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该篇继续教育对PET用放射性金属核素进行概述,介绍了基于其制备的放射性示踪剂的应用,重点阐述最常用的PET放射性金属核素68Ga、89Zr和64Cu及其优缺点。

  • 标签: 68Ga 89Zr 64Cu PET放射性金属核素 诊疗一体化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瘤(NE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异质性肿瘤。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升,NET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核素诊疗一体化为传统的先诊断后治疗模式提供了全新思路。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NET患者,可以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177Lu-DOTATATE,其既可发射γ射线用于显像,又可发射β射线用于肿瘤内照射治疗,将诊断和靶向治疗融于一体,还可实时监测肿瘤治疗效果。文章就NET的核素诊疗一体化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放射性同位素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诊疗一体化 177Lu-DOTATATE
  • 简介:【摘 要】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措施,可以将骨、关节浓聚的放射性核素或标记的化合物引入体内,使骨和关节显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诊断措施敏感性较高,假阴、假阳性分别小于3%、5%。在骨肿瘤诊断中,射性核素骨显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疾病诊断及后续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是对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肿瘤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诊断价值 骨肿瘤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接受碘131核素治疗患者的日常护理中,研究其具体的护理效果。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治疗依从性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综合护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131I核素治疗  
  • 简介:摘要生长抑素受体(SSTR)特别是SSTR2过表达是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共同特征,也是NEN分子显像和核素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过去,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核素标记的SSTR激动剂的研究,并成功将其应用于NEN的临床显像和治疗。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核素标记的SSTR拮抗剂比激动剂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其肿瘤摄取率更高、滞留时间更长,且所获得的影像对比度更高,故其在NEN的分子显像和核素靶向治疗中更具优越性。笔者就核素标记的SSTR拮抗剂在NEN显像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EN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癌,神经内分泌 分子显像 分子靶向治疗 受体,生长抑素 拮抗剂 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联合双血浆法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在成人单侧肾积水手术治疗前后分肾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成人单侧肾积水患者79例[男39例、女40例,年龄(41.4±16.3)岁],均行介入手术解除梗阻。手术前后均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获得双肾肾图及Gates法测定GFR(记为gGFR),同时行校正的双血浆法测定双肾GFR(记为dGFR总)。根据肾图的分肾比值及dGFR总,得到患肾双血浆法GFR(记为dGFR)。依据术前患肾dGFR,将患者分为轻中度(dGFR≥20且<40 ml·min-1·1.73 m-2)、重度(dGFR≥10且<20 ml·min-1·1.73 m-2)与极重度组(dGFR<10 ml·min-1·1.73 m-2)。术后复查肾动态显像和dGFR,分析术后患肾GFR恢复值(ΔgGFR、ΔdGFR)。采用χ2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分析数据。结果79例单侧肾积水患者中轻中度组34例,重度组24例,极重度组21例。轻中度组、极重度组患肾术后gGFR、dGF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42~3.34,均P<0.05),重度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24、1.27,均P>0.05)。3组间ΔgGFR、Δd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0.45、0.34,均P>0.05)。组内2种方法测得的患肾GFR相关性较好(术前r值:0.68~0.82;术后r值:0.80~0.91,均P<0.001)。轻中度与重度组2种方法测得的GFR一致性欠佳,手术前后均有>5%的值超出95%的一致性界限范围[轻中度组,5.88%(2/34);重度组,8.33%(2/24)];而极重度组2种方法一致性较好,手术前后超出95%的一致性界限范围的值均<5%[4.76%(1/21)]。结论单侧肾积水患者术前分肾GFR不能预测介入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对于单侧上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肾GFR的评价,校正的双血浆法测定GFR结合肾图的分肾比值较为合适,而Gates法有一定局限性,但可推荐用于极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手术前后GFR评价。

  • 标签: 肾盂积水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五乙酸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侧上尿路梗阻术后疗效评价中核素肾动态显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样本:66例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经放射性核素锝标记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行肾动态显像,分析应用价值。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不同损害程度的患肾梗阻解除前后核素肾动态显像GFR值较高(P<0.05)。结论:解除上尿路梗阻后患肾的平均恢复能力与术前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术后不同损害程度的患肾梗阻解除前后核素肾动态显像GFR值会升高。

  • 标签: 单侧上尿路梗阻术 疗效 核素肾动态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显像及X线平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行骨显像怀疑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嘱其到放射科对可疑部位行正侧位X线检查,对两者进行统计对比。结果骨显像在准确发现原发性骨肿瘤病变位置、范围及是否转移方面灵敏度较X线高,X线平片对骨质形态的诊断优于核素骨显像。结论核素骨显像结合X线平片能显著提高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X线平片 原发性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54例,患者先后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计算这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54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使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有43例阳性,敏感性为79.63%,使用心脏超声检查有39例阳性,敏感性为72.22%,心肌核素显像的敏感性与心脏超声的敏感性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苷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脏超声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较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都有很大的价值,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 标签: 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肌核素显像 心脏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利用双层滤膜采集气溶胶时两层滤膜中Be-7活度不同,测定气溶胶滤膜过滤效率。通过分析,该气溶胶滤膜的过滤效率平均为82%,在放射性分析时需考虑过滤效率修正。

  • 标签: 天然放射性核素,Be-7,气溶胶滤膜,过滤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对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图像中骨转移瘤进行智能诊断,并设计肿瘤负荷的定量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间621例患者(男389例、女232例;年龄12~93岁)的骨显像图像,分为骨转移瘤组和非骨转移瘤组。从2组分别抽取80%作为训练集,余20%作为测试集。利用深度残差卷积神经网络ResNet34构建骨转移瘤诊断分类及分割模型。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以评估分类模型性能,分析分类模型在<50岁(15例)、≥50且<70岁(75例)及≥70岁(33例)组的性能差异。利用模型分割骨转移瘤区域,以骰子系数评估分割模型结果与人工标注结果的比对。计算骨显像肿瘤负荷系数(BSTBI)以定量评估骨转移瘤肿瘤负荷。结果骨转移瘤图像280例,非骨转移瘤图像341例;其中,训练集498例,测试集123例。诊断分类模型识别骨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59%(50/54)、85.51%(59/69)和88.62%(109/123)。分类模型在<50岁组表现最佳(灵敏度2/2,特异性12/13,准确性14/15),其特异性在≥70岁组中最低(8/12)。分割模型中,骨转移瘤区域骰子系数为0.739,膀胱区域骰子系数为0.925,模型在3个年龄组表现相当。初步结果显示,BSTBI随病灶数目的增多、99Tcm-MDP摄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构建的骨转移瘤智能诊断模型从输入原始数据到最终完成BSTBI计算所需时间为(0.48±0.07) s。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骨转移瘤智能诊断模型能较准确地识别骨转移瘤、进行自动区域分割及计算肿瘤负荷,为骨显像图像的解读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提出的BSTBI有望成为骨转移瘤肿瘤负荷的定量评估指标。

  • 标签: 肿瘤转移 骨骼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美罗酸盐 神经网络(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前已有多种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肌肉骨骼感染的诊断。X光片作为常规检查,即便有时不能提供诊断性信息,但可提供感兴趣区的解剖概况,利于后续影像学方法的选择和诊断。MRI的灵敏度很高,可提供详细的解剖细节。骨显像可不受基础病变的影响,准确诊断骨髓炎。67Ga主要用于脊柱骨髓炎的诊断。体外标记白细胞显像作为一种放射性核素检查方法,可用于糖尿病足骨髓炎和人工关节感染等复杂性骨髓炎的诊断,但不能用于诊断脊柱骨髓炎。抗粒细胞抗体和抗体片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广泛供应。111In-生物素可用于脊柱骨髓炎的诊断。放射性标记抗菌肽泛素合成片段是一种有前景的特异性感染显像剂。18F-脱氧葡萄糖(FDG)可用于脊柱骨髓炎的诊断,但其在糖尿病足骨髓炎和人工关节感染诊断方面的价值尚不明确。初步研究表明,68Ga或可用于肌肉骨骼感染的诊断。124I-fialuridine最初被认为可用作特异性感染显像剂,但随后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PET/CT和SPECT/CT显像融合了解剖成像和功能显像,彻底改变了诊断影像学。这2种融合显像系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重新定义了诊断学组在疑似或确诊感染和炎性反应患者中的价值。

  • 标签: FDG Ga 标记白细胞 骨髓炎 PET/CT SPECT/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彩超联合核素显像在早期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门诊疑诊为乳腺癌的患者64例,分别行彩超联合核素显像和术后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观察彩超联合核素显像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64例乳腺肿物患者中,良性病灶39例(60.9%),恶性病灶25例(39.1%),彩超联合核素显像检查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82.1%,准确性为87.5%。结论彩超联合核素显像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适合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筛查方法。

  • 标签: 彩超 核素显像 早期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黑龙江省地下泉的放射性水平。方法总α总β测定采用蒸干法对其残渣用高灵敏度α、β测量仪测量;226Ra等放射性核素的测定采用蒸发浓缩高纯锗伽马能谱法。结果 地下泉中总α的放射性活度浓度的结果区间为2.1~210.9mBq/L;总β的放射性活度浓度结果区间为31.6~1534mBq/L。结论 不同地区不同采集地的地下泉中总α总β和226Ra等放射性活度浓度差异显著,总α总β结果均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限值。

  • 标签: 地下泉 226Ra 总α 总β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固体靶PET核素89Zr的制备和质量控制,制备89Zr并标记产物89Zr-去铁胺(DFO)-曲妥珠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方法采用核反应89Y(p,n)89Zr生产89Zr,设计加工89Y靶的固定靶托,由医用回旋加速器20 μA质子束流约12.5 MeV轰击89Y靶约1~2 h。使用羟肟酸树脂分离纯化轰击后的靶片,用1 mol/L草酸溶液淋洗获得89Zr。分析其特征峰、放射性核素纯度及放化纯等。利用89Zr草酸溶液和DFO-Trastuzumab在室温下标记制得89Zr-DFO-Trastuzumab,测定其放化纯。结果成功进行11次89Zr的生产,获得的89Zr产量为555~1 506 MBq,产额(34.8±5.2) MBq·μA-1·h-1,获得纯化后产品227.2~991.6 MBq(纯化率42%~87%),产品放射性浓度可达1.0×106 MBq/L。γ能谱分析显示了89Zr的特征峰(511和909 keV),未发现其他杂质峰,放射性核素纯度与放化纯均接近100%。合成的89Zr-DFO-Trastuzumab放化纯>95%,人血清白蛋白(HSA)溶液中放置72 h放化纯仍超过90%。结论通过自行设计靶片,成功制得性能优良的固体靶PET核素89Zr并行抗体标记,为89Zr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保障。

  • 标签: 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标记 去铁胺 抗体,单克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肺通气/肺灌注(V/Q)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影响(V/Q)显像质量的因素,给予护理干预,使图像质量和安全性迅速提高,在心肺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对20例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V/Q)显像,对其中16例同时进行99Tcm-大颗粒聚合蛋白(MAA)双下肢深静脉和肺灌注显像进行观察,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结果20例可疑PE患者中,有16例(V/Q)显像图像质量清晰,有4例(V/Q)显像中肺通气不成功。结论肺通气显像的成败取决于患者吸气的方法,应从坚强患者在检查前作有效的腹式呼吸训练着手,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是提高(V/Q)显像成败与否的关键。

  • 标签: 肺通气/灌注显像 肺栓塞 观察和护理
  • 简介:应力性骨折是军事训练、运动员训练中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报道不一,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兵发病率为2.9%,以色列新兵高达31%。国内报道新兵应力性骨折发病率为9.5%~16.9%,个别报道甚至高达32.5%。与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应力性骨折是反复作用的阈下损伤积累的结果,特征为骨破坏与骨修复同时进行,发病初期往往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易被忽视,误诊率较高。X线片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应力性骨折在症状出现后3~4周才能显示骨痂形成,早期X线表现为正常或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变薄、边缘模糊等,因此常常被忽视。

  • 标签: 应力性骨折 早期诊断 核素骨显像 军训 肢体运动功能 早期X线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素骨扫描与MRI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抽取52例,均经核素骨扫描与MRI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共查出阳性患者43例,后经随访有2例为假阳性,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共查出阳性骨转移病灶115个,其中,MRI检出102个,核素骨扫描检出85个(P<0.05)。结论MRI与核素骨扫描都能发现肺癌脊柱骨转移问题,但相对来说,MRI诊断准确率要高于核素骨扫描,因此,应首选MRI作为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检出方式。

  • 标签: 肺癌 肿瘤转移 MRI 核素骨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与上尿路梗阻后肾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我们建立了狗和大白兔的上尿路梗阻动物模型,并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光镜技术观察和检测梗阻不同时期肾脏的功能和病理改变及梗阻解除后的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梗阻8~10d的实验动物,解除梗阻2周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梗阻4~6周的实验动物,解除梗阻4月后,肾功能可恢复到轻-中度损伤程度.梗阻7~8周的实验动物,解除梗阻4月后,肾功能无法恢复.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评价肾功能修复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作为外科判断梗阻后肾切除与否的可靠指标.

  • 标签: 肾功能恢复 解除梗阻 肾动态显像 急性上尿路梗阻 放射性核素显像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