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数学课程属于基础性学科,需要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与学生自我调节的优化模式。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们提升自我调解的能力。

  • 标签: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评价
  • 简介: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1—2010年发表在国内期刊杂志上有关自我调节学习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调节学习论文总体数量较少,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发表论文的作者人数较多,但未形成稳定研究群体,尤其是核心作者没有形成,且发文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对学生群体和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或对策的研究。

  • 标签: 自我调节学习 文献计量分析 重要论文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激烈的医疗市场氛围、快速转变的医疗模式使得人们对维权意识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需要护理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和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大量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心理压力、重复的护理内容常常会导致护理人员感到身心疲惫、社会适应及人际关系紧张等各种不良问题。因此,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等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关心,现将我院2017年6月到10月随机抽取的160名护理人员就情绪控制、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以及主要表现和症状进行研究分析,详情如下。

  • 标签: 自我调节 心理问题 临床护理
  • 简介:自我调节学习是当今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简要论述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自我调节学习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

  • 标签: 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评价 目标设置 策略执行 监控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这些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心理困扰。如何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健康成长,成为当前社会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的心理困扰及其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实现健康成长。

  • 标签: 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困扰 自我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 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自我调节联合健康宣教的方式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自我效能以及情绪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日常护理,观察组给予自我调节联合健康宣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情况以及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在自我保健、遵医嘱情况、自我护理能力等自我效能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自我调节 健康宣教 支气管哮喘 自我效能 情绪
  • 简介:摘要:高中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目前大多数高中生都是寄宿生,寄宿生制度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寄宿生的生活起居问题,解决了父母没有时间对未成年人进行监护的问题,但由于寄宿生长期和父母分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的生活能力不足带来的困扰和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负面影响。笔者将以高中学校寄宿生为研究对象,分析高中生目前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探析导致学生生活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原因,从而探讨培养高中寄宿生生活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途径。

  • 标签: 寄宿生 心理状况 自我调节 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干预方式对银屑病患者自身疾病感知、医学应对方式、生命质量的影响,为银屑病更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给予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疾病感知(IPQ-R)评分、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皮肤病生命质量(DLQI)评分及依从性。结果2组干预前IPQ-R、MCMQ、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IPQ-R评分中症状、疾病看法、患病原因归因评分分别为(7.24 ± 0.75)、(162.34 ± 20.35)、(76.23 ± 8.65)分,高于对照组的(6.08 ± 0.72)、(123.26 ± 18.57)、(52.79 ± 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057、8.972、12.699,P<0.01);试验组干预后MCMQ中面对评分(25.67 ± 2.83)分,高于对照组的(21.76 ± 3.89)分,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12.26 ± 1.84)、(9.12 ± 1.24)分,低于对照组的(14.35 ± 2.48)、(10.45 ± 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141、-4.280、-4.028,P<0.01);试验组干预后DLQI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48~8.244,P<0.05或0.01);试验组干预后依从性97.5%(39/40),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0.000,P<0.01)。结论基于自我调节模式干预可有效增加银屑病患者疾病感知及依从性,改善医学应对方式,提高生命质量,具有积极实施价值。

  • 标签: 银屑病 生活质量 自我调节模式 疾病感知 医学应对方式
  • 作者: 孔羽 汤婷 查慧贤 窦蓓 刘扣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系,南京 210000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研究中心肿瘤护理研究分中心,南京 21000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系,南京 210000,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学系,南京 210000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京 210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调节常识性模型(CSM)的研究热点及演变,以期为护理工作者从健康心理学角度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结局提供更清晰的研究方向。方法检索198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与CSM相关的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5软件绘制关键词密度、聚类和时间分布可视化图谱,同时运用CiteSpace 5.6.R5软件对突现词进行检测。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64篇,CSM研究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CSM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解释或干预患者的疾病感知,以期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及心理痛苦,研究对象主要为癌症患者。基于CSM框架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困扰进行探讨,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可能是未来CSM研究工作中重要的部分。CSM研究在经历理论完善、广泛应用后目前正处于总结和深化阶段。结论CSM研究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已得到国内学者关注,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研究可探讨社会支持在个体患病后自我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Meta分析探讨干预患者负性疾病感知的有效方法,以期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 标签: 护理 自我调节常识模型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VOSviewer CiteSpac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干预方式对银屑病患者自身疾病感知、医学应对方式、生命质量的影响,为银屑病更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给予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疾病感知(IPQ-R)评分、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皮肤病生命质量(DLQI)评分及依从性。结果2组干预前IPQ-R、MCMQ、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IPQ-R评分中症状、疾病看法、患病原因归因评分分别为(7.24 ± 0.75)、(162.34 ± 20.35)、(76.23 ± 8.65)分,高于对照组的(6.08 ± 0.72)、(123.26 ± 18.57)、(52.79 ± 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057、8.972、12.699,P<0.01);试验组干预后MCMQ中面对评分(25.67 ± 2.83)分,高于对照组的(21.76 ± 3.89)分,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12.26 ± 1.84)、(9.12 ± 1.24)分,低于对照组的(14.35 ± 2.48)、(10.45 ± 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141、-4.280、-4.028,P<0.01);试验组干预后DLQI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48~8.244,P<0.05或0.01);试验组干预后依从性97.5%(39/40),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0.000,P<0.01)。结论基于自我调节模式干预可有效增加银屑病患者疾病感知及依从性,改善医学应对方式,提高生命质量,具有积极实施价值。

  • 标签: 银屑病 生活质量 自我调节模式 疾病感知 医学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进行不良情绪自我调节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中接收的青光眼患者,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患者共134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等均分为A、B两组,每组6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眼科常规护理,而对A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中添加针对性心理疏导,包括不良情绪自我调节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A组患者情感正常患者所占比例为80.60%,明显高于B组的41.79%,另外A组患者眼压控制水平以及住院治疗时间上均优于B组患者,上述差异对比均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青光眼患者在心理护理环节中,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消除负面情绪,对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情绪 自我调节 青光眼 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因学习难度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抵触学习的情绪。如果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会影响他们自身的思维导致难以思考数学知识点,进一步影响了数学学业的成绩。因此,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对数学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教育工作改善小学生的学习思想意识,进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业成绩有效提升。

  • 标签: 小学数学 学业成绩 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我院于 201 9 年 1 月 -20 20 年 3 月 这一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6 例 颅脑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 43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 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自我调节理论护理 的 43 例患者纳入研究组, 观察并对比 两组颅内肿瘤手术患者 的 SAS 与 SDS 评分 。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SAS 与 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者 存在较大差距,有 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将我自调节理论护理模式应用于颅内肿瘤手术患者中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患者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认知能力以及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 临床借鉴 。

  • 标签: 自我调整理论 颅内肿瘤手术 临床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探讨冲动性、自我调节与手机依赖间的关系,并检验手机使用在三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采用BIS-11冲动性问卷、BIS/BAS自我调节测量问卷、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问卷和手机使用情况问卷对90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高冲动性正向影响手机依赖,自我调节负向影响手机依赖;(2)冲动性人格特质、提升调节通过手机使用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结论:高冲动性大学生易出现手机依赖行为,自我调节尤其是防御调节有利于降低手机依赖行为。

  • 标签: 冲动性 提升调节 防御调节 手机使用 手机依赖
  • 简介: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21世纪全球经济的繁荣,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挑战,而且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挑战,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挑战。文中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发概述了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性,分析了这种不健康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嫉妒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

  • 标签: 大学生 嫉妒 自我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因素和路径。方法:于我院血透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均进行自我调节疲劳量表(RFS)调查,并整理患者个人资料和信息,分析影响得分的因素。结果:治疗费用造成的经济负担较大患者SRF-S(52.16±5.39)分,负担较小患者SRF-S(45.85±2.24)分;透析时间为上午的患者SRF-S(48.17±3.52)分,透析时间为下午SRF-S(52.25±5.38)分,合并症为0个的患者SRF-S(45.21±4.36)分,合并症1~2个的患者SRF-S(47.14±5.72)分;合并症≥3个的患者SRF-S(54.62±5.39)分;住院频率<1年1次的患者(48.74±4.29)分,住院频率≥1年1次的患者SRF-S(52.56±4.72)分。影响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因素包括治疗费用造成的经济负担、透析时间、合并症情况、住院频率,组内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响血透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因素包括经济负担、透析时间、合并症情况、住院频率,医护人员应积极关注患者身心健康,针对患者个人情况积极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调节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癌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癌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4.9%)低于对照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生理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生命质量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躯体、心理、认知疲乏以及疲乏对生活的影响评分、癌性疲乏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躯体疲乏、心理疲乏、认知疲乏、疲乏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及癌性疲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积极态度、减轻压力、作出决策评分及自我效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积极态度、减轻压力、作出决策评分及自我效能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护理效果满意,能够减少放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癌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自我调节理论 护理方案 癌性疲乏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NPC)放疗患者癌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研究对象:90例NPC放疗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运用自我调节理论护理方案干预)与乙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各45例,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干预后自我效能高、癌性疲乏评分低于乙组,P

  • 标签: 自我调节理论护理 鼻咽癌 放疗 自我效能 癌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我调节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连云港市赣榆中医院进行整形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自我调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疾病感知及患者心理弹性的变化。结果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感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调节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结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自我调节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服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