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组和门冬胰岛30组,每组各20例,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组每晚10时皮下注射甘精胰岛(来得时)一次三餐前各注射普通胰岛,门冬胰岛30组每日早晚餐前或三餐前分别注射门冬胰岛30。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口服(0.5g,2次/d),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调整胰岛剂量,胰岛的调整原则是将空腹血糖(FBG)控制在5.5mmol/L以内。共治疗8周。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A1c、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组低血糖事件明显低于门冬胰岛30组。甘精胰岛组联合普通胰岛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门冬胰岛30组。结论甘精胰岛联合普通胰岛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治疗满意度高,适合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 普通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各国胰岛注射指南关于针头是否重复使用、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不同胰岛注射不同部位以及注射针头长度的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46年1月至2016年12月),搜索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中国香港、荷兰、英国糖尿病教育学会官网(至2016年12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胰岛注射指南。两名研究人员根据指南研究和评价标准独立筛选并评价纳入指南的质量,提取相关数据进行评价。结果初检出相关文献967 100篇,最终纳入10项指南,均发表于2007至2016年之间。系统评价发现,就各指南引用的证据而言,一针一用、在不同区域轮换注射(即大轮换,区别于同一部位轮换)以及不同胰岛(如短效、中效等)应注射不同区域的建议所引用的依据缺乏准确性。结论现有胰岛注射指南的部分建议证据引用不充分,将来需要开展更多与胰岛注射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胰岛注射指南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胰岛素注射 指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我院内分泌科为使患者平稳降血糖,给予佩戴胰岛泵治疗。胰岛泵耗材是通过一圆形棉质粘贴来固定针头,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如由于外力或自身的原因导致胰岛泵针头从患者皮下脱出;洗澡导致耗材自带的粘贴不牢固,易脱出,增加了再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及住院花费,造成血糖控制不稳,降低满意度。通过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男25例,女35例,均佩戴胰岛泵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采用一种胰岛泵保护贴,规格为6cm×7 cm,该贴由聚氨酯薄膜和丙烯酸粘剂组成。特点是服帖性好,舒适度高,防水性能强。该贴为透明贴,中间镂空,镂空处直径略大于胰岛泵耗材保护盖直径,但是避免覆盖保护盖,而覆盖于胰岛泵耗材粘贴上。对照组采用棉质,规格为 42mm×80mm的医用输液贴,共分为4条,分别粘于耗材粘贴的上方,固定一圈。每天观察两组胰岛泵粘贴处,管路有无移位、脱管现象,留置时间,洗澡后这两种贴的变化,患者血糖控制程度及舒适感受。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法,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

  • 标签:
  • 简介:摘要疼痛是常见病、多发病。是身体不健康的信号。随着疼痛治疗方法的逐渐增多,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报道也时见报端。本文所报道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是较典型和常见的病例,虽无生命危险,但给患者造成了痛苦和不同程度精神负担。所以严格操作规程和加强管理至关重要。

  • 标签: 疼痛治疗 不良反应 管理操作规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血小板生成重组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组接受重组血小板生成治疗,B组接受重组白介素-11治疗,对两组患者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血小板最大值、最小值均较B组高,血小板恢复至70×109/L时间均较B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较B组41.67%低(P<0.05)。结论重组血小板生成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优于重组白介素-11,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地特胰岛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维持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基础胰岛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9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分析,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地特胰岛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给予地特胰岛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为92.0%,餐前血糖达标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为70.0%,餐前血糖达标率为65.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7.5%,相比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基础胰岛水平的维持中应用地特胰岛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效果较佳,可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地特胰岛素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妊娠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德谷胰岛与甘精胰岛(100 U/ml)分别联合门冬胰岛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北流市人民医院内分泌风湿科住院收治的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予以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为基础,分别联合基础胰岛甘精胰岛(100 U/ml)和德谷胰岛进行胰岛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等作出分析。结论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2型糖尿病 德谷胰岛素 初诊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特胰岛联合门冬胰岛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优势。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5例),并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地特胰岛联合门冬胰岛治疗(观察组),地特胰岛治疗(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地特胰岛联合门冬胰岛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作用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地特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时按照门冬胰岛联合地特胰岛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选择66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均分对照组(33例,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33例,按照门冬胰岛联合地特胰岛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等改善情况。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 简介:观察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重、血糖、血清胰岛胰岛抗体的影响,翻白草黄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胰岛抗体的影响(略),翻白草黄酮对血清胰岛胰岛抗体的影响模型对照组血清胰岛水平下降

  • 标签: 小鼠血清 抗体作用 糖尿病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泵联合人胰岛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妊娠糖尿病患者共 7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多次胰岛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采取胰岛泵联合人胰岛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水平、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糖监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 P> 0.05。结论:胰岛泵联合人胰岛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胰岛素泵 人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胰岛泵使用赖脯胰岛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至2010年9月确诊并治疗的180例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单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治疗方法上,对照组使用胰岛泵输注重组胰岛注射液,观察组采用胰岛泵注射赖脯胰岛,观察并比较组别间。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为84.4%,73.6%,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别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6%、37.8%,组别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治疗效果上,胰岛泵使用赖脯胰岛强化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赖脯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胰岛泵与中效胰岛联合三餐前短效胰岛在T2DM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胰岛泵(使用短效胰岛甘舒霖R笔芯)降糖治疗,B组采用三餐前短效胰岛(甘舒霖R笔芯)联合睡前中效胰岛(甘舒霖N笔芯)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FPG、2H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A组的日胰岛用量明显低于B组,A组的日胰岛费用明显低于B组,B组易发生低血糖。结论胰岛泵强化治疗组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有效降低胰岛抵抗,且效价比优于中效胰岛联合三餐前短效胰岛强化治疗组。

  • 标签: 中效胰岛素(甘舒霖N) 短效胰岛素(甘舒霖R) 胰岛素泵(甘舒霖R) 糖尿病 2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2型糖尿病中三餐前短效胰岛加甘精胰岛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进行分析,依据平分原则分入三餐前短效胰岛加甘精胰岛治疗和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的研究组、参照组,各34例,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血糖达标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用量和费用低于参照组,低血糖发生次数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无论是三餐前短效胰岛加甘精胰岛,还是胰岛短期强化治疗,均能够起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但三餐前短效胰岛加甘精胰岛可减少胰岛用量和治疗费用,而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 标签: 三餐前短效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胰岛素泵 短期强化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从阔褶水蛙皮肤分泌物中发现新型蛙皮素多肽,并鉴定其对胰岛细胞的促胰岛分泌作用。方法通过电刺激法提取阔褶水蛙皮肤分泌物,以分子克隆大量制备蛙皮素多肽单链并测序。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已知序列多肽QUB2995,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合成多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确认合成多肽是否为之前发现的新型多肽QUB2995。用qPCR以及ELISA检测QUB2995对小鼠胰岛细胞MIN6及大鼠胰岛细胞INS-1的促胰岛分泌作用。结果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在亚洲阔褶水蛙的皮肤分泌物中发现了一种新型蛙皮素多肽,命名为QUB2995(GAFGDFLKGAAKAGALKILSIAQCKLSGTC)。该蛙皮素多肽对小鼠胰岛细胞MIN6及大鼠胰岛细胞INS-1具有显著的促进胰岛细胞增殖以及胰岛分泌作用,在10-5 mol/L浓度下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从阔褶水蛙中发现了新型蛙皮素多肽并命名为QUB2995,其对小鼠胰岛MIN6及大鼠胰岛INS-1细胞具有显著促胰岛分泌作用,显示出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蛙皮素多肽 分子克隆 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目的:在FUS-50L生物反应器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培养表达含重组质粒pET28a(+)-GNLY的大肠杆菌BL21(DE3)pLysS株,生产重组颗粒溶(GNLY)。方法:选取含pET28a(+)-GNLY的BL21(DE3)pLysS菌株单个克隆分级培养,将制备的二级种子液接种于发酵罐中。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溶氧为30%~50%,温度为37℃;在基础培养基内生长4h后,补加以甘油为碳源的补料,继续生长到11h;加入葡萄糖至终浓度为1%,30℃诱导表达6h;收集菌体,纯化制备目的蛋白。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用CFU方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达80g/L;纯化所得重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5%,含量为60mg/L;经鉴定所获重组颗粒溶素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结论:用含重组质粒pET28a(+)-GNLY的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系统,可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颗粒溶,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

  • 标签: 颗粒溶素 分批补料 发酵培养 重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