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雕塑作为一门空间中的造型艺术,其发展随着各地艺术家不同的文化观念演变,与当地文化密不可分。在中国,传统诗、书、画等艺术门类皆以意境表达为核心,雕塑艺术作为中国文化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意境同样能够成为核心的审美特质。"意境审美"在诗画理论中得到深刻的阐发和印证,特别在中国山水画中,意境成为画作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也为雕塑艺术提供了创作思路。在当代中国雕塑创作中,已经有艺术家研究写意精神在当代雕塑中的必要性,并践行于雕塑中。本文尝试阐述中国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山水意境表现。

  • 标签: 山水画意境 雕塑 意象
  • 简介:书法史中有不可胜数的经典。不过,“经典”一词往往过于笼统,应该回到个案本身,特别是那些充满创造性的经典,不仅独一无二,更会是达到一种极致。《经石峪金刚经》正是这样一种无可匹敌的旷世之作。对于《经石峪金刚经》的第一印象是字形硕大,字径在60厘米左右。其实如果就单字或少数字来说,像“空王佛”是绝对超过这个尺寸的。

  • 标签: 金刚经 解析 临摹 泰山 “经典” 第一印象
  • 简介:新年伊始,《美术观察》迎来了第100期的问世。自1995年由《美术史论》改刊以来,《美术观察》已走过了8个春秋。综观《美术观察》的百期历程,我认为,借用“美术”这个词来表述其风格与特色也许最为恰当。相对于“美术”概念,“美术”所指应该不仅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美术门类和形态,也应该包含与“美术”有一定相关性的事物和现象。就我的理解,提出这个概念,当是用以反映和涵盖当代美术形态多元化延伸与衍变的态势,用以包含现实中远比习惯意义上的美

  • 标签: 《美术观察》 办刊思想 学术性刊物 学术精神 “大美术” 栏目设量
  • 简介:澂于光緒十二年(1886)十一月至十四年(1888)七月間任廣東巡撫,本文對當時其幕府成員進行了考證;對其幕府開展的學術活動以及吴澂的金石研究活動進行了梳理;並藉此揭示幕府學人對吴澂學術研究的作用,以及吴澂幕府學術活動對嶺南篆刻、嶺南文化發展的影響。

  • 标签: 吴大澂 幕府 學術活動 金石研究 考述
  • 简介:十六世纪二十年代,意大利艺术逐渐进入样式主义时期。在肖像画领域出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现象: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肖像画家们不约而同地对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但在创作肖像画中人物的躯干时借鉴古典雕塑和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的雕塑作品,而且经常在他们的肖像画作品中插入一些雕塑元素。鉴于这些雕塑内容出现在肖像画中的同时,“绘画与雕塑之争”亦在艺术界愈演愈烈。

  • 标签: 雕塑作品 肖像画家 样式主义 元素 二十年代 十六世纪
  • 简介:国家剧院是我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为迎接开幕运营四周年,将于年底推出“凝固的旋律——国家剧院雕塑作品邀请展”。展览日前结束了征稿,共收到200余位中外艺术家提交的600余件作品。10月12日,国家剧院组织了来自全国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雕塑作品 旋律 凝固 中国美术家协会 初选
  • 简介: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北京市文联、北京市书协、北京画院、四川什邡市文联、什邡市书协共同举办的“爱无疆”——北京、什邡心连心书法作品展,于二○○九年五月十二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共展出北京书协作品四十九件,什邡书协作品二十六件,其中还有一部分抗震英雄的书法作品参展。

  • 标签: 书法作品 北京市 大爱 什邡市 美术馆 四川
  • 简介:桑吉塔是印度早期佛教艺术建筑的代表,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佛教的塔,南、北、东、西四座塔门以浮雕方式创著本生故事及佛传故事,具有印度本生佛教风格和宗教象征,充满装饰性和故事性的复杂构图,犹如一部刻在石块上的立体史书。

  • 标签: 宰屠波 阿育王 本生故事 佛教故事 塔门
  • 简介:般涅槃经》,又称《涅槃经》《涅槃经》《大经》。北凉昙无谶(385—433)译。其书法体现“古劲”之气,含有北魏遗风,古朴、道劲;书风清劲秀媚,高古端肃,是传世隋经的著名代表作。若是腕下基本功不到纯熟的地步就很难达到臻善完美的程度。

  • 标签: 《大般涅槃经》 法度 《涅槃经》 代表作 基本功
  • 简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所属建筑学院环境艺术系的18位学生被派往陕西富平陶艺研究中心进行陶塑训练,在很短时间内创作出陶塑作品一百多件。从这些陶塑看,它们展示了自由的心灵,体现了独立的人格。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对于环境艺术专业至关重要。“人是文化动物”——通过造型训练就是为了创造艺术符号,掌握艺术语言。艺术符号或语言必须通过视觉刺激深入到观赏者的内心世界。

  • 标签: 教学实践 艺术符号 陶艺 环境艺术专业 独立的人格 艺术语言
  • 简介:癸未仲秋,翔宇兄来北京学习得以相见。彼此往来之后,得知其间.他曾就学于北京画院和中国美院,得益匪浅,收获甚丰,并得到著名画家龙瑞先生的褒扬。今仍不自满取得的硕果,又来到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讲习班学习。

  • 标签: 程翔宇 山水画 艺术审美 绘画技法 艺术风格 意象
  • 简介: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巨人,陈独秀领导了包括美术在内的新文化运动,该运动以科学民主为指向,全面启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论述其与美术有关的身世、学识、言论思想等,从这一视角,再认识“美术革命”这一历史命题及与当代美术相关的一些问题,以此勾勒出这位守旧顽固势力“终身的反对派”与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关系。

  • 标签: 美术革命 中国思想 近现代 学识 身世 再认识
  • 简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79年,与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合署办公。现有中国书协会员230人,省书协会员2369人。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涌现过刘忠、游寿、周齐、杨角、范培鉴、刘快虹、王田等全国知名的书法家,以陈雷为首的老一代书家,至今活跃在书坛上。是他们创造了黑龙江书坛的历史。

  • 标签: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 书法活动 组织基础 竞争意识 竞争机制
  • 简介:明末,社会动荡,书家狂放不羁的狂草书风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入清以后,由于清代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限禁锢和高压的残酷手法,使得书家谨小慎微,性格拘谨,尤其因科举制度的影响,书法讲究"乌、方、光"的"馆阁体"之正统地位更获加强,书家的个性得到了抑制。到了清中期,涌现出大量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书家,其中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位以其特殊的翰林身份,独特的书法风格,

  • 标签: 书法风格 清代 扇面 梁王 社会动荡 文化领域
  • 简介:格局,气象也。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观其神采而后品其内在,我们常以观其格局体势为第一环节。格局更多的是表现为观赏者对书法作品第一印象的宏观把握。明清以降书手多以大幅式、多字数的堆积来表现格局,煌煌巨制悬于壁上正对于前给人的视觉效果往往是宏大而震撼的。尺幅形式上的夸大确实会给人带来惊憾之感,但是否经得起推敲还需要深入品鉴,相比之下,更能打动我的则是小尺幅下的大气象。

  • 标签: 尺牍 书法作品 宏观把握 第一印象 视觉效果
  • 简介:山人是朱耷的号,据传是因为朱耷手持《八圆觉经》而自字为此。八山人在落款时用草书,"八山人"四字草书连缀,读起来很像"哭之"或"笑之"。哭之笑之,与他粗头乱服的画作结合在一起,又体现出了一个亡族皇室生活在清朝统治下的悲凉心境。他是一个绘画大师,又曾是前朝皇族,却不得不为了躲避清朝的迫害而装聋扮傻,亦道亦僧,他有诗作"无聊笑哭漫流传",人生无常让他哭笑不得,只能发泄在画中。

  • 标签: 八大山人 朱耷 人生无常 画中 圆觉经 绘画大师
  • 简介:图鲁·马提尼[图1],20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雕塑家.他1889年8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Treviso小镇的一个贫寒家庭.贫寒的家境使他难以有机会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教育,直到12岁他才幸运地到了一家金首饰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非常希望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贫寒家境的现实使他发现了适合自己的不用花费的艺术追求--他的第二个至爱:雕塑.

  • 标签: 司顿斯 大师阿图鲁 安东尼·司
  • 简介:本文所研究的基于用户体验的思维认知与沉浸以动画为传媒形式,运用动画故事叙述的艺术形态传达原本严肃的客舱安全演示。通过动画重现这一思维认知新体验,从题材民族化、受众广泛化两方面分析了《唐的空中奇遇》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观的全民性;继而论述了动画媒介形态的认知景观和沉浸渗透;最后阐释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群集效应,从市场影响和文化影响两方面进行了论证。本文认为:伴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叠加、更新升级,用户体验的思维认知也会在这个关系中与之契合。

  • 标签: 用户体验 思维 认知 沉浸 动画媒介
  • 简介:李运江,1949年生,辽宁大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河南省书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享受政府津贴。

  • 标签: 花鸟画 美术家协会 水墨 协会会员 政府津贴 河南省
  • 简介:在世界当代艺术中,似乎没有雄厚传统根基的美国只有以花样翻新见长。这里的一组文章介绍了他们诸多艺术实验中的三项:包装大师克里斯托对国会大厦的包装。回应着人类拆墙平沟走向一体的脚步。约帕·张伯伦对机械废料的组合,发泄着工业社会贫乏而又过剩的设计灵感。地铁画家基思·哈林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卡通,不仅被装饰在各种生活实用品上,而且制成钢材拼接的三维城雕,具有了纪念碑的特质,其波普性超越了安迪·沃霍尔、罗森伯格等当代美国画家。

  • 标签: 国会大厦 克罗德 保加利亚 色织物 政治艺术 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