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 90例,将 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 45例与参照组 4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肢体功能评分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手术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脊柱手术后并发不完全损伤1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后均有脊髓不完全损伤的临床表现,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并加以肢体功能锻炼,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和ASIA等级比较。结果1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ASIA评分低于术前,治疗恢复3个月后脊髓功能的ASIA分级有所改善,恢复至术前或接近术前。结论脊柱手术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程度较轻,经及时的术后治疗和功能锻炼脊髓功能可得到较好恢复。

  • 标签: 脊柱手术 脊髓不完全损伤 术后治疗 脊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6例,选至2015年11月—2018年1月,将其分成两组围手术期护理试验组38例,基础护理对照组38例,评定两组结果。结果试验组独立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生活能力
  • 作者: 曹烈虎 牛丰 张文财 杨强 陈世杰 杨国庆 王博禹 陈雁西 刘国辉 王栋梁 刘曦明 童晓玲 刘国栋 刘宏建 罗涛 施忠民 黄标通 陈文明 王启宁 宋绍军 杨立利 刘同生 何大为 余正红 张建政 侯志勇 邵增务 张殿英 林浩东 禹宝庆 陈云丰 朱晓东 韩庆林 顾峥嵘 陈晓 胡衍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贾金鹏 张鹏 张勇 孙廓 沈涛 董世武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李明 陈晓涛 杨伟国 吴兴 周家钤 徐海栋 米博斌 张英泽 苏佳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8,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632,天津市天津医院 300210,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长沙 410013,上海市中冶医院 20094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0092,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 430000,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武汉 430000,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18,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008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200444,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上海 200433,北京大学工学院 100871,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8,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 1007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 05005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0004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200080,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同仁医院 20005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2600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 710038,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25003,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20006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25003,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6,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039,山东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300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 117004,陆军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716000,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 10019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58,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 130403,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 315040,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 810007,香港大学医学院 999077,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患者由于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共识在TSCI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文献和调研结果,对TSCI的损伤分级、康复评定、康复策略和主要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期望对TSCI的康复治疗提供早期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康复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5例与参照组4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肢体功能评分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有40例脊柱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来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将患者的治疗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在计算机内根据患者入院日期进行分组,单号入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双号入院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所获得的效果,包括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8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临床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 优质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有效康复护理的意义。方法选取40例在我院治疗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方案,并回顾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是(50±10)天,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和广泛使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定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提供常规化的护理服务及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统计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准确评估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构建全新的、特色的护理模式,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强围手术期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更利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快速康复,赢得他们的充分信任,在和谐护患关系的支持下,医院现代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可持续发展前景必然一片大好。

  • 标签: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观察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作者: 赖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应用骨科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要求选取我院2021.6-2022.6接收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选入合适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骨科康复护理干预,研究了解患者护理后的身体恢复情况,结合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身体康复基本指标评分明显均比对照组评分高(p<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身体恢复中积极采取骨科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可以借鉴。

  • 标签: 骨科康复护理;脊柱脊髓损伤;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骨折伴颈椎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名脊柱骨折并伴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纳入此次调查研究之中。之后,利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这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的区别。将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的护理操作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则使用优质护理,然后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8/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4例行脊柱脊髓损伤术治疗的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接受骨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率、脊髓功能等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脊髓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P<0.05。结论: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突出,可加速病情转归,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骨科康复护理 脊柱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对犬脊髓(神经根)急性牵拉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程度牵拉损伤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离断脊柱后施加纵向牵拉损伤,对牵拉应变率、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NMEP)、硬膜下压力(SP)、硬膜血流量(EBF)等进行持续观察.伤后取脊髓及神经根标本进行HE、髓鞘神经中丝(NF)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牵拉损伤涉及牵拉节段和其上下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牵拉后出现硬膜下压力的显著增高和硬膜血流的显著降低.SEP异常的出现较NMEP更早.结论牵拉后脊髓内压力的增加导致脊髓血流减少,以及直接的机械性牵拉损伤可能是脊髓牵拉损伤的重要机制.

  • 标签: 牵拉 脊髓 损伤 神经根 急性 硬膜下
  • 简介:背景:生酮饮食(ketogenicdiet,KD)是近年来脊髓损伤治疗研究的新领域,但其不同饮食配方对脊髓损伤治疗疗效尚不明确,需进一步观察研究.目的:研究急性期不同水平内源性酮体增加对脊髓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与运动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3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大鼠进食标准饲料;B组大鼠和C组大鼠分别进食生酮率(ketoneratio,KR)为3.1∶1和6.1∶1的生酮饲料.造模前1周给予相应饮食疗法,保证3组大鼠等热量摄人.制造T10脊髓损伤钳夹模型后,继续相应饮食疗法.对造模后各组大鼠BBB评分进行比较;比较3组大鼠饮食干预前、饮食干预后第1、3、5、7、9周血清酮体和尿酮体水平;造模后第8周行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检测,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染色,比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神经丝蛋白(NF-200)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比较术后每周3组大鼠BBB评分发现组间运功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酮饮食干预后,各检测时间点3组大鼠血清酮体水平和尿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C组血清酮体水平和尿酮水平显著大于B组,B组显著大于A组.3组大鼠MEP振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A组脊髓组织损伤及变性程度最重;B组和C组的凋亡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NF-200阳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饲料配方的KR越高,酮体升高效果越好;KD能减轻脊髓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增加脊髓组织保留,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KD干预不能有效改善重度胸段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未得出运动功能恢复与KR的确切关系.

  • 标签: 脊髓损伤 生酮饮食 神经保护 运动功能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分析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58例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术前进行诊断评估,采用ASIA总评分标准、ISS评分标准,分组时参照ISS评分标准,A组(7~24分)为不全截瘫合并多发创伤患者,B组(25~34分)为截瘫合并较严重多发创伤患者,C组(35分以上)为截瘫合并严重的多发创伤患者,对比3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数据。结果A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ASIA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C组,A组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照损伤控制原则评估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可对患者预后进行准确判定。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多发伤 损伤程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脊髓损伤(ACSCI)患者行早期脊髓复苏治疗的临床意义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ACSC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维持有效血容量及呼吸道顺畅、颅骨牵引制动、药物治疗以及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等早期脊髓复苏治疗。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4例死亡,78例获得随访。随访的病例中,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的有54例,总有效率为65.9%,其中不完全损伤组的有效率为76.1%,完全损伤组的有效率为20.0%。结论通过对ACSCI患者展开早期复苏治疗,可有效促进其残存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脊髓复苏 急性颈脊髓损伤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