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析侃先生提出的"无声字多音说",讨论同谐声字声符问题,并由此评论侃先生的观点.谐声字的声旁(初文单体、象形、指事字)上古时期受方言和地域的影响,大部分是多音的,可读喉牙唇等,不见得就是复辅音.上古可能存在辅音介音r-,它们属二等,后来演变成独立的来母字.

  • 标签: 复辅音 无声字多音说 谐声
  • 简介:众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合进行演讲(如演讲赛、竞职演讲、即兴发言等),由于受时间、地点、气氛及相同主题的制约,很容易发生“千人一腔”的“撞车”现象。在此情形下,要想取胜,就需要有一种“大路拥挤走小路,小路人多爬山坡”的创新精神。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的事物刺激度强,而“喜新厌旧”又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正常倾向,因此,能否出新就成了演讲成败的关键。那么。同一合演讲时怎样才能出新呢?

  • 标签: 同一 才能 新意 心理学研究 竞职演讲 创新精神
  • 简介: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2010年12月1日和2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的3年级汉语班(中国文化史)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成敏博士的带领下紧密围绕课堂学习内容,成功举行了两精彩的辩论赛。

  • 标签: 孔子学院 辩论赛 加拿大 大学 麦克 2010年
  • 简介:永镇著《古韵学源流》于1934年出版,书中在侃古韵28部的基础上提出了肃部(即幽部人声)独立说,早于王力1957年提出的觉部独立说23年。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功不可没。

  • 标签: 黄永镇 黄侃 王力 肃部 觉部
  • 简介:本文以交通乘用概念的理据为例,通过多种语言的泛时对比和汉语历时、共时比较,归纳出该概念各种可能理据的集合,比较了它们跟其知识各常识构件间的匹配关系等.由此进一步证明了马清华(2010,2011)就理据问题提出的约束原理。但可能的理据并不能自然实现为现实的理据,本文继而以汉语为单一分析材料,通过对其乘用概念的理据运筹活动的详细论证,表明可能的理据能否成功实现为现实理据(即语言对概念表达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言内外多种因素的运筹结果。表达目的、言外的现实和认知条件、言内的形义基础相互作用,协同规定着概念的理据,这就把优先原理进一步发展成为系统运筹原理。本文对约束原理的进一步证明和所发展出的系统运筹原理丰富、完善了理据理论。

  • 标签: 理据 场约束原理 系统运筹原理 交通乘用概念
  • 简介:清代诗人恩彤的《昭君咏》是一首角度新颖的诗作。作者从历史事实出发,从人物性格分析着眼,指出昭君出塞不同于西汉前期的"和亲",导致昭君最终被遣的主要原因是汉元帝性格的优柔寡断,这对昭君题材诗歌的主题是一个拓展。此诗实为一篇诗歌形式的史论,是史学与文学联姻的产物。在今天的昭君文化研究中,区分历史的昭君与文学的昭君是必要的,在具体的研究中也应各有侧重,但二者之间很难截然分开,因此我们对历史的昭君与文学的昭君应该同样重视,对相关的资料也应该同样珍惜。

  • 标签: 《昭君咏》 黄恩彤 性格悲剧 历史与文学
  • 简介:仲鸣的《追踪错别字》(香港星岛日报出版社),开篇便气势不凡:在《自序》中一下逮住号称用香水写作的美女作家林燕妮,指出其作品《化蝶生涯》中有错别字.

  • 标签: 错别字 文化产品 追踪 香港 质量 《自序》
  • 简介:既往对未来的召唤─—’95侃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王宁季刚先生和他的老师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国学家和国学教育家。他们是19—20世纪之交推动中国文化延续和发展的跨世纪的名人和伟人。季刚先生以50岁寿龄而终,地只在多灾多难的中国建业和奋...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学教育 “五四”新文化运动 “小学” 黄侃 章太炎
  • 简介:淬伯《唐代关中方言音系耀以《慧琳音义》为主体来研究唐代关中方言音系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当时治学环境以及黄先生个人身体原因还存在一定疏漏,需要参考慧琳《一切经音义》、蕃汉对音、日译汉音、后世西安方言等材料进行补苴。声母上可以给黄先生的系统增加一个喻三W,知、庄声母改拟为t、ts。介音上可以增加一个二等介音,并将氏系统原三、四等介音互易。韵母上则以模配虞,改拟更部为tuoη,京部为mieη。另外黄书构拟是从音位着眼,E聪慧琳音义》提供的韵系大大简化。以其为突破口,可以观察音位音系构拟的原则。明确标明音素音系与音位音系可以减少音韵学研究中的问题纷争。

  • 标签: 黄淬伯 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一切经音义 音位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