016级研究生成绩,并用问卷调查其就学满意度。结果2016级研究生病例分析、书写病历、临床技能、骨科总论、外科总论考核成绩均高于2015级研究生考核成绩,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2016级研究生教学满意度94.74%高于2015级研究生教学满意度63.16%,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研究生骨科教学中采用亚学科轮转临床教学模式,可提升学生的病例分析能力、临床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改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骨科 亚学科轮转 教学 研究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院药学管理中应用管理学科新手段新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我院选择于2017年5月开始在医院药学管理过程中实施管理学科新手段新方法(实验组),选择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2017年5月前实施常规药学管理的6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管理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管理方式之间对比的用药差错率、药学管理质量评分、医务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医院医院药学管理过程中实施管理学科新手段新方法的可行性较大,能显著提高药学管理的质量及管理水平。

  • 标签: 医院药学管理 管理学科 新手段新方法
  • 简介:摘要阐述在全科医师的培养和实施分级诊疗中二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的必要性,结合二级医院-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案例,提出二级医院全科医学科学科建设是发展全科医学和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二级医院 全科医学 分级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炉甘石洗剂合并婴宝婴儿特护膏在治疗失禁性皮炎中的营应用。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5年5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60名有失禁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20例,在用温水冲洗会阴及肛周皮肤待干后,先涂抹婴宝婴儿特护膏后再均匀涂抹炉甘石洗剂;对照组40例,分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其中对照组1中20例只涂抹炉甘石洗剂;对照组2中的20例只涂抹婴宝婴儿特护膏,观察这3组患者皮炎治愈的情况。结果在连续治疗了10天后,观察组有19例完全治愈,1例还有少许蜕皮,治愈率为95%;对照组1有10例完全治愈,5例较前有好转,5例没有明显变化,治愈率为50%;对照组2有12例完全治愈,1例有过敏现象,3例有好转,4例没有明显变化,治愈率为60%。结论应用炉甘石洗剂合并婴宝婴儿特护膏在治疗失禁性皮炎中效果好,能有效的治愈失禁性皮炎。

  • 标签: 失禁性皮炎 大小便失禁 炉甘石洗剂 婴宝婴儿特护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科(ICU)临床护理应用PDCA循环联合层次管理的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采用层次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10月采用PDCA循环联合层次管理进行护理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护理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满意度情况方面,干预后,患者对于PDCA循环联合层次管理的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层次管理,(P<0.05)。结论与层次管理护理模式相比,对重症医学科(ICU)临床护理应用PDCA循环联合层次管理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 标签: PDCA循环联合层次管理 重症医学科(ICU)临床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当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6月-12月急诊外科的危重病患96名,由抛硬币的方法选出A组(n=48)和B组(n=48)。A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转运模式,B组患者实行多学科协作护理转运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院内运转期间患者、护理人员以及医生的满意度评分和运转成功率。结果A组患者、护理人员以及医生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B组低,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的运转成功率为81%,B组患者的运转成功率为96%,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当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有效提高患者、护理人员以及医生等各方面人员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院内转运成功率。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急诊外科 院内转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围绕“团队”意识、“品牌”意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深化学科建设的内涵。通过人才培养及激励、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开展临床科研及引进新技术、申报继续教育项目、提高医疗质量等措施,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 标签: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医疗质量 服务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多学科协作型糖尿病教育模式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间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型糖尿病教育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P<0.010)。结论应用多学科协作型糖尿病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式。

  • 标签: 多学科协作型 糖尿病 教育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享多学科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一例食道异物取出术后继发食道穿孔愈合的经验。方法对一例食道异物取出术后继发食道穿孔带鼻胃空肠管患者出院后提供多学科联合延续性护理服务。结果使患者在出院后无感染、无胃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最后食道穿孔处愈合。结论采用多学科联合延续性护理,有效提高和巩固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保障。

  • 标签: 食道异物 食道穿孔 愈合 多科联合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不良反应,降低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双盲法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CVC相关不良反应率、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在CVC相关不良反应率及非计划拔管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降低CVC相关不良反应率,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护理效果显著,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ICU CVC 循证护理 非计划拔管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