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残端神经瘤神经断端双内置入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截肢术后痛残端神经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其中19例行神经断端双内置入(内置入组),术中用锐利的刀片将神经瘤近端锐切断直至神经断端外露正常的神经纤维束为止,在邻近的骨质用电钻钻两个洞,两个洞之间用刮匙刮通,游离神经主干使其神经残端能充分放入骨髓腔内,使神经断端从一个洞穿入,从另一个洞穿出,用8-0无创伤缝线缝合神经外膜与骨膜固定4~6针,可缝合穿出部位骨膜,闭合洞,保证神经残端在内增生,避免残端神经瘤外露。另外18例行肌内置入(肌内置入组),神经瘤处理及神经游离同内置入组,在周围邻近肌肉顺着肌肉纤维剥离形成肌肉盲袋,可行肌肉纤维缝合形成盲袋,将神经断端置入肌肉盲袋内,利用纤维外科技术缝合神经外膜与肌纤维固定4~6针。术后定期随访。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平均随访25(16~40)个月;内置入组及肌内置入组术后的早期(术后1年内)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3.75%和92.86%,中期(术后1~3年)手术优良率分别为87.50%和57.14%。两组的优良率比较以及内置入组早、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内置入组早期与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断端双内置入治疗痛神经瘤,可以取得中期稳定的疗效。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截肢残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菌素水泥外衣钢板、一期植治疗感染不连的疗效。方法对56例感染不连进行彻底清创后进行抗菌素水泥外衣钢板固定并一期植治疗。结果5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49例骨折愈合良好,4例术后皮肤坏死,部分内固定外露,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感染复发3例,优良率87.5%。结论进行彻底清创后,采用抗菌素水泥外衣钢板内固定并一期植,能减少手术次数和感染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感染性骨不连/治疗 抗菌素骨水泥/一期植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引导再生技术联合颌囊肿刮治术治疗牙源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1.3-2022.3收治的牙源囊肿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引导再生技术联合颌囊肿刮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再生技术联合颌囊肿刮治术治疗牙源囊肿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引导骨再生技术 颌骨囊肿刮治术 牙源性颌骨囊肿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kFortI型截术上抬上颌,下颌自动旋转后颏前点的变化与上颌上抬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F0rtI型截术上抬上颌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测量手术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与下颌颏前点前移量和上抬量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5例样本中.ANS点平均上抬(5.04_+1.20)mm.PNS点平均上抬(3.36+1.24)mm。颏前点平均前移(5.12+2.64)mm,颏前点平均上抬(4.04+2.38)mm。下颌颏前点前移量与A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41,P=0.001)。与P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01)。下颌颏前点上抬量与A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393,P=0.052),与PNS点的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27,P=0.001)。结论:下颌颏前点的位置变化与上颌上抬幅度高度相关。

  • 标签: 上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 LE FORT I型截骨术 上颌骨上抬 下颌骨自动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5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患者的平均疗程为(24.8±5.6)天,80例患者中治愈72例,治愈率为90%,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97.5%,畸形愈合1例,未愈合1例。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骨端骨折 老年性 中医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与关节炎的影像学改变特点。方法16例滑膜软骨瘤病合并关节炎患者(A组),影像改变均得到病理证实,另16例为单纯关节炎患者(B组),观察两组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特征,并比较两组患者患侧及对侧影像学改变程度。结果A组患侧关节炎影像学改变与对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侧影像学改变程度与对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A、B两组患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侧关节炎程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滑膜软骨瘤病可导致关节炎程度加重,并加速关节炎进程。

  • 标签: 软骨瘤病 滑膜 骨软骨瘤病 骨关节炎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赘清理在膝关节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6年—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关节炎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法均分成有限组与观察组,每组n=61例,有限组在关节镜下实施有限清理治疗,观察组则在关节镜下实施有联合赘清清除治疗方法,将患者临床结果、治疗满意度以及患者恢复效果两组治疗疗效对比依据,综合探究赘清理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均高于有限组的总治疗有效率、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并且观察组的HSS评分显著优于有限组,两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对及关节关节炎实施赘清理,能显著减轻患者病症疼痛,优化临床治疗质量,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比传统的有限清理术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赘清理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痹汤结合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痹汤结合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纳(10mg每日一次口服),双醋瑞英胶囊(安必定50mg每日三次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0.628g每日三次口服)。分别于一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时按照林志雄等制定的综合评分表,从关节休息痛、运动痛、肿胀、压痛、活动度及行走情况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8、p=0.618);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648、p=0.008)。结论口服自拟痹汤结合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持久、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骨痹汤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创伤后感染胫骨不连接的疗效.方法自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创伤后感染胫骨不连10例,其中单侧外固定支架5例,Ilizarov外固定支架5例.结果所有胫骨不连7例得到愈合,愈合时间7~11月,平均8.5月;2例随访已5个月,见有明显痂生长;1例术后感染复发,经过随访11月,未见明显痂生长.结论外固定器具有使用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是治疗创伤后感染胫骨不连接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骨外固定器 胫骨 骨不连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壮汤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及口服关节软骨营养药物等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补肾壮汤,两组连续治疗2月为1周期。比较两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情况,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及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ROM角度及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ROM角度大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壮汤治疗膝关节炎能较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补肾壮骨汤 老年 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中医肾主理论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洛昔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壮舒筋汤加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关节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西和西医进行治疗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对而言,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患者 美洛昔康 补肾壮骨舒筋汤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的结果评估跟内移截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9例(25足)经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副舟骨源平足症患者,其中男7例9足,女12例16足;年龄18~52岁,平均(33.2±9.8)岁。患者均为柔韧性平足,伴有不同程度的平足及跟外翻畸形,术中切除副舟骨行胫后肌腱止点带线锚钉重建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足采用Maryland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评定。术前及随访拍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负重侧位X线片跟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第1跖骨角(T1M1)的改变。结果术后19例(25足)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6±7.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Maryland功能评分为(92.1±2.1)分,VAS疼痛评分为(0.7±0.9)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负重侧位X线片跟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第1跖骨角(T1M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末次随防足部疼痛均消失,平足畸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跟内移截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平足症可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术后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 标签: 副舟骨源性平足症 跟骨内移截骨术 足部畸形 改良Kidner手术
  • 简介:摘要对14例开放骨折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得到16~24个月的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在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一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存在较大的风险,但采用克氏针、螺钉等进行有限内固定并不会引起过多合并症,尤其对于功能要求不高患者,可尝试一期进行清创复位有限内固定。

  • 标签: 跟骨 骨折 开放性 内固定
  • 简介:患者陈某某,女,10岁11个月,因"牙不齐,牙齿‘地包天"'求治.患者乳牙(牙合)期前牙反(牙合),多颗牙龋坏,但未予治疗,家族中无类似错(牙合)表现.侧貌凹面型,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差,26、36、46残冠.左侧磨牙咬合关系完全近中,右侧磨牙咬合关系中性.上牙弓相对下牙弓狭窄,除16,46和唇向错位13,23外均为反(牙合).前牙反覆盖1mm,反覆(牙合)0.5mm,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上牙弓拥挤7mm,中线右偏1.5mm,下牙弓拥挤2.5mm.患者治疗前面(牙合)像和模型见图1~13.

  • 标签: 牙矫治 骨性Ⅲ类 前牙反(牙合) 病例 拔除 咬合关系
  • 简介:摘要介绍锤状指的分类方法和不同时期的治疗。对锤状指采用单克氏针法、双克氏针法、钢丝抽出法、微型锚钉法及肌腱线缝合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双克氏针法是治疗锤状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锤状指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剥脱软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剥脱软骨炎的治疗现已趋向于较为保守。儿童除非软骨炎病灶已剥脱,否则不需要施行手术,几乎每一儿童如此处理后均能完全愈合。对成人剥脱软骨炎的治疗也已趋向于较保守,但手术适应于症状明确者。如股骨受累区不是主要负重面,对未剥脱的软骨炎灶在将灶缘软骨切开后,予以取除。如病灶已成为游离体,只需简单地将其取除,对脱落处陈旧的凹陷边缘不需要搔刮。

  • 标签: 剥脱性骨软骨炎 保守和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正常人体每日需氟1.0~1.5g,长期过量摄入氟化物可致氟中毒,主要累及牙齿和全身骨骼,发生氟斑牙和氟症,日久则出现致残代谢骨病。目的讨论地方症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结合进行诊断并进行治疗。结论地方症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降低饮水氟量是防治地方症的主要手段。治疗原则①减少机体对氟的吸收;②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氟化物排泄;③消除病痛,改善体征;④解除神经受压现象,当椎体硬化融合、压迫脊神经根或引起肢体瘫痪时,行手术探查;⑤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恢复劳动强度。

  • 标签: 地方性氟骨症 诊断 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