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中草药川楝子进行粗提,通过乙醚蒸发仪进行无水浸提,提取出的高纯度挥发经气质联用仪分析,检测出川楝子挥发的5种主要成分:2,3-Dimethylpentance;3,3,4-trimethylhexa;3-methyl-6-methylene;2,4,4-trimethylhexa;1,3-dimethylcycl。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川楝子微量元素的成分与数量进行测定,检测出川楝子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排序为K〉Mg〉Na〉Fe〉Ca〉Zn。研究结果为川楝子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中草药 川楝子 挥发油 微量元素 化学成分分析
  • 简介:查阅近年来中药挥发稳定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改善挥发稳定性的制剂学进展。中药挥发药理作用明确,主要采用包合物及微载体技术改善其稳定性,研究手段基于环糊精包合物、微囊、徽乳、脂质体及纳米粒等给药系统。挥发经微载体包封后,稳定性明显提高,有利于进一步的制剂研制和药效发挥。

  • 标签: 油类 挥发 药物稳定性 药物载体 综述
  • 简介:摘要采用索氏提取法、石油醚提取法1、水蒸煮法2和乙醇提取法提取艾草和薄荷挥发。研究发现索氏提取法耗时太长,水蒸煮法提取的有效成分浓度低,石油醚提取法出油率低,但是纯度高,乙醇提取法出油率高,比石油醚提取的纯度低。提取的挥发的数量分别是240ml、0.5ml、250ml、1.5ml。乙醇提取艾叶挥发的薄层层析有3个斑点,Rf值分别是0.447、0.52、0.66;由石油醚提取薄荷挥发所得GC-MS显示的片段峰18个峰,分别是585、601、644、685、721、737、775、914、958、1002、1046、1090、1134、1178、1222、1266、1311、1354。研究表明石油醚提取法得到的挥发纯,乙醇提取法得到的挥发量多。

  • 标签:
  • 简介:白术挥发是白术药材抗肿瘤有效成分,挥发抗肿瘤作用确切[1]。挥发苍术酮不稳定,易氧化分解[2]。研究表明,分解前、后挥发对肿瘤细胞株均具有杀伤抑制作用,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与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正相关。分解前、后挥发均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分解前的挥发主要在凋亡早期发挥作用,分解后的挥发在凋亡早期、晚期均发挥作用,分解前、后挥发均具有抗肿瘤药用研发价值[3,4]。

  • 标签: 白术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 环糊精包合物 荧光分析方法 苍术酮 最大激发波长
  • 简介:摘要选取云南红河州绿春县、怒江州贡山县、临沧市双江县、云南瑞丽市、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怒江州贡山县草果作为实验材料,对云南省各地区草果挥发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不同产地的草果挥发含量及成分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中草果精油含量最高的产地为云南省瑞丽市,精油含量最低的则是麻栗坡县,可能是草果种植环境、形状、大小、粒重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产地的草果挥发主要成分基本类似,2-癸烯醛、桉油精、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柠檬醛、反-2-十二烯醛的含量较高,其中草果挥发含量最高的是2-癸烯醛,其次是桉油精和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在草果挥发,柠檬醛和反-2-十二烯醛叶占据一定的比重。

  • 标签: 云南省 草果 挥发油 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及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包合效果的优劣。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川芎浸泡2h。加入10倍水提取8h;最佳包合方法为组织捣碎法。结论:挥发最佳提取方法、包合方法均具有良好重现性。

  • 标签: 复方芪麝片 川芎 挥发油 提取 包合
  • 简介:头皮糠疹、头痒和脂溢性皮炎等均为糠秕孢子菌所致。本文对从姜黄中提取的挥发、联苯苄唑及两种药的混合物制成香波型洗剂,采用平板划线打孔法与平板菌基打孔法做了体外抗糠秕孢子菌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的抗糠秕孢子菌作用强(MIC为0.156%),作用优于联苯苄唑(MIC为0.313%),两者联合效果更佳(MIC为0.078%)。本实验研究将为临床防治糠秕孢子菌病提供一个新的用药途径。

  • 标签: 姜黄挥发油 联苯苄唑 糠秕孢子菌 香波型洗剂
  • 简介:摘要:佛手为芸香科柑橘属绿色植物佛手的干躁果子,别名佛手柑、佛手香橼、蜜罗柑、五指柑、福禄橘,其传统式作用为舒肝理气,和胃止疼,燥湿化痰,适合于肝胃气滞血瘀,胸胁胀痛,胃腕痞闷,食滞恶心呕吐,咳嗽有痰等症医治。当代药理学研究说明,佛手具备哮喘病和干咳、抗感染病菌、恶性肿瘤操纵、降低体脂肪率和抗氧化性等功效。在现在的中国药典,难以全方位评定做为佛家品质控制标准的佛教总体品质。现如今,有关佛家两手效果的药用价值和物质条件的探索已经逐渐深层次,目前必须制订更加全面、更专业的佛家两手质量控制标准。

  • 标签:
  • 简介:即最佳包合工艺条件是挥发∶β-环糊精=1∶8(ml∶g),  包合率(%)=包合物实际含油量/挥发加入量×100%,挥发与β-环糊精的比例、加水量、搅拌时间为影响包合效果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中挥发油 包合鼻 工艺研究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H-5MS(5%henylMethylSilox-ane,30.0m×250.0μm×0.25μm),程序升温方法:初始温度50℃,以10℃.min-1速率升至100℃,保持10min,再以5℃.min-1速率升至200℃,保持5min。薄荷酮在0.00517~0.1034m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胡薄荷酮在0.0372~0.744m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薄荷酮回收率为98.0%,RSD(%)=1.696;胡薄荷酮回收率为99.4%,RSD(%)=2.469。

  • 标签: 荆芥挥发油 薄荷酮 胡薄荷酮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曼陀罗植株和果实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曼陀罗植株和果实中分别提取挥发,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曼陀罗植株和果实的挥发中分别鉴定出了58和68种化合物,其中只有19种成分在两者中都被鉴出,除6-戊基-5,6-二氢化吡喃-2-酮为它们共同的主要成分外,其它各主要成分在两者同时存在的比较少,结论曼陀罗植株和果实挥发成分差异较大,利用时应区别对待.

  • 标签: 曼陀罗 挥发油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探讨花椒、珊瑚姜挥发对六种常见真菌、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IC测定药物对真菌和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对真菌的MIC范围为0.8%(V/V)——0.3%(V/V),对细菌的MIC范围为0.8%(V/V)——0.7%(V/V);其0.7%(V/V)浓度对六种真菌抑制有效率为100%,0.6%(V/V)对六种真菌抑制有效率为83.3%,0.3%浓度对六种真菌抑制有效率为66.7%。结论:挥发对6种真菌和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花椒 珊瑚姜挥发油 真菌 细菌 MIC
  • 简介:采用乙醇浸提水蒸气蒸馏方法提取南沙参挥发,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进行了分离鉴定,鉴定出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酯类、酸类、呋喃类、醚类和酰胺类9类61种化合物,其中8种化合物(占66.952%)为已知药用成分,这些数据为进一步评价其质量和开发新药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南沙参 挥发油 GC/MS 乙醇浸提 水蒸气蒸馏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克感利咽口服液挥发提取工艺,并对挥发进行薄层鉴别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以挥发收得率和挥发中胡薄荷酮含量的综合得分为考察指标,选择提取前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运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条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挥发薄荷脑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挥发中胡薄荷酮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是浸泡温度60℃、浸泡时间60分钟、提取2.5小时;薄层色谱鉴定薄荷脑特征性强;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Luna(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52nm,胡薄荷酮在2.9212~186.955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10%。结论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建立的薄层鉴别方法及HPLC定量方法准确、简便。

  • 标签: 克感利咽口服液 挥发油 提取工艺 薄荷脑 胡薄荷酮 薄层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香附挥发对吡罗昔康体外经SD大鼠皮渗透的影响,为开发中药透皮促进剂和吡罗昔康经皮渗透剂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法测定吡罗昔康含量。结果浓度大于1%的香附挥发,对吡罗昔康具有良好的促渗透作用。吡罗昔康中加入5%香附挥发、5%氮酮后的累积渗透量及增渗倍数分别为(188.9±19.62)μg/cm2、(268.4±28.81)μg/cm2和6.156、6.611。结论香附挥发对吡罗昔康的体外渗透作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吡罗昔康 香附挥发油 促渗剂 渗透作用
  • 简介:利用旋转蒸发萃取侧柏木挥发,并对挥发进行了GC/MS分析。实验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利用侧柏木屑为材料,在50℃,1:8的木屑蒸馏水的体积比的条件下,蒸馏1.5h。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分析,结果发现其主要成分为罗汉柏烯和柏木脑。

  • 标签: 旋转蒸馏 侧柏木屑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挥发油
  • 简介:目的:研究荜茇挥发非皂化物和水提物对大鼠高血脂的影响,初步探讨荜茇降血脂的有效部位。方法: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采用荜茇挥发非皂化物和去油水提物灌胃,连续30d,治疗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清,用半自动生化仪测量TC、TG、HDL-C、LDL-C的值,计算肝系数,并作病理学观察。结果:荜茇挥发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对TC、HDL-C、LDL-C。水提液则可降低LDL-C。大鼠肝脏切片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相比,挥发治疗组肝细胞浊肿明显减轻。结论:荜茇挥发非皂化物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 标签: 荜茇 挥发油非皂化物 水提物 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