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43岁,因“消瘦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体重下降约16kg,伴食欲下降、口渴、多饮,门诊查餐后2h血糖14.50mmol/L,C肽值偏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欠佳。B超示脾门处一低回声不均匀肿块,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CT示胰尾部一4.0cm×4.5cm低密度肿块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肿块与脾门不能分界。病程中患者双下肢反复出现红色斑疹,部分红斑中心有水泡,不久水泡破溃坏死,然后结痂、遗留色素沉着斑。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 标签: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餐后2H血糖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 色素沉着斑 体重下降
  • 简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98年9月~2002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挝12岁以下烧伤患儿768例,其中轻度106例、中度208例、重度337例、特重度117例.并发持续性高血糖症者42例占5.47%,伤前均无糖尿病史,其中男31例、女11例,烧伤总面积3%~98%,平均40.36%,Ⅲ度烧伤面积平均为20.96%TBSA.

  • 标签: Ⅲ度烧伤 高血糖症 重度 并发 轻度 糖尿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腺癌术后高血糖的监测和护理干预措施,同时探析具体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研究对象64例,采取病理检验后确诊为胰腺癌,并对其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继续使用常规护理,另一组则命名为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两组分别纳入32例患者,比较其护理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统计比较了两组患者的血糖异常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和术后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胰腺癌术后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帮助降低血糖水平,避免因血糖异常而对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 标签: 胰腺癌 高血糖 血糖监测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糖控制策略对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0例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方法,试验组实施优化血糖控制策略,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波动度以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总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高血糖指数(HGI)、72 h内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不稳定指数(GLI)和血糖变异系数(GluCV)分别为(69.34 ± 13.97)U、(4.14 ± 1.27)h、0.94 ± 0.30、(8.20 ± 1.06)mmol/L、(1.95 ± 0.35)mmol/L、(0.74 ± 0.27)mmol/L、35.10 ± 13.03、(22.49 ± 6.92)%,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8.99 ± 11.46)U、(5.80 ± 2.05)h、2.27 ± 0.62、(8.30 ± 1.18)mmol/L、(2.32 ± 0.52)mmol/L、(1.15 ± 0.59)mmol/L、42.06 ± 17.09、(26.54 ± 5.14)%;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HGI和GluSD、MAGE、GluC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血糖、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50%葡萄糖救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血糖控制策略能使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更快、更安全地达到血糖控制目标,且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风险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糖 胸外科手术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血糖波动条件下,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对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用抗氧化剂a-硫辛酸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株,分组实验分为以下2类,对照组①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组;②高糖组20mmol/L葡萄糖组;③低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和20mmol/L葡萄糖;④高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组和30mmol/L葡萄糖组。药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药物a-硫辛酸(ALA),24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波动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按高低循环的方式给予,即20mmol/L葡萄糖培养2h,更换5mmol/L葡萄糖培养3h,进行3个循环,夜间9h,加5mmol/L培养基,共作用24h,培养14天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均有显著升高;2与高糖组比较,低水平波动组和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3与低水平波动组比较,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4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下降。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波动性高血糖比恒定性高血糖能引起更为强烈和持久的“代谢记忆效应”,抗氧化剂a-硫辛酸可以对抗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波动性高血糖 恒定性高血糖 代谢记忆效应 主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高血糖以加速康复外科( ERAS)理念实施干预对其血糖控制的相关性影响。方法:以 2017.05~2020.02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时间段本院收诊患者为探究对象( n=68),均被确诊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高血糖,按分别抽样法分组,即参照组( n=34)和实验组( n=34),参照组基于传统理念下实施护理,实验组基于 ERAS理念下展开干预,比对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血糖波动幅度相比于参照组明显降低 P< 0.05;实验组住院天数、下床时间较参照组显著缩短 P< 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高血糖以 ERAS理念实施干预可进行血糖波动幅度的显著降低,减少住院天数,临床运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血糖 ERAS理念 住院天数 血糖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重症监护病房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69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目标血糖4.1-6.1mmol/l)30例、胰岛素常规治疗组(目标血糖6.1-8.1mmol/l)30例和对照组(目标血糖8.1-11.1mmol/l,)40例。比较3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死亡的患者记录入ICU首24小时APACHEⅡ评分。

  • 标签: 高血糖 血糖水平 危重症
  • 简介:应激性高血糖是创伤后的一种应激反应。人体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血中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加血糖来源,减少糖的氧化和糖原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低血糖症状出现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2.8nmaol/L。低血糖发作时可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虚弱、多汗、心悸、震颤、饥饿感、注意力不集中、视力障碍、意识模糊,甚至抽搐、昏迷等。

  • 标签: 低血糖昏迷 应激性高血糖 口服降糖药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 低血糖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情况下血脂与胰高血糖素(GLC)的关系。方法175例受试者,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糖尿病前期(IGR)组和2型糖尿病(D2M)组3组。测定血脂及空腹、糖负荷后0.5h、1h、2h时点胰高血糖素。并计算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AUCglc)。结果IGR组Tc、TG高于NGT组,LDL-C及HDL-C低于N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M组HDL-C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2M组与NGT组比较,空腹胰高血糖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2M组与NGT组比较、D2M组与IGR组比较,糖负荷后0.5h、1h、2h胰高血糖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NGT组血脂与各时点胰高血糖素及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无相关性。IGR组HDL-C与糖负荷后1h胰高血糖素呈负相关(r=-0.307P<0.05);D2M组TC与糖负荷后0.5h胰高血糖素呈正相关(r=0.235P<0.05)。HDL-C与各时点胰高血糖素、AUCglc呈负相关(r=-0.268、-0.391、-0.350、-0.360、-0.395P<0.05)。结论血脂水平对评估胰高血糖素水平有重要意义,可为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同步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血脂 不同糖耐量 胰高血糖素 心血管疾病
  • 简介:To observe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complicated by hyperglycemia.Methods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反应性血糖增高,血糖增高现象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激反应

  • 标签: 临床观察 例临床 出现高血糖
  • 简介:近年来关于糖尿病性癫痫已多有文献报道.而由非酮症性单纯高血糖所引起的癫疴发作则鲜见论述。我院自1996年2月-2006年8月诊断、治疗非酮症性高血糖癫痫患者3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血糖 糖尿病性癫痫 临床分析 癫痫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病人术后发生高血糖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和降低高血糖发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96例肝癌切除病人,根据术后第1天06:OO时随机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随机血糖≥11.1mmol/L)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问术前禁食时间、手术时间等16项变量对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发生高血糖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接台手术、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前白蛋白水平对病人术后血糖水平有影响,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直径越大、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越长、术前前白蛋白(PA)水平越低,接台手术术前等待时间越久,病人术后血糖水平越高。[结论]术前改善肝功能,做好接台手术等待期间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预防和降低术后离血糖的发生。

  • 标签: 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 原发性肝癌 接台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妊娠和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8年-2010年来我院建立档案的孕妇,在孕24--28周进行妊娠糖尿病的筛查。对糖尿病妊娠从妊娠第8周正规监测,并追踪诊断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妊娠患者的孕期血糖控制良好(B)组与血糖控制不良(C)组,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和血糖正常(A)组三组进行比较。结果母儿并发症(A)组与(B)组大多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而(C)组与(A)、(B)组有显著差异(p值<0.01)。结论加强糖尿病孕妇孕期的血糖控制,可减少孕产妇和胎儿新生儿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妊娠 血糖 母婴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高血糖的监测与护理。方法从我科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高血糖患者中选取18例进行研究分析,观察患者监测方法、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同护理前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加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高血糖患者的血糖监测,并给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高血糖 监测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临床危重病人无论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都极为普遍,应激性高血糖与危重病人病情恶化、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死亡率增加等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 标签: 危重病人 应激性高血糖 防治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对临床预后转归的研究。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心脏手术的36例高龄患者,其中28例为冠脉搭桥,6例为瓣膜置换,2例为房间隔缺损修补。通过对血糖进行监测,对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预后转归及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所选的36例心脏手术患者中,有30例患者通过对血糖进行监测、生长抑素以及胰岛素等药物治疗,血糖的控制效果较为满意,6例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术后出现了严重的代谢紊乱、应激性高血糖、多脏器衰竭死亡等并发症,死亡率达到16.67%。结论高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易出现应激性反应,表现为多脏器衰竭、代谢紊乱等,这些均会对患者的预后转归造成影响。

  • 标签: 术后应激性高血糖 高龄心脏手术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重症监护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应激性高血压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处理的基础上,联合进行血糖控制方法来进行护理。在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对于接受了常规护理联合血糖控制护理的患者,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只接受了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血糖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监护患者,通过在对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的护理时联合应用血糖高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患者因一过性血糖升高造成多器官受损,为后续的基础疾病治疗打下基础。

  • 标签: 重症监护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控制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