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为深入研究涉军舆情安全评估问题,充实涉军舆情研究领域。提出涉军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概念并对其含义进行阐释;提出涉军舆情安全评估的相关方法及程序步骤;引入信息空间模型,提出评估体系的设计构想。

  • 标签: 涉军舆情安全评估 指标体系 理论基础 信息空间模型
  • 简介:基于对超星发现系统中关于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文献的内容分析,揭示2005~2013年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研究取得的进展:技术研究走向纵深化和体系化;管理依从标准成为研究热点,制度建设、馆员管理、用户管理和协调图书馆与数字出版保存机构关系的理论也得到丰富;版权、知识产权和用户隐私权保护是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的主要着力点;信息伦理学为解决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提出。存在的不足有两点:研究内容上有理论短板,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尚未完善。

  • 标签: 数字图书馆 信息安全 信息伦理学
  • 简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信息安全问题,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保障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现行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文本主题,有助于了解两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现状,为完善和发展国内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提供借鉴。文章利用LDA—Gibbs模型,对中美两国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立法文本进行主题挖掘,基于文本一主题分布采用欧氏距离计算文本相似度,并进行K—Means聚类。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国内立法集中于对硬件以及重要文件的保密工作进行规范,近几年开始填补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空白,但仍有待改进;美国相关立法起步较早,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对比分析后,认为我国相关立法有以下需改进之处:第一,尽快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第二,明确规定通信、消费、健康、网络版权等领域的公民个人信息的含义、个人信息保护的适用范围及基本原则;第三,出台针对特殊人群(儿童、学生、孕妇等)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 标签: 信息安全立法 LDA-Gibbs模型 主题发现 文本挖掘 文本聚类 个人隐私
  • 简介: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使用中的个人信息安全成为重要问题.文章以智能手机普及率高的大学生为样本,对这一群体的手机使用行为进行调查,揭示了用户在密码设置、应用程序、隐私控制、位置服务、云存储等方面使用手机的行为习惯,分析这些使用行为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移动互联时代 智能手机 个人信息安全 手机使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