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文章说,著名材料学家王中林的研究小组继前年和去年开发出直流纳米发电机之后,在纳米发电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在弹性纤维上生长氧化锌纳米线,他们成功地将纤维的低频震动转化为电能。王中林是国家纳米中心海外主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校董事教授。从2006年开始,王中林小组相继发明了纳米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在2006年他首次提出了压电电子学(Piezotronics)的概念和新研究领域。由于氧化锌具有独特的半导体和压电性质,弯曲的氧化锌纳米线能在其拉伸的一面产生正电势,压缩的一面产生负电势。氧化锌半导体和金属电极之间的肖特基势垒则能控制电荷的积累与释放,从而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并有效释放。

  • 标签: 氧化锌纳米线 直流发电机 弹性纤维 《自然》杂志 压电性质 肖特基势垒
  • 简介:据报道,东丽公司于2013年1月29宣布,开发出了直径为150nm的世界最细的纳米纤维。该公司利用基于超微细聚合物流控制的精密复合纺丝技术等,使直径较此前最细的300nm直径纤维缩小了一半,可在制造半导体及液晶面板的无尘室内用于空气滤网用途。

  • 标签: 纳米纤维 直径 开发 世界 日本 复合纺丝技术
  • 简介:制备细菌纤维素,观察纳米细菌纤维素的超微结构特点。用红茶菌做菌种,通过茶水发酵培养制备纳米细菌纤维素,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新鲜制备的细菌纤维为无色透明胶冻状,表面光滑;经预处理后呈乳白色半透明胶冻状;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菌纤维呈疏松的网状结构,纤维素微纤丝从菌体胞壁小孔中分泌出来;透射电镜下,经负染后,在深色的背景中间可见浅色细丝状。说明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纳米纤维网络特征,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纳米材料 细菌纤维素 超微结构 组织工程 电子显微镜
  • 简介:摘要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制备纳米纤维技术。本文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在聚电解质膜中的应用情况。此研究为开展纳米纤维在燃料电池隔膜领域的应用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

  • 标签: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聚电解质膜
  • 简介:摘要:本文对纳米级芳纶纤维制备技术及性能调控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介绍了纳米级芳纶纤维基本概念、应用背景和研究意义。接下来,文章详尽地阐述了纳米级芳纶纤维的制备技术,涵盖了从原料挑选到纺丝工艺,再到纳米化处理的各个环节,并对这些步骤如何影响纤维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本文对纤维性能调控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涉及纤维结构的调控、表面改性和复合增强技术及原理。最后对纳米级芳纶纤维在制备和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级芳纶纤维 制备技术 性能调控 纺丝工艺 纤维结构
  • 简介:目前,醋酸乙酯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醋酸酯化法、乙醛缩合法、乙醇脱氢法和醋酸/乙烯加成法等。传统的醋酸酯化法工艺在国外被逐步淘汰,而大规模生产装置主要采用乙醛缩合法、乙醇脱氢法和醋酸/乙烯加成法,其中新建装置多采用醋酸/乙烯加成法。

  • 标签: 工业生产方法 醋酸乙酯 酯化法 乙醛缩合法 生产装置 加成法
  • 简介:用气泡液法连续式工艺,将MnC12·4H2O、ZnCl2和FeCl3·6H2O的混合水溶液与NaOH水溶液进行反应,制得了Mn0.25Zn0.23Fe1.04O2.04前体纳米粒子。这种前体经240℃、300℃、400℃、500℃、600℃、700℃和800℃烧结后,制得Mn0.25Zn0.23Fe1.04O2.04铁氧体纳米粒子。进行了XRD、VSM、SEM、TEM、FTIR和元素分析等测定,结果表明,全部烧结产品晶粒的粒径均在25nm以下;在240℃-700℃烧结产物的仃。在40.69-46.02emu/g;400℃及其以下温度烧结产品的Hc≈0;600℃烧结产品的Tc为458.1℃。测定了600℃烧结产品的SEM,以及240℃烧结产品的TEM。

  • 标签: 连续式气泡液膜法 制备 Mn-Zn铁氧体纳米粒子 磁饱和强度σs 剩余磁σ 矫顽力Hc
  • 简介: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调制波长从18-108nm的Al/Ta金属多层,并研究多层沉积过程中的截面结构形貌演化,实验表明,薄膜结构形貌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孕育,萌生,发展和湮灭,可能是因为弹性失配引起的,并且随调制波长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单向拉伸实验表明,这些结构形貌的非稳定区域严重影响力学行为,非稳区域往往是潜在的裂纹萌生区域。

  • 标签: 结构形貌稳定性 纳米多层膜 结构形貌演化
  • 简介:摘要:传统光伏面板都镀有AR用来提高发电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灰尘和鸟粪覆盖在组件上,形成遮挡现象,直接导致组件功率输出下降,而且积尘和鸟粪长期粘附对板面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严重时会造成组件的热斑,进一步降低组件的输出功率,甚至影响组件的寿命。并且热斑效应对于组件来说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没有弥补的手段,只能选择更换组件,否则会影响发电量。而人工清洗成本高,且人工质量无法保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底是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其形成是正常组织发育和功能正常的先决条件。基底是角膜的重要组成结构。角膜含有上皮基底及后弹力层2种基底。角膜损伤后基底主要通过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巢蛋白和基底膜蛋白多糖相互作用组装再生。角膜损伤修复中,角膜基底不完全再生或延迟再生可使角膜基质纤维化,而基底的再生和功能重建可使角膜基质重塑,部分或完全恢复其透明性。角膜上皮和内皮的愈合、创面规则性、基质细胞残存量均影响角膜基底膜结构和功能重建。本文就角膜基底的成分及其功能、角膜基底与角膜基质纤维化的关系、损伤修复中角膜基底协同调节角膜基质纤维化及其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基底膜 基质纤维化 损伤修复
  • 简介:摘要:我国水污染形势严峻,分离是污水处理回用和物料分离的核心技术,前景广阔。传统中空纤维存在指状孔结构,会造成污堵问题严重,通量急剧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况,为克服传统中空纤维材料的弊端和缺陷开发大通量高强度梯度孔中空纤维

  • 标签: 大通量 高强度 梯度孔 中空纤维膜
  • 简介:化学反应混凝微滤技术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一种新型实用技术,作为分离单元核心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微滤膜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水处理材料,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抗吸附污染性好、高装填密度等优点,但在辐射环境下性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文中在一个较宽的辐射剂量范围内研究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的性能变化,为该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中空纤维膜 聚偏氟乙烯 耐辐射性能 中空纤维微滤膜 放射性废水 化学稳定性
  • 简介:奶牛纤维黏液性肠炎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肠壁发生的一种特殊性炎症反应,是病理的一种变态反应,肠壁血管不断渗出纤维蛋白.而消化液分泌减少,黏液分泌增多,而凝集成一种由纤维蛋白和大量黏液附着在肠黏膜的表面。形成的多层管状物或索状物,造成奶牛消化障碍和剧烈腹痛。在中兽医中属于肠痈范畴。

  • 标签: 纤维蛋白 肠炎 奶牛 液膜 诊疗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中空膜结构材料、应用与膜技术等领域多维度深入研究国内外中空应用纤维以及膜技术与相关产业政策发展趋势现状,分析当前我国中空应用纤维以及膜技术与相关产业政策发展当前面临的三大关键问题、技术与产业政策发展瓶颈,明晰中空应用纤维以及膜技术与相关产业未来发展的三大重点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政策。

  • 标签: 内衬管式 中空纤维膜 生产线技术 方案
  • 简介:摘要:塑料地膜自从70年代开始使用,对作物的增产增收起到很大作用。我国是塑料地膜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使用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地膜用量近150万吨。随着双碳目标的制定,各项环保工作日益加强,农田当中的白色垃圾污染成为农业领域防止污染重点工作之一。

  • 标签: 麻地膜覆盖 抑制杂草 环保型麻膜系列产品 经济效益显著
  • 简介:[摘要] 中空纤维组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且在造纸工业废水、纺织工业废水、冶金工业废水、石油化工工业废水等废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污染、通量低、离子透过性不强等技术问题,限制了其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Ag粉来提高的耐菌性和优化配方配比来提高离子透过性。制备出抗污染、离子透过性强的中空纤维组件产品,其将更广泛、有效的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

  • 标签: [] 中空纤维膜 膜组件 工业废水 工艺优化
  • 简介:通过对非牛顿高粘度二醋酸纤维素浆液过滤的研究,建立了等效过滤模型,实现了浆液的精细过滤,反映过滤质量的丝束断头率降到了0.39次/t产品以下;通过对浆液喷丝的系统研究,成功研发出高温闪蒸高密度醋纤喷丝技术,解决了喷丝粘连问题,有效改善了单丝截面的异形度,滤棒吸阻稳定性提高了12.5%;自主研发的YH02型卷曲机,在传动结构等方面比进口的CP-8卷曲机有了较大改进,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丝束卷曲能稳定性提高了39%.

  • 标签: 二醋酸纤维素 丝束 浆液 过滤 喷丝 卷曲机
  • 简介:摘要:分析了原污水处理工艺生化处理能力低的原因,采取改造污水站 A/O厌氧工艺为 A/O缺氧工艺,将生物法结合活性污泥法运行,提高生化系统有机物去除率, COD、氨氮大幅度减排,保证了稳定达标排放。

  • 标签: 醋酸纤维素 活性污泥法 水质指标评价
  • 简介:通过共混包覆法与母粒法制备出纳米CaCO3/PP复合纤维,研究了2种工艺对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和分散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力学性能的不匀率,并讨论了其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在共混包覆法中,高速混合机所提供的高剪切力和聚合物的强黏附性使纳米CaCO3在PP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由FTIR可知在纳米CaCO3与PP之间形成了C-O-Ca键,使纳米粒子与PP基体形成较强的结合力,进而提高了纤维的强度,且加工简易,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而母粒法效果较差。

  • 标签: 纳米CACO3 聚丙烯 共混包覆法 母粒法 分散性
  • 简介:摘要:采用不同掺量的纳米纤维制备了纳米纤维改性混凝土材料,测试了其抗压强度、劈拉强度等基础力学性能指标,并从微观层次探究了纳米纤维对混凝土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适量的掺入纳米纤维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当掺量为 0.3%时,材料的基本力学强度指标改善效果最好,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相较于素混凝土分别提高了 9.2%、 13.2%和 17.5%;纳米纤维在混凝土内部能够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因此可以较好地改善混凝土的微观形貌特征,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和整体性,并能在混凝土破坏时消耗掉部分断裂破坏能。研究成果为高耐久性防护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纳米碳纤维 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 微观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