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讨论抗病毒西药剂对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的疗效,并对检测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一2010年8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共有491例,并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可分为阿糖腺苷组、苦参素组、拉米夫定组、α-干扰素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每组相应的治疗,并作出相应的分析。结果:根据研究显示可知,拉米夫定组所显示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的转阴率为85%,将它与其他各组相互比较,发现其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α-干扰素组的转阴率37.14%,在这些组的排名中位居第二,苦参素组的转阴率为11.34%,其血清转换率为9.28%,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其结果明显要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α-干扰素等相关的抗病毒治疗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率,其检测的结果为后期的临床研究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资料。

  • 标签: 抗病毒 西药 临床使用效果 分析
  • 简介: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天津300211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浓度、时间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的相关性及护理。方法选取胺碘酮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胺碘酮浓度、注射时间不同时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注药时间长者、浓度高者静脉炎发生率高于短者、低浓度者,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胺碘酮浓度不同、注射时间不同与其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相关性较大,应引起重视,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相关性 护理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12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了解冷沉淀临床使用量、增长率及其合理性,为冷沉淀的制备及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冷沉淀。方法:利用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对西京医院6年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冷沉淀用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2015年比2010年增长了91.1%,不符合输血指征21.15%。结论:冷沉淀使用量逐年上升,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救治,但使用前没有评估较常见,医生仅凭经验输注。故应加强临床输注冷沉淀的监管及合理使用的培训,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成分输血 合理用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2344例儿科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然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我院儿科抗生素使用率为2240/2344(95.56%),单一抗生素使用率为1645/2240(73.44%),联合抗生素使用率为595/2240(26.56%)。结论我院儿科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完善,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儿科 抗生素 不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有效、安全、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析不合理用药。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3.2%,使用较多的前四位是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针,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依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渐趋于安全、合理、经济、有效。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使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冰敷固定袋在膝关节手术后冰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冰敷固定袋进行冰敷,局部固定,对照组是采用传统的冰敷方法,将冰块放入套内置于膝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理想消肿、止痛效果,基本上不用止痛剂,局部冰块固定,不易滑脱,使用方便,便于患者翻身、移动体位等优点。对照组患者消肿、止痛效果稍差一些,有小部分患者术后用止痛剂,因患者翻身、移动体位时,冰块容易滑脱,离开冰敷部位,影响冰敷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制冰敷固定袋,消肿、止痛疗效显著。制作简单、价廉、使用方便、局部冰块不易滑脱,便于翻身、移动体位等优点,病人易接受,依从性高。我科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自制冰敷固定袋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对儿科门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阐述,并对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其合理使用率.方法随机性选择2017年在我院的3135张儿科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并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所有的抗生素处方1709张,抗生素以头孢类和静脉滴注为主,其中不合理处方占到12.23%。结论本科室抗生素使用率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需要加强重视。

  • 标签: 儿科 门诊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对儿科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抗生素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儿科在治疗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方法主要选择某医院在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期间所接受治疗的500例患者,并且对所使用的抗生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观测之后知道抗生素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以头孢以及青霉素为主,主要是因为联合使用抗生素以及静脉给药,所出现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结论在对儿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必须要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进而提高患儿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儿科 临床治疗 抗生素 使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31-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高频电刀在口腔修复中起到的作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60例共90颗牙齿,将其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位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22-77岁,平均年龄为(43.72±5.71)岁;实验组30位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5-71岁,平均年龄为(41.32±4.35)岁。在手术中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手段,对实验组采用高频电刀进行手术,对比两组的术中的出血量和治疗的效果。结果采用常规手术的对照组患者术后效果的总评分显著低于使用高频电刀进行手术的实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手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手术中,高频电刀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临床效果 口腔修复 高频电刀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是目前医院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慢性病,如冠心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出发,探讨了该药物的使用适合剂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临床上合理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 老年患者 适合剂量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操作,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静脉采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笔者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对减轻静脉穿刺疼痛这个问题总结出一些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足浴就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即足部是三阴经的起点,三阳经的终点。足掌有300多处穴位、67个反射区,是人体的一个缩影。通过足浴和足部按摩刺激,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改善内脏产生的病理变化,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及免疫力。

  • 标签: 中药足浴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探讨安定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5月19日至2011年3月5日间住院的120例产妇,均为潜伏期>6小时,随即分成两组,其对照组在宫口开大2-3cm时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推,时间不少于5min。观察组产妇除上述处理外,在宫口开大6-7cm时再次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推,然后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缩短、剖宫产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分娩,第一产程,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安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波动式气垫床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运用波动式气垫床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褥疮,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将波动式气垫床运用在长期卧床的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降低出现褥疮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确保治疗效果,控制患者病情。

  • 标签: 波动式气垫床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儿科中成药使用情况,为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接诊的80例儿童,共有240张处方,对处方用药特点及用药合理性予以分析。结果:儿科中成药中主要包括金莲花颗粒,蒲地蓝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消食颗粒,炎宁颗粒,银黄胶囊,小儿肺咳颗粒,复方鱼腥草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宝泰康颗粒,其中220张处方用药合理(91.67%)。结论:医院儿科中成药种类较多,且用药基本合理,但需进一步加强儿童中成药用药管理,增强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儿科用药 中成药 使用情况 用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