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论陈独秀对人权与反帝反封建关系的认识陈家骥陈独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具有中国特点人权理论的思想家。笔者认为其人权理论包含如下内容:一、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近代中国人民实现人权的先决条件陈独秀正确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的矛盾是近...

  • 标签: 陈独秀 反帝反封建 民族自主 人权理论 对人权 民治主义
  • 简介:英国封建社会的起源,是西方学术界一个长期纷争不已的话题。19世纪90年代,英国历史学家儒德先后发表一系列论著,创立了英国封建制度起源于诺曼征服的学说。其实,白面世之日始,这一学说就一直受到质疑和批判,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对其批判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1973年,布朗在《英格兰封建制度起源》一书中,坚定地捍卫了诺曼征服是英国封建社会起源的理论,该书被视为是诺曼起源学说反批判的扛鼎之作。然而,从史实和学理两个角度而言,儒德所创立和布朗所恪守的诺曼起源学说都是难以获得证实的。

  • 标签: 诺曼征服 封建制度 英格兰
  • 简介: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由来已久,各类文本和已有研究对于作为“五伦”之一的夫妻关系和女子应遵守的“妇德”有充分描写和讨论。而妾作为封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文学研究中被简单认为是受压迫又模式化的角色,接近婢女与娼妓,多在证明妇女地位低下时才被讨论。《红楼梦》是一部对妾这一边缘、模糊而又多变的家庭角色进行细腻描写的作品,书中妻妾的形象多有突破“刻板印象”之处,也提供了许多妻妾相处的生活细节。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贤妻美妾”的深层意蕴,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封建社会对家庭关系的理想以及试图缓解家庭矛盾的手段。

  • 标签: 红楼梦 贤妻美妾 家庭关系 封建婚姻 曹雪芹
  • 简介:<正>为什么世界上有些民族自原始社会解体后,没有经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直接跨入封建社会?对此,诸多学者发表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我以为,还有一个常被人忽视的问题,即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形态产生的动力、发展趋势和历史进步性彼此有相似之处。由于这一重要原因,加上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这些民族在原始社会后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在原始社会,人们完全受自然条件的支配,少量、简陋的劳动工具,极其低下的劳

  • 标签: 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社会形态 历史进步性 生产过程
  • 简介:林耀华先生1940年完成的一系列康藏地区的民族志不但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以藏区为对象的人类学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学家参与边政学思考的重要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林耀华见证和描述了中国边疆封建社会基本结构和正在发生的转型过程,他对封建制度、等级制度和家屋制度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旧是我们理解藏人社会的重要理论工具和思想资源。其中林先生在田野调查中所发现的家屋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已经成为人类学研究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关键观念。本文力求呈现林先生的经验材料脉络和理论思考,以及其中蕴含的边政学主张,以贡献于未来人类学的边疆研究。

  • 标签: 封建 等级 家屋 边疆研究 边政学
  • 简介:反对封建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但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情况下又有着完全不同的手段和措施,其中有变革的成分,有发展的部分,也有让步的性质。因此,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此时期采取的反封建主义措施,如减租减息、发展私营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等,会使我们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时所掌握的原则: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统一、时代特征和长远目标相统一。

  • 标签: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反封建主义 经济措施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正>从明崇祯九年(1636)固汗汗(1582—1654)率部众进入青海,进而统治唐古忒(“或特”)各部,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罗卜藏丹津反清失败,厄鲁特蒙古“四部中和硕特部贵族统治青海八十八载。祟祯十五年(1642)固始汗在拉萨建立汗廷,他以青海地广宜牧,喀木(康)人众粮多,征收喀木赋税,以养青海部众。令其诸子分牧各地,分左右两翼,在游牧封地的基础上建立起封建领主制统治体系。在这个封建统治体系中,除固始汗及其十个儿子、若干孙子为首的和硕特部外,尚有土尔扈特、准噶尔即绰罗斯等

  • 标签: 青海蒙古 佐领 封建领主制 蒙旗 厄鲁特蒙古 札萨克
  • 简介:我清楚地记得,1962年的冬季,外庐师陷于极度的悲痛,因为师母去世,诸事劳顿,他住进了北京宣武医院。那时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兼职,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医院去看他。所谈话题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关于封建礼教的问题,外庐师谈出一些很深刻的论点。1978年以来我断断续续研究传统道德问题,觉得受外庐师的启发尤多。我的这篇短文作为对外庐师的纪念。

  • 标签: 传统道德 封建礼教 道德理论 道德伦理 伦理学说 司马迁
  • 简介:本文通过具体作品的比较和解读,以杀奸类故事的两种情节模式为例,重点探讨《欢喜冤家》一书的情爱观,认为它在男女情爱方面比"三言"、"二拍"等作品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和开明,更为接近现代人的情爱理念.

  • 标签: 《欢喜冤家》 情爱观 “二拍” “三言” 故事 封建礼法
  • 简介:《大宪章》是英国封建王权与贵族、教会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无论是表述话语、思想框架还是权益诉求上,《大宪章》都彰显了那个时代固有的封建性。《大宪章》条款的主体部分,乃是要将君主肆意独裁所跨越的封建权益边界厘定下来,恢复贵族、教会的传统特权。同时,其中对城市特权的承诺及其一些模糊的表述,也为后人的解读提供了宽泛的想象空间。在其颁布后的数个世纪中,《大宪章》不断被确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但另一方面,《大宪章》又不断遭到王权的践踏,直至在都铎"新君主制"扼制下处于"沉潜"状态。只是到了17世纪初,随着社会政治现实的变动,《大宪章》才被赋予了"自由""权利""法治"等"现代性"思想内核,并为19世纪后期勃兴的"辉格诠释模式"加以阐扬,但这一将现实与历史机械对接的做法在西方史学界不断遭到质疑。由此,如何解读《大宪章》的历史底蕴及其政治影响,应该引起中国史学界的重视。

  • 标签: 《大宪章》 贵族 封建特权 政治影响 辉格诠释模式
  • 简介:成吉思汗的遗产──蒙古汗国的父权封建制及其特点和内在矛盾白拉都格其(Bayilduγci)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贵族政权“大蒙古国”,在正式改国号为元之前的阶段,一般被称为蒙古汗国、蒙古帝国。这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制度。体制和仪礼习俗与中原汉地及...

  • 标签: 成吉思汗 封建制 蒙古汗国 蒙古高原 蒙古国 《元朝秘史》
  • 简介:吴甡:一个练达的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王日根吴姓(1589──1644),字鹿友,号愚,晚号柴庵,江苏兴化人,万历41年(1613)进士,天启时先后知福建邵武、晋江、山东潍县,后征授御史,却因。许魏忠贤而被削籍。崇祯帝上台时复用吴,历任河南巡按、陕西巡抚...

  • 标签: 封建统治 政治家 疏集 崇祯帝 封建国家 杨嗣昌
  • 简介:<正>两汉南北朝的奴婢制度,是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两汉的奴婢制度,关系到两汉的社会性质,史学界一直十分重视,研究成果很多,但分歧较大。一说汉代和罗马一样,是奴隶制经济起主导作用,奴婢的法律地位与罗马相同,汉代的奴婢是奴隶社会的奴隶;一说汉代的奴婢主要用于家内役使,很少用于农业生产,奴婢的法律地位与奴隶社会的奴隶不同。奴婢性质问题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我们认为,孤立地研究两汉的奴婢制度,势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看法不容易一致。而对比研究两汉与魏晋以后的奴婢制度,才是解决汉代奴婢性质问题的正确途径。

  • 标签: 两汉南北朝 魏晋封建说 比较研究 奴婢 法律地位 奴隶社会
  • 简介:本文人为,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改变,应有两大原因,一是内部原因;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外部原因,那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地中国革命的影响,这是一个即不能夸大也不容忽视的客观史实.过去史学界往往只重视内因而忽视外因的研究方法,作者认为不够全面.本文着重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论述其对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作用.

  • 标签: 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世界大战 苏联 国家地位
  • 简介:近年来,清史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研究取向也由侧重于社会上层的历史而转向“上下兼重”、由侧重于革命史模式而转向现代化模式或社会史模式.这种研究取向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清史研究的课题选择.……

  • 标签: 社会救助活动 清史研究 现代化模式 研究成果 课题选择 社会史
  • 简介:1959年到现在已经是50年了,在人类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它只是弹指一瞬间,但是对于西藏来讲,这个1959年,意义非同小可,它敲响了封建农奴制度的丧钟,彻底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从此站起来了!这是个很值得纪念,很有意义的事情。

  • 标签: 封建农奴制度 西藏 民主改革 纪念 区政府 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