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手机APP的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出院的96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借助智慧护理信息系统及配套APP实施延续护理。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前,观察组RHDS评分总分(100.8±5.5)分,高于对照组(92.6±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ESCA评分为(135.12±12.32)分,高于对照组(82.36±1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18.55±4.42)分、(16.65±4.26)分,均低于对照组(26.32±4.45)分、(21.42±4.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554.56±48.25)分,高于对照组(522.90±5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手机APP的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标签: APP 慢性心力衰竭 延续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伴随着手机手机网络的日趋便利,大学课堂上看手机成为学风工作的一大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已毕业和仍在校的班级为样本,调查课堂用手机情况,并对其进行纵向分析,找出手机对课堂影响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对策。

  • 标签: 手机 课堂学风 英语专业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改变了人类知识的获取,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智能化,与传统体育锻炼相比,出现了各种手机APP,而这些运动类手机APP拥有着上手简单、普及度高等优点,且随时随地可以让人们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极受大学生群体们的依赖。本文从大学体育课锻炼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在高校体育课上使用体育健身类手机APP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总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给出合理建议,以此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 标签: 体育教学 大学生 APP手机健身软件
  • 简介:摘 要:为了解决全站仪在桥梁盖梁模板校核中偏位不直观的情况 ,本文通过手机测量员软件 与全站仪 相结合,在手机测量员软件中输入线路设计参数建立桥梁墩台模块库连接全站仪 的方法来解决此项问题,在手机测量员软件中直观准确的提供模板左右前后的偏位情况, 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精度。

  • 标签: 手机测量员软件 模块库 全站仪
  • 简介:[摘要]:研究旨在对初中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做一详尽的描述,并探讨人口学变量、人际关系困扰以及主观幸福感对初中生手机成瘾的影响,以期为预防和干预初中生手机成瘾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初中生 手机成瘾 人际关系困扰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质量管理方法对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对使用智能手机的15~40岁住院患者310例进行目的性抽样,于2017年10月10~23日进行现状调查,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经真因验证后拟定对策,并干预12 w;于2018年3月19日至4月1日对使用智能手机15~40岁的住院患者298例进行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手机使用时间由活动前每人每天1.62 h下降为活动后每人每天0.53 h晨间患者按时服药率和圈成员综合能力得分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QCC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心理科住院患者晚间熄灯后使用手机时间、人数,增加患者晨间按时服药率,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为其节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 标签: 品管圈 按时服药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手机APP的干预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手机APP的干预,对比两组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疾病症状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50.98±3.77)分比(41.24±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症状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1.65±0.37)分比(3.04±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手机APP的干预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中,可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对于减轻其疾病症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机APP 慢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术 遵医行为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多元化的文化信息需要越来越高,而手机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移动智能终端,因此,着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实验加强手机与电磁波之间的研究,其不仅对于学生学习电磁波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手机的认识。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当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致来适当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

  • 标签: 高中物理 数字化实验 手机 电磁波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诸多技术已深刻渗入到我国各层次教育的方方面面,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方便、快捷、高效、直观和可靠的方法和手段,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智能手机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应用,如课前实验素材的一些拍摄录制,课堂教学中采用手机的一些拍照摄影辅助观察实验,实现实时与学生交流等,希望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智能手机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 简介:[ 摘 要 ] 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带入了便利,也带入了不便。本文 介绍了智能手机用途、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并 从学生的角度谈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利与弊,进而分析了智能手机可否进入校园,以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 ] 智能手机 自控能力
  • 简介:摘要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堂 APP已经存在于大多数学生的手机中。以江苏大学为例,在分析课堂 APP需求的前提下,对几款较普遍的课堂 APP进行对比,结合问卷调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手机课堂 APP、教学过程、功能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在当今“ 互联网+” 较为普及的时代下,使用课堂 APP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陈亚红、杨香玲研究了课堂 APP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改变 [1]。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今课堂中,教师利用 APP进行签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利用 APP进行测验、温故。 江苏大学目前有使用“云班课”、“学习通”、“千笔教学”等手机 APP。不仅方便了教师进行授课、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的被动学习,改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传统课堂中,学生上课玩手机情况极为普遍,祝燕芳在因智能手机逐渐普及而影响课堂质量且不太方便控制管理的情况下提出的手机 APP与课堂的结合,建立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 [2]。李苏芳则基于当代大学生课堂上普遍出现的低头问题以及教学模式中的师生沟通较少的问题,分析了“ 云班课” 使用在教学课堂中将会带来的师生方面和教学精细化的改善 [3]。这样一来,手机在课堂上发挥了真 正的用途,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上课玩手机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但同时,由于手机课堂辅助教学 APP发展还不成熟,在师生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功能缺陷。如何填补这些缺陷已成为当下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江苏大学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如何促进 APP与课堂的融合,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关于几款教学 APP的研究分析 (一)课堂 APP的基本需求 通过模拟教学过程,了解课堂 APP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后期从基本需求着手进行多方面对比,进而反映出当前课堂 APP存在的短板。 纵向地看,以普通本科生为例,一门完整的课程需要经过以下步骤:对应地,站在教师的角度,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图1 本科生角度课程分解步骤 图2 教师角度课程分解步骤横向来看,具体地,主要有以下两个细节: ( 1)评分功能:该校本科生课程成绩主要由平时分(约为 30%)和考试分(约为 70%)组成,其中平时分由出勤、课堂参与度、学习资料完成度、课后作业完情况和参与讨论度等众多方面组成,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除了纸质性的作业、试卷、论文等外,很少有记录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数据,一方面缺乏记录教学过程数据的意识,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获取有效的数据 [4]。因此课堂 APP要有完整详细的计分功能和分析数据功能,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的实时学习进度反映给学生和老师,从而制定更好的学习计划。 ( 2)编辑功能:一方面,学习资源师生共享是课堂 APP的一大特色,教师需要便捷的编辑功能,方便随时增减学习资源,同时也方便学生清晰明了地找到自己所需要地资源,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调整作业截止时间,修改因操作失误或系统问题导致个别学生加分错误、作业无法提交、签到失败等问题。由此可见,一款具有人性化的编辑功能的课堂 APP会更受广大师生的青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膳食干预对成年超重或肥胖人群减重及食物成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宁波市第一医院肥胖多学科联合门诊的18岁以上超重或肥胖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接受健康宣教和个体化饮食指导,并通过智能手机体重管理APP上交饮食日志,营养师对饮食不达标的受试者进行指导和纠正12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2周)分别进行询问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耶鲁食物成瘾量表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受试者的体重、食物成瘾症状计数得分及食物成瘾者比例的变化情况。分别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体成分测量值、血生化指标以及症状计数得分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共纳入101例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男性31例,女性70例,年龄为(30.4±7.3)岁,体质指数(BMI)为(32.76±4.46) kg/m2,体重为(89.95±17.12) kg,食物成瘾者占比为26.73%。通过手机APP膳食干预12周后,患有食物成瘾的人数从27例减至14例,比例下降了12.9%,症状计数≥3的比例从41.6%下降到19.8%(χ²=5.17、11.26,均P<0.01),症状计数由2.25±1.61下降到1.50±1.31(t=3.64,P <0.001);同时,体重、BMI和腰围较干预前分别下降了(6.54±1.03) kg、(2.35±0.36) kg/m2、(6.50±0.86) cm (t=6.36、5.62、3.78,均P<0.001);代谢指标如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改善,分别下降了(0.38±0.10) mmol/L、1.83±0.46、(0.22±0.75) mmol/L(t=3.67、3.59、2.97,均P <0.01)。结论基于智能手机APP的膳食干预能有效改善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血糖、血脂水平,减少内脏脂肪堆积,减轻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食物成瘾状态。

  • 标签: 膳食 肥胖症 食物成瘾 耶鲁食物成瘾量表 应用程序
  • 简介:摘要:无人值守变电所是港口供电的重要电气设备场所,在供电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无人值守,且无人值守变电所位置分散,距离只把人员较远,当其发生电气设备故障时,无法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其动态,值班和维修人员不能及时接到调度电话赶到事故现场,因而错过了最佳的停送电及抢修时机,从而扩大了事故范围,耽误了生产作业,也可能因无法快速停电而增大了设备损坏的面积,在无形中增加维修费用。本篇文章此为创新素材,利用现有技术,对原无人值守变电所加以设备创新,解决上述问题。

  • 标签: 无人值守变电所 配电柜 手机智能控制 创新
  • 简介:摘要:基于童年创伤视角,探讨儿童期的心理虐待与忽视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同时检验手机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C)、Aitken拖延问卷(API)对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之间存在呈正相关(r=0.39,p

  • 标签: 大学生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 拖延行为 手机成瘾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采用移动设备为患者提供低成本、高便捷的医疗健康资源已成为慢性病患者获得延续护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与慢性病延续护理的结合,在提高慢性病监控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以及增加患者健康管理参与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的需求、应用现状及困境进行综述,并探讨了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慢性病延续护理上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标签: 慢性病 移动健康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在人际困扰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的多重中介作用,论证接纳承诺疗法在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干预中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认知融合问卷对某医学院70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使用AMOS 21.0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1)手机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3.56%。(2)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各因子得分[交谈(3.49±1.85)分、交际与交友(4.53±1.83)分、异性交往(2.70±1.55)分、待人接物2.02(1.00,3.00)分]、认知融合得分[(40.60±7.55)分]与非手机成瘾大学生[交谈(2.51±1.64)分、交际与交友(3.21±1.72)分、异性交往(2.01±1.60)分、待人接物1.46(0.00,2.00)分、认知融合(33.91±7.95)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Z=2.752~5.385,均P<0.05];网络交往问卷中除信息沟通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得分[消极结果(28.60±6.77)分、社会知觉(32.36±6.68)分、自我暴露和情感体验(23.36±6.61)分、交往认知(28.19±6.85)分、休闲娱乐(6.74±1.81)分]与非手机成瘾倾向[消极结果(23.31±7.03)分、社会知觉(29.17±7.82)分、自我暴露和情感体验(18.18±6.30)分、交往认知(22.75±6.76)分、休闲娱乐(6.00±1.67)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7~5.195,均P<0.05)。(3)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手机成瘾倾向、认知融合、大学生网络交往得分呈两两正相关(r=0.226~0.423,P<0.01)。(4)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人际交往困扰到手机成瘾倾向的直接效应为0.20,人际交往困扰通过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影响手机成瘾倾向的总间接效应为0.18,人际交往困扰不仅通过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这两条并行途径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而且还通过认知融合—网络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间接影响,其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4~0.19)、(0.02~0.14)和(0.01~0.05),认知融合、网络交往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占分别占总间接效应的50.0%、33.3%、16.7%。结论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通过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手机成瘾倾向,认知融合在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认知行为干预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机成瘾倾向 人际困扰 网络交往 认知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专用加长裂钻对阻生牙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张口受限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阻生牙患者22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劈骨分牙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专用加长裂钻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第2 d VAS评分、面部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4.75±7.02)min,较对照组的(34.19±10.86)min短(P<0.001);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0.89%,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29%、7.14%),均P<0.05;观察组第2 d VAS评分、面部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专用加长裂钻治疗阻生牙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VAS评分,减轻面部肿胀程度、张口受限程度。

  • 标签: 高速气涡轮切割手机 专用加长裂钻 阻生牙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成年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选择使用智能手机程序进行碎片化学习,众多教育科技公司应运而生。本文通过访谈及统计分析的方法,针对“友邻优课”这一APP,对在职成年人碎片化学习英语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教育类APP的开发者和今后的研究者提出有益的参考与建议。

  • 标签: 移动学习 在职学习 英语学习 碎片化学习 英语APP
  • 简介: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下,“MOOC”、“数字化教育”等大学教育创新与变革的新思路,移动通讯设备是大学课堂变革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以学生对移动通讯设备的高依赖度为切入点,利用好移动通讯设备创新大学课堂,推进“智慧教学”,同时减少手机高依赖度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分析智能手机对大学生课堂的影响,探索智能手机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 标签: 智能手机 大学课堂 影响研究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