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后冷战时期,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功能和规模持续扩展,为中国提高参与深度和广度提供了难得机遇。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也考验着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然后就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如何进一步强化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提出了笔者

  • 标签: 中国国家 国家形象 形象建设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实现对外全面开放的必然趋势,还标志着中国从全球化参与者到塑造者身份的转变。那么,在转变过程中,中国应构建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使其国际社会积极塑造者的身份得到沿线国家认同?这需要公共外交发挥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为背景,以沿线国家为主要目标,构

  • 标签: 一带背景 中国国家 国家形象
  • 简介:利用互联网新应用进行外交沟通,不仅在表面上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实际上也是媒介新技术在外交应用上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外交部利用微博开展公共外交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期对这一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外交变化进行诠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微博外交”的现状及其在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建构中的积极作用,总结现有新媒体公共外交模式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具体措施。

  • 标签: 国家形象 外交国家 外交小灵通
  • 简介: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背景下,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军队国际舆论形象塑造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军队对外传播工作的重头戏。随着我军军改持续推进,我军军事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合作愈加开放、海外行动积极作为,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国际舆论形象日趋丰富多元化。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在国际舆论场仍不绝于耳,对我军国际舆论形象进一步提升造成负面影响。未来,我军亟需通过深入调研国际舆论环境的复

  • 标签: 军改 国际舆论形象 塑造探析
  • 简介:当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然涌现了一批高端制造业的代表性制造品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与德国制造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制造'作为中国的国家品牌与'德国制造'作为德国的国家品牌无论是在品牌影响力还是在品牌的正面联想上均落后于德国制造。德国制造业的为什么能够有如此强大的品牌力量?《德国制造:国家品牌战略启示录》([印]阿盖什·约瑟夫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用案例式的方法和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了德国制造作为国家品牌的形成历程、驱动因素和典型代表。

  • 标签: 制造国家 启示评 品牌战略启示
  • 简介:在多边合作低效的国际背景下,金砖五国机制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与时俱进、协调一致,进一步增强开放、加大自由,增强互联互通能力。这个过程需要一步步地通过合作共赢的实践来“事上练”:通过试点,不断地将成功的经验总结、深化并复制、推广,塑造认知习惯、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最终达到团结共赢。智库的合作可以作为试点,通过在合作机制与内容建设上进行创新,并将由此形成的合作模式外溢至更广的范围,从而形成合作模式与惯性。网络安全问题的急迫性、重大性,使它可以成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目标的首选项。

  • 标签: 事练 国家事 智库合作
  • 简介:目前中国城市外交并不具有独立性。需将中国城市外交嵌入城市研究,推动城市国际化建设,进而推动城市发挥“内引式”外交作用。本文以城市外交视角下长春市城市形象定位研究为例,试述如何将城市外交研究嵌入城市研究之中。

  • 标签: 城市外交 城市研究 城市形象定位
  • 简介:欧洲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之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价值。能否借助“一带一路”契机深化中欧关系、推进中欧合作,首先取决于双方对这一战略背景下所面临机遇与挑战的认知。根据欧洲智库中国研究网络(ETNC)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欧盟国家对这一战略的认知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因为认知角度的不同导向更为积极或较为保守的态度。中国需要认真倾听来自欧盟国家的声音,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消除误解,扩大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良性的国际舆论环境。

  • 标签: 一带认知 国家一带 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