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文治武功”为人称道,号为“治平”。何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康熙倡廉惩贪,奖罚分明。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他深恶痛绝,严惩不贷。康熙38年顺天府乡试,科场舞弊,康熙把正考官翰林院修撰...

  • 标签: 倡廉惩贪 张伯行 于成龙 康熙皇帝 翰林院 科场舞弊
  • 简介:嘉庆末年,浙江湖州德清县有一大户,户主徐宝华。侄儿徐敦诚和妻蔡氏依他为生。徐宝华年过花甲正妻已亡,家务全由小妾倪氏掌管。倪氏颇似王熙凤,年轻貌美而又能杀伐决断。时间一长,她'俘虏'了徐敦诚,两人通奸长达七年,有数次被蔡氏撞见。为此蔡与倪之间不断发生'战事'。倪氏为了除掉'情敌',借蔡氏生病前去看望之机,与婢女秋香一起将其勒死,对外则谎称自缢而亡。

  • 标签: 皇帝无奈 道光皇帝
  • 简介:中国的帝制是由辛亥革命终结的。此后虽仍有想做皇帝的人,毕竟谁也做不成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袁世凯也不得不为他的83天洪宪皇帝付出代价。如今的所谓'无冕皇帝'或'土皇帝'之类中的'皇帝'二字,都是借用的。这一点,不会有异议。同是借用,但因为前缀不同,这'皇帝'二字的含义也大不相同。

  • 标签: 冕能成 能成皇帝
  • 简介:康熙既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位具有行政管理才能、善于用人的封建君主。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曾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设官用人之法,著述颇多。他的用人思想集前人之大成,十分丰富。在他用人实践的诸多方面都体现了一个“慎”字。他的用人擢才主张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整顿吏治起了推动作用。他的“慎”于用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人不易,不可不慎。康熙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体会到:“知人难,用人不易”。他认为,有许多情况使统治者知人难。一是许多官吏言行不一。许多下属为取宠君皇“常视上意向,而巧以投之”,增加了识人的难度。二是许多官吏不能洁身自好。而“瞻顾私情”,举贤任能时“皆举平素往来交好之人,但云办事有能,并不问其

  • 标签: 用人实践 用人思想 理藩院 整顿吏治 善于用人 政治生涯
  • 简介:清圣祖康熙帝善于选拔、使用人才,懂得“致治之道,首重人才”的道理。他说:“奸人用,忠良也用。有能者用,无能者也用;仁为用,威武用。天下人皆为吾用也。”

  • 标签: 康熙帝 使用人才 清圣祖
  • 简介:嘉庆皇帝原名永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1760年,乾隆五十岁那一年。他的生母魏氏,是汉军出身,系内务府包衣,身份并不高贵。但这个孩子有其他几个不及的优点,“以勤学闻名”。学起习来异常用功,三九寒冬,深更半夜,还经常手不释卷。而且他品格端方,为人勤勉,生活俭朴,待人宽厚。朝野之间,绝少关于他的负面传闻。当时出使天朝的朝鲜使臣回国后,向他们的国王汇报见闻时多次说“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聪明力学,颇有人望”,“皇子见存四人,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无令名,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颇多”。

  • 标签: 嘉庆皇帝 和珅 朝鲜使臣 内务府 乾隆 负面
  • 简介:清顺治十年,皇帝颁布了关于太监的'六不许',即'非奉差遣,不许擅出皇城;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接外官'等等。两年后,顺治皇帝又命工部铸立铁牌三块,上铸'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接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并将铁牌分别置于内务府等衙门。然而,顺治立的这块铁牌,从立的那天起就开始生'锈',到了晚清就彻底'锈'了。从咸丰到宣统,先

  • 标签: 皇帝立 立铁牌 铁牌生锈
  • 简介:溥仪于1906年农历正月14日出生在北京醇王府,1908年农历11月9日登基为清朝第十代皇帝(宣统).1931年26岁的溥仪被日本弄去当"满洲国"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时溥仪逃亡,后被苏联军队逮捕;1950年被遣返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底被特赦,以公民身份参加国家建设.此时溥仪已是53岁,孤身一人.他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重新成家立业,安度晚年,充分享受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与欢乐.

  • 标签: 毛泽东 周恩来 溥仪 末代皇帝 清代 生平介绍
  • 简介:历史上,凡笃好文艺并有卓越成就的皇帝(包括一些没正式当上皇帝但几乎当上皇帝的),不仅政绩都不佳,而且大都弄得国破身亡“不得血食”。

  • 标签: 皇帝 文艺 政绩
  • 简介:1912年2月12日,6岁的溥仪在隆裕太后的监护下,举行最后一次朝仪,正式宣告退位,统治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1932年3月,在日本关东军的扶持下,溥仪在长春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

  • 标签: 溥仪 末代皇帝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日本关东军 回国 引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