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钧,一位当年的北京知青,始终热爱并描绘着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光与生活。最近十多年来他的风格样式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半干旱的草原在他笔下墨彩淋漓、水气漾漾,工笔画的细腻深入与写意画的挥洒灵动结合自如。从题材到手法,他画中容纳了许多传统绘画所没有的东西,但又与传统血脉相连,体现着中国绘画与中国审美意味独特的魅力。

  • 标签: 内蒙古草原 灵魂 传统绘画 中国绘画 风格样式 审美意味
  • 简介:张旭在中国书法史上坐拥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书法传二王笔法,裹之以自家挥运,开创了极具浪漫、写意情怀的“狂草”,因而被尊称为“草圣”(一说汉张芝为“草圣”)。但其最初却以诗文名天下,且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齐名,并称“吴中四士”。后张旭又与同列“吴中四士”的贺知章,共同位列于“饮中八仙”之中,杜甫更有《饮中八仙歌》传世。其写张旭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 标签: 张旭 《饮中八仙歌》 中国书法史 墓志 楷法 吴中四士
  • 简介:在孙钧的这些画前,会感受到宁静。当我们从喧嚣的闹市走来,蓦然看到静谧的画面,好似身边清寂下来,心即安然,畅舒情性。那草原,那月亮,那牧人,那毡房,那牛群,那车辆,融在暮色中,融在墨色中,谐遂契合。再看,画家似乎就在画面里用精心塑造的形象在向我们召唤,于是,我们也走进了画面,走近了画家,彼此间没有了距离。

  • 标签: 有我之境 中国画 壮美 画面 画家
  • 简介:2017年5月6日至17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南风北韵——郭光艺术作品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共展出郭光精以阳作的60余件大写意花乌巨幅作品,充分展现了郭光在积极探讨花鸟画书写与表现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受到首都美术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的好评。

  • 标签: 花鸟画家 郭志光 作品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国家博物馆 赏读
  • 简介:信是我国当代乐坛中著名的作曲家,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例如:《木兰从军》、《兰花花》、《孟姜女》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具备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内涵,同时也能表现出当今的时代气息。王信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既借鉴了西方音乐的技法,又加入了我国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色,从而,其声乐作品中表现出了不同一般的创新型特点和风格。

  • 标签: 王志信 声乐作品 民族风格
  • 简介:<正>艺术家需要懂得民俗。因为艺术家需要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以发展他的艺术创作。而民间艺术是民众在其民俗活动(如婚娶、丧葬、祭祀、节日等等)中表演的,其本身又是民俗事象的一部分(属于“游艺民俗”范畴)。艺术家学习民俗,一靠自己参加到人民群众的民

  • 标签: 瑶族 调查研究 民间艺术 艺术家 相结合 民俗事象
  • 简介:对于熟悉中国当代绘画的人来说,曾梵的成功是和他成熟的表现主义风格,对死亡题材的关注密切相关的。在这些作品中,油画语言本身的直接性,绘画的速度感以及年轻生命对死亡、疾病、痛苦的独特关注为他赢得

  • 标签: 创造对抗 对抗创造 对抗析
  • 简介:左翼文学,是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说是热点,其实原因还在于,学界立足于当下的文化语境,通过对左翼文学史料的重新发掘和文化学阐释,还原和重构左翼文学在历史上的复杂而真实的形象,并因此反思学界固有的研究思路,重新挖掘左翼文学对当下文学的启示意义。在众多左翼文学研究成果中,贾振的《理性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的文化阐释》(人民出版社),无疑值得关注。

  • 标签: 中国左翼文学 现代文学研究 贾振勇 理性 反思 革命
  • 简介:2006年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经过半个月角逐,于10月14日在广州落下帷幕。广州市杂技团推出的大型杂技剧《西游记》以精美巧妙、气势不凡的制作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荣获杂技类剧目一等奖。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广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孔少琼,副市长李卓彬等出席了颁奖晚会。并为获奖单位颁奖。

  • 标签: 《西游记》 广州市 杂技 融汇 金牌 颁奖晚会
  • 简介:金秋的羊城,节日舞台姹紫嫣红,欢庆的日子,文艺百花争奇斗艳。一台献给建国45周年、改革开放15周年,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精心策划、组织、文艺工作者倾力编排的大型音乐舞蹈晚会《新世纪的太阳》与观众见面了!它以高大的身躯挺立在舞台上,十分引人注目。

  • 标签: 新世纪 改革开放 音乐舞蹈 抒情性 写意性 晚会
  • 简介:《中国戏曲·西藏卷》即将开机付印了,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之一,我读完了最后一页校样,心中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蓝天白云下,布达拉宫的巍伟雄姿屹立在我的视野里;罗布林卡中.藏戏演出的热烈场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起了有关《中国戏曲·西藏卷》编纂过程中的许多往事.想起为本书付出无私奉献的《中国戏曲·西藏卷》编辑部的同行们.我觉着我有责任和义务写一点文字,以表达作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对他们的敬意.

  • 标签: 中国戏曲 戏剧文化 西藏和平解放 觉木 门巴戏 汤东杰布
  • 简介:仪式音乐表演民族以仪式化音乐表演为对象和路径,借以观察和揭示人们在其音乐表演活动中如何经由和利用仪式表演行为,将观念性音乐文化深层模式转化为音声表象的过程和结局,并辅以必要的阐释性分析和文化反思。该类课题研究尤其关注定点、定时的聚合型仪式或仪式化表演文化活动和在场的、即时性的仪式表演行为过程;对于聚焦式田野考察活动中采用观摩、摄录方式所获取的原生性音声资料也给予特殊的重视,同时兼采通过参与、融入考察方式所获取的随机性、原生性音乐资料。在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拓展至跨界族群音乐文化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运用以个案为中心的长期定点考察和以线索为中心的长短结合的换点、多点音乐民族考察方法。

  • 标签: 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 人类学民族志 聚合型—离散型仪式 聚焦式田野考察方法 融入式田野考察方法 少数民族音乐
  • 简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内蒙古卷》已经出版发行。该书对内蒙古曲艺的历史与现状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境内20多个曲种的发展和流布作了记载。其中对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曲种第一次作了较全面的记述。是内蒙古曲艺发展史上首部曲艺专。关于蒙古族曲种的入问题,是编纂工作中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入的过程也是这一学术问题在中国曲艺总编辑部的专家,区内有关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解决的过程。现将在《中国曲艺·内蒙古卷》编纂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蒙古族曲种学术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分述如下。收入《中国曲艺·内蒙古卷》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内蒙古卷》中的蒙古族主要曲种有陶力、好来宝、乌力格尔。关于陶力。陶力是蒙古族最古老的曲种。汉译为“史诗”,或“英雄史诗”。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陶力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当时的研究者大多是从民族文学或民间文学的角度对陶力进行研究,虽然做了许多搜集、采录和研究工作,但存在的局限是明显的。艺术集成志书的编纂拓宽了人们的眼界。研究者开始用新的目光审视陶力,对其说唱的内容、产生时间、传承方式、表演形式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立体的、带有整合性质的研...

  • 标签: 中研究 入志 志过程
  • 简介:北京大学朱良教授的《石涛研究》以坐冷板凳的精神,在新资料的发现、对石涛画学术语思想渊源的深度考辨、对石涛作品真伪的考订以及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为推进当代石涛研究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而在该书中所体现的研究方法,所显示的学风,在当代浮躁的学界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 标签: 石涛研究 朱良志 《石涛研究》
  • 简介:以往的鄂温克族敖包祭祀仪式音乐研究,以无声的影像资料为研究起点,引起对于视觉人类学信息残缺的质疑,加之田野调查过程中“身体凝视”与互动仪式的切身体验,引发音乐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对话与反思,因而有必要提出书写“全息式”仪式音乐民族的构想,以及关注看、听、嗅、尝、触多种感官经验与个体体验的研究模式。“全息式”仪式音乐民族需要音乐文化认知过程的“三层次”:底层立足于对表象的“全息式”感知,着眼于近景;中间层次关注情感体验与“互主体”间的情感互动,着眼于中景,强调在仪式中音乐和情感对于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第三层次是对于概念、信仰、思想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认知。理想的“全息式”仪式音乐民族应追求全息式的生理感知、全身心的情感体验、全方位的心理认知。

  • 标签: “全息式”民族志 认知“三层次”说 鄂温克族 敖包祭祀 仪式音乐
  • 简介:因为参加自治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评委工作,我“奉命”留心阅读了一些区内作者介绍西藏各方面情况的书籍、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既可以完成评委会交给的任务,又可以附带增加我那不多的西藏知识储备,因而自己是乐此不疲的.刚刚读过的一本洋洋86万言的《中国戏曲·西藏卷》,它严谨的编辑体例,充分的资料基础,客观的历史叙述,精美的图片插页和印刷装帧,都深深吸引了我,促使我这个戏曲方面的外行,不吐不快,写点门外文谈.

  • 标签: 中国戏曲 民族文化艺术 西藏 藏戏艺术 藏民族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简介:义1971年生于福建云霄。199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结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德国综合材料表现班,中国美协首届漆画高研班,专攻油画和漆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

  • 标签: 美术学院 福建云霄 德国 中国美术 综合材料 漆画
  • 简介:碑刻民俗志在当下民俗写作中处于重要但尚未被重视的现状,梳理民俗学史学就会发现碑刻民俗属于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重要类型之一。从民俗学研究的视角出发,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中载录有姜嫄、后稷相关内容的明清及民国时期碑刻文献可以视为碑刻民俗。碑文记录了姜嫄被当时民众作为生育神崇拜的历史信息以及多次修葺姜嫄殿、后稷殿的历史事件,历史上的立碑事件与碑刻的承担者都是民俗文化的产物。周公庙的碑刻民俗为学术界理解历史上当地民俗社会运行机制提供了一个实证个案,亦丰富了当下的民俗写法。

  • 标签: 碑刻民俗志 姜嫄崇拜 后稷文化 周公庙 民俗生活相
  • 简介:现将近六年来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承担的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编纂西藏七项艺术集成工作,向本次工作会议简要总结汇报。遵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1986年3月18日《关于转发全区民族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会议的通知》精神,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在文化厅的厅党组的重视领导下与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及其各总编委的直接指导下,扎扎实实地抢救了部分艺术遗产,有力地推动了艺术集成工作有计划地展开。

  • 标签: 民族文化遗产 艺术遗产 艺术科学 规划办 民族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