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对55例股骨粗略隆间骨折按AO分型,分别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结果55例均获得3~24月随访,平均16月,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与闭合复位PFNA(0.05),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结论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严格术前分型,手术前预测,合理选择闭合切开手术方法是保证手术优良率的基础。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AO分型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踝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复位、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3月—2018年2月间我院所接收的踝骨骨折患者82例,随机抽取分组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复位治疗,研究组则实施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对比后,组间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手法复位对踝部骨折患者治疗,可使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值得将其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手法复位 手术复位 踝部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不同分型跟骨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166足)跟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94足)和对照组57例(72足),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撬拔复位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分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治疗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III型、IV型跟骨骨折的优良率为94.12%和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和33.33%(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撬拨复位治疗II型跟骨骨折疗效相当,切开复位在治疗III型或IV型跟骨骨折方面优于撬拨复位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绕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其中A组治疗术式为手法复位,B组为切开复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临床愈合率为91.4%,B组为94.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掌倾角与尺偏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桡骨缩短(4.9±1.2)mm,超过B组(2.6±0.4)mm,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均优良,但手法复位可加快恢复速度,因此可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取最佳术式。

  • 标签: 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AO分型 B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 2012年 9月 -2014年 2月本科收治的 49例桡骨远端骨折,全部均为闭合性骨折,经复位后,用 X射线评估两组复位评分,以 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小夹板组复位优良率 60%,内固定组复位优良率 58.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夹板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 56%;内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54.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的桡骨远端骨折( AO分型 B型)在治疗上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切开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以方便抽样法实施分组,各组有60例。参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各项腕关节功能评分较高,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值得临床采纳及应用。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小儿肠套叠肠管复位与开腹肠管复位的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外科住院的第一诊断为小儿肠套叠,并且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共计65例,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34例),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31例),总结患儿的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明显缩短,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儿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过程中,相比于开腹肠管复位,腹腔镜下肠管复位术后切口感染少,患儿恢复时间短,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肠套叠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疗效
  • 简介:女性主义导演凯瑟琳’布蕾亚在《地狱解剖》传递的十分的强烈却表述的十分隐晦的女权思想。大量的镜头暗示和暴力的情色画面成就了该片的惊世骇俗。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意象,本文仅对影片中的四天四夜的“解剖”拼行分新。

  • 标签: 凯瑟琳·布蕾亚 女性主义 解剖 意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怎样解答“抽句复位题”河北鹿泉市凯音中学张培巨在一个语段中,抽出一句话,再配上三个干扰项,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正确的一句,复回原位,这种题型称之为“抽句复位题.”它切合考试说明第八个考点要求的“能够做到语言规范,清晰、连贯”,这种题型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频...

  • 标签: 培养目标 叙述角度 语言规范 语段 知识结构 两个问题
  • 简介:摘要创伤性肩关节脱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损伤,大多数经过门诊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本文通过对36例青年男性的肩关节脱位进行手法复位,取得了成功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关节脱位有外伤性脱位与习惯性脱位两种。外伤性脱位是暴力直接作用于正常骨关节的结果,比如踢足球与橄榄球比赛。外伤性脱位可分成上脱位和向外脱位。

  • 标签: 足部关节 骨折脱位 骨科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对45例Colles骨折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结果35例患者功能恢复好,6例患者遗留活动后不适,4例患者随访骨折再次移位,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Colles骨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手法复位 COLLES骨折
  • 简介:众所周知,体硅CMOS集成电路在瞬时辐射环境中工作时会出现所谓的闭锁现象。一旦发生闭锁,器件就不能响应外部输入信号。陷入闭锁态的器件要恢复正常工作,就必须断电或将电源电压降低到器件的闭锁维持电压以下。对于不需要复位就能工作的器件,如反相器电路CD4007,电源电压经历瞬间扰动并恢复后,器件就可以正常工作。而对于需要复位才能正常工作的器件,如各种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电源电压经历扰动并恢复正常并不能保证器件恢复正常的信号输出,正确的复位信号必不可少。

  • 标签: 复位电路 CMOS集成电路 数字信号处理器 电源电压 输入信号 辐射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接收的166例Ⅰa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解剖组(83例)以及切除组(83例),其中解剖组行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切除组行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手术用时、淋巴结清扫量、手术失血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长)、并发症状况以及术前、术后14 d肺功能指标[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淋巴结清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解剖组手术失血量少于切除组,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长均短于切除组(均P<0.05);术后14 d解剖组FEV1、FEV1/FVC、PEF均较切除组高(均P<0.05);解剖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切除组比较[4.82%(4/83)比7.23%(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和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效果相似,且均并发症少,但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可减少手术出血量,促进康复,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

  • 标签: 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股骨远端骨折类型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是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随着手术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创新,应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股骨髁周围有关节囊、韧带、肌肉和肌腱等组织结构附着,股骨远端骨折后这些周围结构的牵拉常造成不同程度的骨折移位畸形。另外,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合并其他损伤也增加了术中复位骨折断端的难度。目前在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术中采用不同方法辅助复位骨折端以减少手术再损伤的理念开始得到认可和普及。选择合适的复位方法和内固定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手术难度,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股骨远端骨折相关文献中所涉及的辅助复位方法进行回顾。除徒手复位外,钢板作为一种内固定方式自身便可实现辅助复位,但对部分复杂类型骨折不适用。骨牵引床使用较为广泛,但有多种并发症的风险而受到限制。AO牵开器与下肢轴向牵开器等通过反向牵引实现骨折牵开复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血管及神经损伤等风险。术者应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复位技术以提高复位效率,降低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中节指骨骨折并发症的疗效 。 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跟骨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撬拔复位治疗,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跟骨骨折干预结果;复位跟骨骨折所需时间、平均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水平。结果治疗组跟骨骨折干预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位跟骨骨折所需时间、平均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功能恢复情况、疼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切开复位可更快复位,更好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