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佛教协会大客厅悬挂着一幅巨幅油画《法门曙光》,作者就是罗尔纯居士。罗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在油画创作和教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中国书画也十分精彩。

  • 标签: 罗尔纯 《法门曙光》 绘画艺术 佛教 艺术风格
  • 简介:我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其文化也是相互影响的。伊斯兰文化自一千三百年前随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进入了这个以汉文化为主的国度。在基影响下,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特有的属性,儒伊文化的结合,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特征,从明清时期伊斯兰大师刘介廉等人的著作中颇能反映这一现象。

  • 标签: 《月华》 伊斯兰文化 作者 汉族 作品 伊斯兰教
  • 简介:刘杨.2003年毕业干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参加由河南省美协举办的多项展览并获奖.曾参加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协举办的”中原行”百名油画家走入许昌、开封、漯河大型采风活动,2011年被河南省美协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

  • 标签: 绘画作品 河南省 艺术学院 河南大学 协会会员 采风活动
  • 简介:11月10日至22日,纪念傅圆天大师“弘道利人,服务社会”道教思想学术论坛暨祈福迎祥法会在四川成都青城山隆重举行。活动旨在缅怀大师以身示教、无私奉道的高深道德,以及他平生为中国道教及青城山道教事业做出的历史贡献。青城山道协还将成立“傅圆天大师弘道利生基金”,专致于开展社会慈善助困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公益事业。

  • 标签: 青城山 大师 纪念 中华传统美德 学术论坛 道教思想
  • 简介:印光大师与五台山的因缘张育英陆永庭近代净土宗师印光,陕西合阳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二十一岁时在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出家,二十六岁前往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于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三...

  • 标签: 五台山佛教 清凉山 净土宗 印光法师 佛教圣地 文殊
  • 简介:古人常以天、地、人并列,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可以沟通天地、参赞天地之化育。要对天地人有一系统的认识,必须将三者看做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互为缘分,相互牵连。首先,天地人是自然的一切。天、地、人各有所道,人生存于天地之间,要尊敬和爱护天地,对天地怀有一颗敬畏和信仰之心,安守本分,奉行天理、恪守自然之法则。其次,天地人是人本的一切。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再次,天地人是心外的一切。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是有因果的,我们要去体悟这种因果,不能盲目的将责任推于外界。最后,天地人是心内的一切。天地人应与我的心结合起来。世界是我心里的世界,人类是我心里的人类,一切都是与我相关的,大家彼此因缘共同而产生了关系。

  • 标签: 天地人 自然 人本
  • 简介:昙鸾大师(476-542),山西雁门(今代县)人。十四岁登五台山寻访灵迹,“备睹圣贤,因而出家”。出家后广学经论,精研佛学,对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及佛性学说很有造诣。为访陶洪景长生仙术到梁朝都城建康(今南京),被梁武帝萧衍(464-549)召见讨论佛性,备受梁武帝称赞,称“北方鸾法师”为“肉身菩萨”。昙鸾大师受到著名道家陶洪景的盛情接待,赠与仙经十卷。

  • 标签: 大师 梁武帝 出家 建康 都城 萧衍
  • 简介:昙鸾大师(476—542),山西雁门(今代县)人。十四岁登五台山寻访灵迹,“备睹圣贤,因而出家”。出家后广学经论,精研佛学,对中观学派、瑜伽行学派及佛性学说很有造诣。为访陶洪景长生仙术到梁朝都城建康(今南京),被梁武帝萧衍(464—549)召见讨论佛性,

  • 标签: 大师 昙鸾 奠基人 净土宗 中国 五台山
  • 简介:阿拉伯书法从形成、传播直至发展到全世界,已经走过了一千余年的光辉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阿托伯书法不仅由初开绽放、崭露头角到花开满吲、万紫千红,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一颗美丽璀璨的明珠,而且在这期间,它还培育造就了无数书艺精湛、造诣高深的阿拉伯文书法家,他们以其聪明的才智、丰富的遐想、娴熟的技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 标签: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书法家 近现代 光辉历程 阿拉伯文 全世界
  • 简介:2016年1月12日和17日,由中国文化部、中国驻卡塔尔大使馆、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承办的“当代中国山水画展暨阿拉伯书法展”“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多维新境暨阿拉伯书法展”开幕式分别在卡塔尔相科威特举行。

  • 标签: 卡塔尔 科威特 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部 阿文 陈坤
  • 简介:丑在美学和艺术审美标准里被认定为是美的对立面。随着时代变更,美丑的定义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王镛书风的“大、野、率、古、拙”,是“变异、丑拙”的审美趣味,是隶属于审美中的“审丑”领域。其书法当中所蕴含的审丑意识,一方面拓宽了书法的审美领域,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了当代书法氛围内某些书画家与受众盲目走捷径、思想肤浅和低俗的趣味。因此,书法家与受众需要正确看待王镛书法中的审丑意识,明辨其审美价值。

  • 标签: 王镛 书法 审丑意识
  • 简介:取经、译经、解经、注经、刻经等构成一部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史。印度、西域高僧大德们为了佛法的流通,不断的向汉地输送佛教经典,或讲习或翻译;汉地的高僧大德们为了纯净的佛法、健全的僧团制度不畏艰辛冒着生命的危险,经过流沙、前往戈壁到印度去学习佛教的仪轨、经典,引进如法如律的僧团生活形式,回汉地后夜以继日或翻译、或讲习。这些高僧大德们宏大悲愿,无私的奉献,无上人格品质,

  • 标签: 译经 中国佛教史 大师 法显 佛教经典 生活形式
  • 简介:2015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初六),是恩师许信有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70年的习道、悟道、弘道生涯中,许信有大师信仰坚定、淡泊名利、潜心修行,为近代干山道教的发展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被公认为近代干山道教的中兴之祖。大师驻世慈悲广布,修道弘法,利益众生,其精严的戒行、谦逊的品德、完美的人格,激励我等后学潜心修持。

  • 标签: 大师 诞辰110周年 九州 淡泊名利 纪念日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