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照护者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首次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AD照护者156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首诊时间的因素。结果重庆地区AD患者平均首诊时间为(2.78±6.47)年,AD照护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及对AD的认识和患者首诊时间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照护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及照护者对AD的认识对患者的就诊时间有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特征的照护者开展健康宣教,强化社区支持体系,缩短就诊时间,使疾病在早期能得到合理的干预及治疗。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照护者 首诊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泰安市社区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取泰安市3个社区294名老年人,采用自行编制的社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总均分为(2.67 ± 0.46)分。需求排前3位的依次是经济需求、慢性病康复需求和尊严需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居住状况、居住地和是否患慢性病是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t值为-2.070~2.828,P<0.05)。结论泰安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居住状况、居住地、是否患慢性病对长期照护需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政府和医护人员关注社区老年人经济、慢性病康复和尊严需求,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以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 标签: 老年人 社区 长期照护 需求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人性照护理念在慢性肾脏病 5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取 45 例 慢性肾脏病 5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 2 组,对照组( 22 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23 例)采用人性照护理念进行护理,比较生存质量。 结果: 观察组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6 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 P < 0.05 )。 结论: 在 慢性肾脏病 5期患者护理中采用 人性照护理念,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人性照护理念 慢性肾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实施远程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居家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注意力、语言、记忆、定向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五个维度评分、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将远程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居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远程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患者 居家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延伸护理 在 糖尿病患者居家治疗 中的意义。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9 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 糖尿病患者 102 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前后血糖生化指数、体重指数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的 51 名患者在延伸护理干预后 空腹血糖为 4 .98 ±0 .1 8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为 6 .28 ±0 .28% ,体重指数为 19.38 ±3 .1 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空腹血糖 5 .98 ±0 .34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 7 .31 ±0.54% 及体重指数 21.42 ±3 .42 。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9% ,明显低于 对照组的 7.8% ( P< 0.05 )。 结论 : 在 糖尿病 患者临床治疗中,适当的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居家治疗效果。 延伸护理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 改善 糖尿病患者 的 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 ,降低并发症 的 发生 ,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中,可以考虑推广该护理模式的使用 。

  • 标签: 延伸护理 糖尿病 居家治疗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实施社区居家护理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本社区 70例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社区居家护理。测定 FMA评分、 Barthel指数和 SAS、 SDS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的FMA评分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P>0.05);在接受护理之后两组的 FMA评分均有所提高,但研究组的提高幅度远大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 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SAS、 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实施社区居家护理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并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社区居家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预防居家老年人群跌倒的策略和措施的相关证据,对最佳的证据进行总结,为社区普及和规范老年人跌倒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ANO)、美国指南网(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Cochrane Library、JBI COnNECT+等循证资源数据库;另外,补充检索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CDC)、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中的相关居家老年人群跌倒预防策略及措施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13篇,临床决策1篇、指南6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5篇,最终总结了8条最佳证据。结论合理按照预防居家老年人群跌倒策略和措施最佳级别证据,规范化的预防老年人跌倒和跌倒损伤,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跌倒 预防 老年人 策略 措施 循证护理学
  • 简介: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为保障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安全,我科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以及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普通病区管理制度》,制定了腹膜透析患者门诊随访三级防控措施及一系列应急管理流程 ,同时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在避免腹膜透析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生感染的同时,保证了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新冠肺炎 腹膜透析 患者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远距离照护模式的效果。 方法 : 纳入时间为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56 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8 例。对参照组行一般出院指导和康复宣教,对实验组行远距离照护模式。计算 2 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焦虑状态、自我护理能力评分。 结果: 干预前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期 远距离照护模式 出院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性照护质量评价的体验及建议,为构建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性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10 —11月选取上海市已开展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性照护的某三级医院护理管理者、胸痛中心工作的医生,某社区医院护理管理者共10名作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5个主题,分别为心力衰竭患者的结局指标是质量评价重点,过程质量评价是关键要点,结构质量应引起足够重视,指标特性决定评价时间,质量评价仍面临许多困难。结论以医护人员视角提取的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性照护质量评价相关主题能够为构建科学性、广泛性、适用性的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性照护不断完善。

  • 标签: 心力衰竭 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延续性照护 质量评价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测试构建的晚期肿瘤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模式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及初步干预效果,为实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肿瘤科晚期肿瘤患者32例及其家属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构建的"VIP for future care"干预模式。测量主要结局指标:入组率、同意率、完成率及失访率;次要结局指标:2组患者及家属干预前、干预后1周内及1个月的决策确定性、临终治疗意愿及项目满意度。结果患者入组率、同意率及总失访率分别为74.6%(206/276)、50.3%(76/151)及15.6%(5/32),干预后试验组及对照组1周内完成率分别为16/16、15/16,1个月完成率分别为14/16、13/16,家属在随访期内全部完成,无失访。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在2组患者间决策确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值为0.63,95% CI 0.08~1.18,P<0.05),2组患者及家属间临终治疗意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是否向他人推荐此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67,P<0.05)。结论充分准备的前提下,"VIP for future care"干预模式可在国内晚期肿瘤患者中顺利实施,可提高患者决策确定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具有可推荐性。

  • 标签: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预先指示 干预性研究 肿瘤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的构建与规范化管理,为帕金森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咨询及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康复质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就诊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进行合理设置,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诊疗过程中的服务对象,确定护理工作室的工作内容。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团队由运动障碍性疾病科护士长领导,采取多学科协作,其团队共12名成员,对就诊的患者建立电子档案,并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与结构、个体完成任务或动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家庭及社会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客观、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分析工作室工作量、患者满意度,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自2018年4月帕金森照护工作室开设以来,12名成员轮流出诊,共接诊患者168例帕金森患者。帕金森患者对照护工作室的评价较高,非常满意率达95.6%。干预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照护护理工作室的构建与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管理意识和用药依从性。

  • 标签: 帕金森病 照护 护理工作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调查终末期肺癌患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终末期肺癌患者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深入访谈,以质性研究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及组织,提炼并对主题进行解释。结果终末期肺癌患者对ACP的认知提炼出2个主题:缺乏ACP相关知识、ACP的确定时间存在较大分歧;终末期肺癌患者对ACP的感受提炼出3个主题:ACP的认可度较高、设定ACP会增加消极的情绪、质疑ACP的作用。结论终末期肺癌患者对ACP的认可度较高,但仍存在较多误解。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建设,消除其心理顾虑,帮助其实现对未来临终治疗、护理需求的预想。

  • 标签: 肺肿瘤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认知 态度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养老机构数量并不能足以担任全部老人的养老工作,各地收入水平和养老金也使得很多老人还是会选择居家养老。但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很多中年人和年轻人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照顾居家养老的老人的日常生活,居家养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十分关键。本文就大学生志愿服务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对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居家养老
  • 简介:【摘 要】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高龄老人在人口中占据的比例增大,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养老问题必须被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帮助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很多地区展开了“养老顾问”相关工作,依托社区,改进了居家养老形式。本文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中的“养老顾问”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现方法进行研究。

  • 标签: 养老顾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重要性 主要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居家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 以 100例社区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本项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就患者不同时间段尿路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结果: 100例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为 42%,就原因调查可知,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膀胱冲洗为主要感染原因,占比分别为 52.38%、 28.57%。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调查社区居家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并依据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 居家 留置导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定期家访联合微信app在脑卒中患者的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定期家访联合微信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定期电话回访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实施定期家访联合微信app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注意力、语言、记忆、定向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等5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将定期家访联合微信app应用于脑卒中的居家康复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的居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定期家访 微信app 脑卒中 居家康复