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5 个结果
  • 简介:西夏时期新译藏传密教经典在语言上突出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某些佛教术语的翻译多采用意译;二是密咒对音汉字反映的是西夏地区流行的汉语西北方音。这些特点无疑可以作为一种标准,我们一方面可以根据佛教术语判定西夏文佛经原本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陀罗尼对音用字规律把一些没有题款的、一般认为是宋元时期翻译的汉文佛经确定为西夏时期翻译的。本文主要通过西夏宝源译《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功能依经录》和《胜相顶尊总持功能依经录》,并结合《密咒圆因往生集》等有确切题款的经典,考察了夏译佛经密咒梵汉对音的用字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提出《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是西夏时期翻译的。

  • 标签: 梵汉对音 西夏 藏学 佛教
  • 简介:牟世金(1928-1989)是我国著名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研究专家,他将毕生的大部分心血倾注在《文心》上,治《文心》长达三十余年,硕果累累。早在六七十年代,他和陆侃如先生合作先后撰写出版了《文心雕龙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9月上册、1963年7月下册)、《刘勰论创作》(安徽人民出版社1963年5月),《刘勰和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5月)等著作。八十年代,随着《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81,1982年上、下册)、《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文心雕龙研究》(1988年抱病完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相继出版完成,牟先生的《文心》研究跃上新的高峰,在注译考论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有'龙学'

  • 标签: 文心雕龙特点 校注文心雕龙 牟世金校注
  • 简介:俞正燮是清代一位称得上考据大师级的著名学者。他在女性人物考据方面,不仅擅长归纳演绎,重视文献佐证,精于情理推断,考据方法科学理性,而且以考据经世,立意高远,胆识过人,形式多样,考据特点十分突出。

  • 标签: 俞正燮 癸巳类稿 癸巳存稿 归纳法 考据
  • 简介:卢文、顾广圻在长期的校勘实践中,注意到版本好坏对校勘的影响,认识到校勘时随意改动原文对古籍带来的严重危害,对妄改原文深恶痛绝。他们校勘不仅校字词的讹倒衍脱,而且指正所记史实的明显错误,特别是顾广圻还主动考辨所载内容的正误。顾广圻指出的“不校校之”的校勘原则,已成为校勘者至今仍恪守的重要原则。

  • 标签: 顾广圻 校勘学
  • 简介: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河南省惟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毫无疑问,是河南省历史文化资源积淀最为丰富的地区。旅游界所言“中国旅游看三南(河南、云南、海南)”之看河南,最重要的就是看洛阳。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洛阳文化旅游业,对于实现洛阳“旅游强市”、“工业强市”的目标,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历史文化资源 洛阳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资源优势 文化旅游业
  • 简介: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欧盟各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积极调整其能源政策,并以大力发展新能源为主要方向。法国作为欧盟的主要大国之一,在新能源政策发展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并以电力政策为代表,法国政府不断依据国内外形势的要求调整其能源结构,表现出法律规范性和明确的目标性两大特点,并在国内和欧盟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法国 新能源政策 欧盟能源政策
  • 简介:<正>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的前缘,是滇、川、藏三省(区)毗邻交界地,也属于“藏彝民族走廊”的最南端。历来不仅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且也是滇藏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早在唐代这里就存在一条“茶马古道”。明至清初,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现了滇藏民族关系的新发展。特别是围绕政教关系,使这一地区进一步成为诸种民族、教派、集团等方面相互抗衡、密切交汇的场所。本文根据藏汉文文献档案资料及实地调查材料就明末清初滇藏政教关系及其历史影响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木氏土司 云南藏区 政教关系 中甸 和硕特部 丽江
  • 简介:百色地区农民增收的特点、难点与对策罗宝三,李茂勋,廖少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色地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1978年的57元增加到1994年的643元,增加586元,平均每年增加36.6元,年增长16.35%。...

  • 标签: 百色地区 农民增收 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
  • 简介:朱肱的《活人书》是宋代著名的伤寒学著作,流传广泛,版本众多,对后世伤寒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书几乎每一次刊刻皆有文字上的较多改动。增加编号,统一体例,补充注释,更改剂量是造成这些版本间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些改变一方面是出于检索方便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度量衡制度的变革。这些特点提示我们在校勘中医古籍时需要留意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差异,结构与体例等方面的变化更为重要。

  • 标签: 活人书 版本 医书刊刻
  • 简介:基督教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认识有比较大的变化。对历史进行分期,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近现代学术界对此问题有一定的共识,但还未见较为全面的考察,而且对其中所蕴含的多样性特点也没充分重视,对这些特点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没有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作简略的讨论。

  • 标签: 早期基督教 历史认识 分期理论 学术界 近现代 多样性
  • 简介: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法国古堡式园林的发展背景,园林类型及其风格特征,并重点剖析法国相关保护此类园林、建筑的法规和政策。因为比较起其他国家,法国的园林风格自成一派且影响深远,而其建筑保护政策或许更有特点并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 标签: 法国古堡式园林 保护政策
  • 简介:近代蒙古语专有名词的某些特点[蒙古]柘·斯尔吉(T.serji)蒙古语词汇可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两个基本部分。我们把普通名词命名为基本词汇,关于它的科学叫词汇学。可是,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使用,至今不太明确。从学者们研究的情况看,各种语言中专有名...

  • 标签: 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 蒙古语言 词汇意义 苏木 查干淖尔
  • 简介:赵吉士(1628-1706;字天羽,一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所撰《寄园寄所寄》(以下简称《所寄》)十二卷是徽学研究的要籍;《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按,今已收入齐鲁书社版《四库存目丛书》)。本文拟就其编撰特点及其文献价值略加述论。一、编撰特点(一)、钩玄提要、义旨鲜明《寄园寄所寄》是赵氏经年积累、精心结撰的一部笔记,其义例颇为精审周密。全书分十二门,各门以'寄'名之,每'寄'一卷。'曰囊底寄,皆智数事也;曰镜中寄,皆忠孝节义事也;曰倚仗寄,叙山川名胜也;曰捻须寄,诗话也;曰灭烛寄,谈神怪也;曰焚麈寄,格言也;曰獭祭寄,杂录故实也;曰豕渡寄,考订谬误也;曰裂眦寄,记明末寇乱及殉寇

  • 标签: 园寄 寄园 寄寄
  • 简介:<正>众所周知。历史学是蒙占人民共和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领域主要学科之中最早的学科,也是传统学科之一。当代蒙古历史学家科学院院士.纳楚克道尔基、锡林迪布、比拉,通讯院士H.伊希扎木茨、勒哈木苏伦、彭查格诺罗布,史学博士A.米尼斯、H.色尔奥德札布、M.桑吉道尔基、H.丹嘎苏伦、桑达格、利格敦、迈达尔、及已故通讯院士X.普尔勒,博士图德布、冈果尔等,为世界蒙古学做出了巨大贡

  • 标签: 蒙古史 人民共和国 史学研究 蒙古人民革命 蒙古学 历史学家
  • 简介:风俗习惯是民族问题中的一个敏感因素.风俗习惯的具体内容虽然微不足道,但其关系却十分重大.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地区,研究疏理新疆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特点,一方面有助于各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一方面也将为风俗习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标签: 民族 风俗习惯 由来 特点 民族风俗习惯 新疆
  • 简介:学术期刊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信息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受到高校广大师生们的重视.文章主要就学术期刊的管理与交流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高校学术期刊 交流 管理
  • 简介:<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由于国土广袤,民族众多等因素,历来存在着不平衡的特点,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清时代,这种不平衡性及地域间的差距,有愈来愈大之趋势。各地自然条件、民族习俗、政治氛围的差异,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和历史发展继承性的影响,决定了在同一国体中,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另一些地区则长时期滞后,并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经济区。每一个自然经济区因其内部的经济特点、生产水平一般都具有共同性,且局部间的经济联系也较与经济区之外为密切频繁,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相对独立状态,成为一个经济体。自然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始终受到经济规律的支配和影响,故其地域范围与界址也往往与行政区划相异。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自然经济区的变化与发展,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对它们进行分析解剖,将有助于经济史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对清代东北经济区的特点及发展做一概述,以就教史家。

  • 标签: 东北地区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 黑龙江地区 明清时代 呼伦贝尔 乾隆
  • 简介:新疆昌吉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的哈萨克族劳动舞蹈,有原生态代表性,已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审美特性独特。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形成和代表传承发源地,重点分析了劳动舞蹈的艺术特点和发展,为新疆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多种可行的方式。

  • 标签: 哈萨克族 劳动舞蹈 特点
  • 简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辨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非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其同思想财富。

  • 标签: 孙中山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