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出血后由于手术创伤所致炎症因子表达的升高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人们发现炎症的基本病变形式在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实时存在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短时间内生活无法自理,急需良好的护理。目的评价五常法管理模式结合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自 2016年 3月— 2018年 11月间来中心医院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46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为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 A组 (单纯人性化护理 )、 B组 (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 )各 23例,选取同时期来院接收健康体检的健康者 23例作为 C组 (健康对照组 )。观察 A、 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术后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 A、 B、 C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inimummentalstateexamination, MMSE)评分。结果 B组患者相关生命指标变化较 A组平稳; 2组患者术后 24h血清炎症因子 IL-1、 IL-6、 IL-10和 TNF-α显著升高,但 B组患者血清 IL-1、 IL-6和 TNF-α显著低于 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B组患者术后 24h定向能力、记忆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计算能力均显著低于 C组,但仍高于 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 MMSE各评分项与 IL-1、 IL-6和 TNF-α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 IL-10不相关。结论五常法护理管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从而稳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对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恢复有一定效果。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炎症因子 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 生命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毒调血方口服或鼻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HMGB1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清毒调血方口服或鼻饲。疗程均为7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TNF-α、HMGB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TNF-α、HMGB1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毒调血方治疗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白细胞计数、CRP、TNF-α及HMGB1水平。

  • 标签: 清毒调血方 脓毒症 炎症因子 HMGB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长春西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1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30mg治疗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30mg长春西汀;50mg治疗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50mg长春西汀。9天为一疗程。结果①30mg治疗组及50mg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O.05。②治疗前三组hs-CRP分别为4.70±0.68mg/ml(对照组),4.76±0.86mg/ml(30mg治疗组),4.82±0.94mg/ml(50mg治疗组);治疗后分别依次为4.42±0.59mg/m1,4.18±0.93mg/ml,3.57±0.84mg/ml。治疗前三组IL-6分别为6.41±0.90pg/ml,6.52±0.98pg/ml,6.48±1.30pg/ml;治疗后依次分别为5.89±0.87pg/ml,4.89±0.77pg/ml,4.12±0.96pg/ml。治疗前三组间hs-CRP、IL-6两两比较及治疗组(30mg治疗组+50m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间hs-CRP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30mg治疗组+50m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后IL-6比较30mg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显著高于50mg治疗组,P<O.05,且对照组极显著高于50mg治疗组,P<O.01。③血清hs-CRP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173,P=0.035)。结论注射用长春西汀能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及IL-6,且剂量不同降低IL-6的效果不同。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出血后由于手术创伤所致炎症因子表达的升高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人们发现炎症的基本病变形式在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实时存在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短时间内生活无法自理,急需良好的护理。目的评价五常法管理模式结合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2018年11月间来中心医院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为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单纯人性化护理)、B组(五常法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各23例,选取同时期来院接收健康体检的健康者23例作为C组(健康对照组)。观察A、B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术后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观察A、B、C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B组患者相关生命指标变化较A组平稳;2组患者术后24h血清炎症因子IL-1、IL-6、IL-10和TNF-α显著升高,但B组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24h定向能力、记忆能力、回忆能力以及注意计算能力均显著低于C组,但仍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SE各评分项与IL-1、IL-6和TNF-α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IL-10不相关。结论五常法护理管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理质量从而稳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对生命体征以及意识恢复有一定效果。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炎症因子 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 生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简称极化液)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lipopolysaccharide,LPS8mg/kg),极化液组(LPS8mg/kg+GIK4ml?kg-1?h-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比较,注射后3d脓毒症组和极化液组大鼠血清TNF-α,IL-10升高(P<0.05);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脓毒症组大鼠TNF-α,IL-10升高,而极化液组TNF-α下降(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注射后3d和5d极化液组大鼠TNF-α,IL-10、TNF-α/IL-10比值较低(P<0.05),且极化液组TNF-α/IL-10比值在制模后5d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GIK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对内毒素造成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腿痛正成为当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每年因腰腿痛所带来的社会损失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生物医学界对其发生机制尚存争议。炎症因子是由组织细胞分泌的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大量实验研究均表明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与髓核突出后刺激机体产生的炎症因子、退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和下游表达产物有关。IL-1、IL-6、TNF-α、MMPs、TGF-β等作为主要的炎症因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是炎症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主要途径,炎症因子通过与不同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不同的信号通路,从而实现调控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诱导免疫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功能。对各炎症因子在机体中的作用以及相关分子信号通路转导途径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LDH的发生机制,也将为临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既往研究大多只关注某一细胞因子或信号通路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但不同炎症因子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之间往往通过特殊的途径相互影响、相互串扰,形成一张复杂而精密的信号转导调控网络,共同调节机体中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并且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作用,研究单一信号网络对疾病的影响无法全面解释疾病的成因和相关临床表现。因此,阐明各炎症因子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所发挥的作用,探索分析各因子间通过何种方式相互调节将为了解腰椎退变的机制及今后探索防治LDH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辅助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OPD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II、III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止咳、平喘、抗感染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吸入,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IL-8、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用能够明显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降低IL-8、TNF-α水平,减轻气道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肺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采用血液净化对炎症因子的清除及预后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25)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25)行血液净化,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清除情况与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好转率为88.0%,高于对照组68.0%,对比P<0.05。结论血液净化可有效消除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净化 脑出血 炎症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9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mg,每晚1次,睡前口服,连用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TNF-α较前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05,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作用与纠正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紊乱密切相关。

  • 标签: 哮喘 孟鲁司特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hs-CRP、IL-6以及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抑制患儿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小儿 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这两种药物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8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6、CRP、TNF-α均有明显的降低,观察组治疗后IL-6、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方面,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比常规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炎症因子 小儿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老年心衰患者NT-ProBN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氟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NT-ProBNP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TNF-α、IL-6及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应用于老年心衰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氟伐他汀 老年心衰 NT-ProBNP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3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作为研究组,分为另取同时间段内健康体检儿童136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连吸附免疫法(ELISA)检测2组受试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干扰素-γ(INF-γ)、坏死肿瘤因子-α(TNF-α)],应用Tyope Master Screen PAED肺功能仪检测2组受试者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R)、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2组受试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清IL-10、IL-13、INF-γ、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炎症因子 肺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Protein,SAA)是牙周炎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同时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前后龈沟液中CRP、SAA的含量变化,探讨牙周组织炎症状况与CRP、SAA的关系;为探讨牙周炎和全身疾病的关系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正常者各30例。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者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其中牙周炎患者经基础治疗一个月后再测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龈沟液CRP、SAA的水平高于正常人;经基础治疗一月后,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依然高于正常人;三组不同程度的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CRP、SAA不同。以上结果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沟液中的炎症标志物CRP、SAA的水平随着牙周炎症程度的加重而上升;CRP、SAA在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影响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C-反应蛋白 淀粉样蛋白A 龈沟液
  • 简介:支架后再狭窄(ISR)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表明,炎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促进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和血管重构而发生再狭窄.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启动和发展,但是,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是否与ISR有相关关系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观点.本文就炎症反应及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与ISR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再狭窄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基因多态性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戒烟对于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存活的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130例,对吸烟者进行戒烟。观察戒烟成功组、戒烟不成功组与非吸烟者6月来的心血管事件情况,测定入选时及6月后血液黏度及炎症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戒烟成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8%)明显低于戒烟不成功组(35.1%),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2、戒烟成功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2、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戒烟不成功组(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戒烟可明显改善吸烟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吸烟者体内的炎症水平升高及血液黏度增高导致冠心病恢复期不良事件增多。

  • 标签: 戒烟 心肌梗死 血液黏度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月我院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组和P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E组采用依托咪酯全凭静脉麻醉,P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术前24h(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h(T3)、术后24h(T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血清IL-6、IL-10浓度均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T2、T3时点血清TNF-α浓度较T1时点显著升高(P<0.01),而T4时点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点较T2时点及T4时点较T3时点血清IL-6和TNF-α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T3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2时点升高(P<0.05);T4时点血清IL-10浓度较T3时点明显降低(P<0.01)。E组T2和T3时点的血清IL-6和TNF-α浓度较P组显著增高(P<0.05),IL-10浓度较P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其余各时点血清IL-6、IL-10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抑炎因子分泌的作用较丙泊酚弱,且作用时间较短,在术后24h无差异。

  • 标签: 依托咪酯 老年患者 炎症因子 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疗法、给予抗凝类要我、扩张冠脉血管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ACEI类药物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本组治疗前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能够改善内皮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炎症因子 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